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金陵作为六朝古都,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化内涵的城市,唐人面对这样一个内涵丰富的前朝都市,不禁感慨系之,写下了大量金陵诗作,因诗人所处时代环境,社会背景及视点选择,素材取舍,体验感受,际遇境况的不同,在唐代的不同时期,这些金陵诗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对后世同类题材的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论屈大均的妇女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大均把艺术的笔触伸向现实人生的深处,对受压迫妇女的悲惨处境有深切的了解,关心她们的疾苦,同情她们的命运,尊重她们的人格。他不仅把劳动妇女写进自己的作品,而且把个人的同情深深地倾注在她们身上,在刻画其心理的时候,又流露出自己的真挚情感,其进步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3.
金陵作为六朝古都 ,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城市。唐人面对这样一个内涵丰富的前朝都市 ,不禁感慨系之 ,写下了大量金陵诗作。因诗人所处时代环境、社会背景及视点选择、素材取舍、体验感受 ,际遇境况的不同 ,在唐代的不同时期 ,这些金陵诗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对后世同类题材的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金陵以钟灵毓秀、人文荟萃的自然、社会环境,激发了诗人的灵感,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而王安石以其优秀的金陵诗歌加入金陵文学空间的建构,成为金陵诗歌史上举足轻重的诗人。王安石在金陵的二十余年间创作了大量的金陵诗歌,折射出浓厚的金陵情结。联系诗人创作经历,历时性地描述王安石金陵情结的建构过程;从文学地理角度,梳理王安石金陵诗歌中空间意象的分布与其象征主题的关系;金陵情结作为王安石的一种复杂的心理能量,可从家族、历史、政治、宗教、自然五个维度探析其多层意蕴。  相似文献   

5.
王玉华 《现代语文》2009,(7):157-157
诗歌鉴赏是高考语文试题的重点和难点,怀古诗作为诗歌的重要内容为出题者所青睐。但是,学生在鉴赏时经常是桃源叹无路,鉴于此,本文试图以高考语文试题中出现的以金陵(今南京)为创作背景的怀古诗为例,寻幽探秘,探究怀古诗的基本鉴赏方法。  相似文献   

6.
论稼轩诗     
他人之词,也许是“诗余”;稼轩之诗,却是“词余”。平心而论,无论数量或质量,稼轩之诗远逊于其词。与词比较,稼轩诗似乎少一点纵横的英雄气,多一份哲理与平和,分明打上宋诗重思辩重理趣的烙印。然而,与稼轩词一样,稼轩之诗,也是其理想追求与严峻现实之间矛盾冲突的产物。梁启超评陆游诗云:“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赖聊以诗呜。”(《读陆放翁集》)稼轩之诗,亦当作如是观。只有这样才能把握稼轩诗的精髓与神韵。  相似文献   

7.
赵轩 《江苏教育》2011,(7):104-106
杜樊川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梁时,梁武帝萧衍笃信佛教,其在位四十八年内,江南庙宇有如雨后春笋般肃然林立。当时的建康城自是一马当先,于是,今天的南京古城,有迹可考的古刹当在五十余处,遍布于金陵的山野林间与寻常巷陌。这其中。几多毁于后世战火,几多崩于文革浩劫,  相似文献   

8.
金陵大报恩寺琉璃宝塔为大内式建筑,其特色体现了佛理、地理标志性,大内式、报恩的主旨。目前已公示的方案与效果图,不太符合该塔历史地理的实际情况,丢失了原有的一些重要特色。传承文明,应尊重历史,还原特色;发展文明,应度越前代,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9.
李辉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5):105-107
南归不久的辛弃疾有两段宦游建康的经历,期间存有十多首词作,通过对这些词作的考查可以发现,辛弃疾乾道四年至六年(1168-1170)与淳熙元年(1174)的建康词在风格上有两处明显变化,后者多怀古与自我形象的抒写。从辛弃疾的金陵怀古词中,可以发现其由青年步入壮年之际心路历程的变化。由此,怀古名作《水龙吟.登金陵赏心亭》创作时间之争议,亦可作一合理推断。  相似文献   

