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连大学学报》2016,(2):61-64
宫本百合子是日本大正、昭和时期有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其多数作品表现了战争对女性所带来的伤害,呼吁唤醒女性的反战意识,期待当今世界和平这一主题思想。《播州平野》和《风知草》均为这个主题,描述了由于战争失去了丈夫和儿子的女性们的悲惨境地,站在女性的立场,为广大女性鸣不平,有很强的超越时代性。  相似文献   

2.
维柯在其代表作《新科学》中提出了“诗性智慧”。简单的说,这是一种以直观的方式观照生命的创造性思维方式。诗性与思性融合,艺术与哲学合一。这个理论不仅影响着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也将启迪人们向诗而思的生活,探求宇宙人生的意义与皈依。  相似文献   

3.
过几天就要中考了,班中出现了一些灰色的暗潮:部分学生情绪低落,信心动摇;一些人茶饭不思,心理浮燥;有些人则开始怠慢复习,在星空中寻寻觅觅,寻找自己的“星座”——忙着设计毕业赠言。  相似文献   

4.
从人类文明的角度看,西方的战争文学着重表现了文明与野蛮的冲突。从英雄崇拜到强烈反战.这一过程既反映了西方战争文学的思想演变轨迹,也体现了二十世纪战争文学的两种对立倾向。文学艺术家对战争的认识过程,也是人类自身的进步过程。  相似文献   

5.
诗性智慧是"最深层的个人的活生生的经验",诗性智慧的课程论述已经成为对抗理性主义课程论的有力武器.人类社会的起源是"诗性的",诗性智慧包括感性、情绪、想象、热情、创造等方面的能力,这与儿童的天性相契合,应该成为儿童学习的主要课程.诗性智慧的课程论述强调利用儿童的这些特质,发挥故事的教育价值,创设体验学习的机会,大力发展儿童的想象力,最终实现儿童的精神解放.诗性智慧的课程论述将为我国的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6.
"诗性"具深浅两层涵义:浅层指艺术作品的抒情性、形象性、节奏性;深层则指的是文章之魂,是作品的精神底蕴,一种含有诗化哲学意味的整体气氛。在"匕首投枪"的外貌下,鲁迅杂文实则包藏的是一种独特的生命形式,一种深层的诗性,即"诗性品格"。它是由浓烈的诗性精神、诗性情感与发达的诗性思维共同熔铸而成的。独立不倚、大爱无伪、天马行空是鲁迅杂文的诗性精神的最主要的3个方面;而诗性情感和诗性思维,则是鲁迅杂文诗性创造过程中最重要的两大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需要理性思维的指引和规范,同时也需要诗性思维的启迪和升华。为了提高受教育者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亟须增强受教育者的诗意情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诗性思维,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诗意品质。当前功利主义的盛行、预设思维的固守、规训教育的尊崇和理性思维的泛滥等现象的出现迟缓了诗性思维的回归步伐。我们需要从构建天人合一的诗境、涵养物我合一的诗心、凝练德美合一的诗情、言说情理合一的诗话四个方面入手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诗性回归。  相似文献   

8.
教学具有诗性。教学的诗性美具体表现为教学目标的育人之美、教学过程的心灵栖居之美、教学方法的灵动之美和教学内容的素材之美。构建诗性的课堂应该成为课程与教学变革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9.
10.
文章立足于18世纪意大利思想家维柯在《新科学》中对"诗性智慧"的论述,以及20世纪思维科学的研究成果,揭示了东方美学的诗性思维的4个基本特点,并对此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最后指出了东方美学与西方美学在思维方式上的重大区别。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例证,总结了诗性语言的三个特点:追求修辞语用的美感形态;追求意象性的空间想象;追求表意方式的主体性和动态化。进而分析诗性语言面临的窘境。认为诗性语言不仅是诗意的,更是"宇宙中最温馨的家"。  相似文献   

12.
受到白话文运动、欧化翻译观念、偏颇的学校语文教育、政治程式化语言、传媒语言、网络语言等多方面影响,汉语日趋重形合、轻意合,在追求表达严谨精确的过程中,不断失去它的重要的民族美学特征——诗性。这无疑是汉语文化的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3.
《水经注》是郦道元实地考察、广搜博闻的心血结晶,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浑厚的文笔,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祖国的壮丽山川,因此《水经注》在叙事上体现出明显的诗性特征。诗性特征是指在客观记述山川物理、风土人情的同时,以优美精到的文字传达出一种情怀之美,在描山绘水的同时有一种超越客观的人文情怀。读者在阅读山川物理的同时,能够唤起多层次的审美愉悦和审美联想。具体表现为:一是写景状物中饱含感情,蕴蓄诗情;二是采用骈散结合的叙述方式,讲究节奏韵律及音调和谐;三是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诗歌意境;四是引用民歌民谣增添诗意氛围。  相似文献   

14.
当前的知识教学实践中,个体的知识学习往往被理解为抽掉自身生命的私人性和丰富性而形成共相的过程,这一认识遮蔽了知识学习的深层价值意蕴,导致知识教学中诸多不良倾向的产生。改善知识教学实践,必须扬弃那种追逐共相的知识教学模式,由面向形而上的知识教学转向弘扬诗性的知识教学。知识教学的建构,不仅在于提高教学绩效,更在于注重知识的诗性生成、观照个体的诗性生活、提升个体的诗性境界、营构诗性的求知境遇,将知识、个体、境遇等教学要素整合为充盈诗性的交互体系。  相似文献   

15.
如果儿童的某种必需的可能生活没有被实现,便意味着儿童“可能世界”的缺失。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之前的隐士虽已有零星的诗歌创作,但他们多为坚守儒家"穷则独善其身"教义的苦隐者,尚未出现真正把归隐生活和诗意人生相结合的"隐逸"诗人。陶渊明则是第一个把归隐生活与诗歌创作、诗意人生相结合的诗人,陶渊明则在归隐之后,他的精神寄托主要在做诗。陶渊明在诗歌的世界中,构筑了一个诗性的精神城堡。陶渊明归隐于诗的生存样态,为他以后的士人提供了一种精神范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诗性内涵出发,指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诗性困境:功利主义的盛行遮蔽了诗性的眼睛,预设思维的固守延缓了诗性的脚步,规训教育的尊崇淡化了诗性的风韵,理性思维的泛滥抑制了诗性的脉搏,等等。在此基础上,提出:要想打破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就应当构建天人合一的诗境,涵养物我舍一的诗心,凝练德美合一的诗情,言说情理合一的诗话。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初,美国发动了越南战争.在战争期间,美国国内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以学生、妇女、宗教界人士为主的和平反战运动.这次反战运动没有直接结束越战,但是它对国家的对越政策乃至美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不同角度考察济慈关于“诗性”的理论(下称诗性观),以期从总体上把握这一概念的深刻含义,探究隐藏在这一概念背后的美学动因。文章还从济慈的诗性观出发考察了济慈的美学观,指出对于济慈式的“变色龙”诗人来说,“美存在于万物之中”是最重要的诗歌创作原则,而向人们揭示这一原则乃是诗人的最高理想。  相似文献   

20.
成语具有中国的诗性文化特色。这是因为成语胎生于古代的文化典籍和诗文,而且是其中的精华撷取,必然要体现母体文化的诗性或诗美的特色。这些特色具体表现为:具有诗歌的意境和美感,具有大文化活动或产品的艺术化倾向,体现古人思想行为规范的审美性追求,具有艺术抚慰人的感情、陶冶人的性灵的功能,体现汉语作为心灵的语言、具有诗歌的韵味的特质。因此成语教育与诗教、美育、德育、智育相结合,可收到相得益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