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语感浅析     
语感在语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本分析中学生语感差的现状及成因,探索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水平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邱茨芬 《广西教育》2006,(7B):59-59
“语感”包含语感素质和语感技能,我们常说的“语感”其实就是“语感技能”,这是一个外在的动态的心理过程,具体地体现为一种一读就懂、一听就清、一说就顺、一写就通的功能。语感素质既有先天的因素,更有后天的因素。一个人的语感素质主要依赖于后天的“积淀”,这个“积淀”也就是培养积累,其中,既有感性的成分,更有理性的成分。基于上述的认识,我认为,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的最基本的训练中,应该进行语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语感初探     
文章介绍了什么是语感,语感能力在语文能力中的地位,以及语感训练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5.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语文能力不是别的,就是语感。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必须走进生活,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在生活体验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语感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途径和策略为:在阅读中积累语感,在情境中深化语感,在训练中内化语感。  相似文献   

6.
培养语感是学生学习语文、进行语文阅读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标志,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可以发散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7.
语感浅析     
语感在语文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分析中学生语感差的现状及成因,探索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水平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叶圣陶先生也说:“一个人即使不预备鉴赏艺术,也得训练语感,因为这对于培养小学生待人处事接物都有用处。为了鉴赏文章表达艺术,训练语感更是基本的准备,有了这种准备,才可以通过文字的桥梁,和作者的心灵相契合。”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而朗读训练是语感培养的重要手段,它对语感培养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可见,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加强朗读训练和语感培养。然而,如何深入理解朗读训练和语感培养并付诸实践,是语文教学研究工作的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课题。本文就朗读训练对语感培养的主要作用、两者相互关系及实践的教学方法简述以下看法。  相似文献   

9.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整体的把握,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那么,怎样提高语感训练的效率呢?主要是靠阅读,特别是诵读。为了更有效的训练语感,可以采用以下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11.
发展教育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实践“三个代表”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重要任务之一。发展教育与实践“三个代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并统一于综合国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12.
深化教学改革,突出“四个强调“,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施和强化素质教育,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基础实验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学习一门外语,就是要获得这门语言的良好语感.本文从中国外语教学的现状出发,以外语教学心理学、阅读教学心理学为基础,探究语感形成的原因、途径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曲成 《鸡西大学学报》2003,3(2):16-16,22
学法指导养成自主性学习;质疑释疑鼓励开放性学习;实际参与形成探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15.
冯流芳 《教育导刊》2002,(12):51-52
基础教育在人才培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这就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知识观,为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打下基础,积蓄成才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在基础薄弱、条件特殊的牧区实施素质教育,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寻求适合牧区实际的发展路子。要不断拓宽素质教育的发展空间,夯实发展基础,突出地域特色,实现跨越式发展,开创牧区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而语言能力的核心是语感能力。本文通过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时对偏误的判断和纠错缘由的测试,以及笔者的教学实践,说明培养学生汉语语感应成为汉语教学的目标,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工程技术型课程教学中要注重融入职业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强化创新意识、培养价值工程意识、责任意识、团队精神和环保意识,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规范自已的行为,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为例,探讨了如何多层次、多角度挖掘隐含在教学内容之中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