10.
明代金陵大报恩寺琉璃塔形体的古意特色主要体现在"准大内式"和"高壮坚丽,度越前代"等方面,塔和塔基的尺度都可能寓含着一定的历史意义。继承和发扬金陵大报恩寺塔原有的特色,将有助于重建后的琉璃塔成为二十一世纪南京的精品文化工程,从而延续和彰显古都南京的明文化、佛文化和报恩文化。  相似文献   

11.
屈大均散文的创作成就,无论就其数量还是质量而言,在明末清初这一时期,都是值得称道的。但目前研究者对其散文创作却缺少应有的关注。翁山散文数量庞大,大致可分为这样几类:人物传记、哀祭文、墓表铭文、序、书后、跋、记、写景文和学术论文等。这些散文从总体上来看,贯彻着作者一切以儒学为旨归的思想。作者也通过这些散文表达了他心中积郁的遗民情思。屈大均长于叙述,善于说理。其抒情性的作品,情深意厚,婉而有致。  相似文献   

12.
论屈大均“逃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大均生活于明末清初,是“岭南三大家”之一。他“逃禅”又返儒,具有儒、僧、侠、官多重身份,屈大均的“逃禅”拥有内在与外在等诸多因素,其中,时代,历史及修习等显居主导地位,在清廷的高压政策下,屈大均选择“逃禅”并非贪生怕死,可以说,他从来就没有真正地潜心研佛,而是借“逃禅”为名行抗清复明之实。后来复明涉茫,屈大均仍未泯灭心中的祁愿。在某种意义上说,屈大均的“逃禅”暗寓他具有狭隘的民族意识,但与其强烈的爱国精神相比,则显然为小巫大巫之辨。  相似文献   

13.
屈大均以光大三闾之业为己任,其《骚屑词》多"香草美人",表明其对屈骚精神的仰慕及追随。在词风上,《骚屑词》既有"要眇宜修"的婉约词作,也有不少"豪气轶生马"的词作,还有倾向于南宋骚雅一派的骚雅词风。屈大均词的屈骚之风即其词之最主要品质。  相似文献   

14.
《皇明四朝成仁录》是清初明遗民屈大均所撰的一部“当代史”。其书虽未竟成,却因率先保存了清初广东、广西、海南等沿海地区抗清斗争的珍贵实录,保存了北方清廷占领地区抗清斗争的重要资料,较为系统地反映了明清之际的时代形势和社会变迁,成为清前期南明史撰述综合性成果的开新尝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随着客家研究热潮的兴起,对于"客家"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直接影响到客家社会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以康熙二十六年广东著名学者屈大均所编《永安县次志》为中心,结合当地族谱等民间文献,讨论"客家"称谓之始与当时永安的客家社会;认为《永安县次志》所提"客家"是至今所见最早的文字记载,所载围楼、风俗等,与梅州地区大同小异;研究明末清初的永安社会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对于研究客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及其创作在文学史上享有重要的地位.他以生命熔铸的不朽诗篇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对后人的文学创作乃至思想观念、价值判断等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从其创作观其诗人之品、之志、之行,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作品,并走近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7.
瞿秋白的文化思想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秋白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化事业的主要奠基者之一。他在认真反思西方文化的意义与价值的基础上,阐述了文艺思想、翻译思想、新闻思想等文化思想的基本内容,提出了中国新文化应坚持的指导思想和具体道路,为中国新文化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与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的学术界,屈原的诗歌艺术特色问题历来就存在着诸多的争议,而争议的焦点又在于他的诗歌艺术特色的繁复性构成和形象指认。本文试图运用现代文艺学的理论和已有的研究成果对之进行新颖的探讨,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认为屈原在其诗歌艺术中所要塑造的是一个有似于“狂人”的形象。  相似文献   

19.
论屈原的艺术气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创作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 ,体现出了雄伟的艺术气魄。文章首先指明屈原诗作 ,特别是《离骚》、《天问》中透露出的雄伟艺术气魄 ,然后揭示出屈原艺术气魄与屈原崇高的人格的关系 ,最后昭示出作家、艺术家要具有独立、崇高的人格和精神上的自由 ,才能创作出具有雄伟艺术气魄的作品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