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平顶山矿工报》的“人物写真”栏多次受到省评读委员会的好评,说这些人物写得活、立得起、有深度、有高度,把报道提高到了一个新境界。“人物写真”栏是《平顶山矿工报》新闻版的固定专栏,今年推出以来,已报道30多个典型人物。作为版面编辑,我在约稿时,说得最多的一个词便是“新闻细节”。细节是新闻作品中使用最生动、最典型、最具体也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征的新闻事实。细节描写就是对事物的基本组成单位进行刻画,如对人物的一举一动、事物发展的具体环节、环境中的细小物体进行细微描摹。一、新闻细节在人物写真中的作用第一,彰显人物特…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写现场短新闻可充分体现现场感,写其它新闻就不容易那么做了。其实,现场感并非现场短新闻所独有,它在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甚至新闻评论等多种新闻体裁中,都广泛存在,并起着独到的、引人入胜的作用。要写好非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感,关键是要有深入扎实的采访作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不断提高自己把握素材、提炼素材的能力。就拿比较枯燥的会议新闻、经济新闻来说,只要采访中观察细微,并以独到的眼光抓住典型生动的现场细节,合理结构布局,现场感就会跃然而出。如《北京日报》1985年11月25日一则会议消息《产白壳蛋的优  相似文献   

3.
谢治国 《中国广播》2004,(11):48-50
新闻报道需要重视细节,并且善于抓住典型细节。因为“新闻事实是由众多的细节组成的,在这些细节中,有一部分肯定更能体现新闻的主题、更能揭示新闻事件的本质、更能说明新闻人物的性格。要把新闻写好,记者必须善于捕捉这样的细节,并在新闻中刻意加以描绘。”  相似文献   

4.
在全国现场短新闻研讨会上,部分获一等奖的作者畅谈了自己的体会和感想。下面记叙的是他们的发言摘要: 孟晓云(人民日报,《半个世纪后的聚会》的作者):好的现场短新闻,第一,要有历史感、时代感,反映时代精神,具有典型意义,以小见大,反映重大的主题。第二,要有现场感,纵览全局,又有特写。第三,用最短的篇幅浓缩丰富的感情。我觉得现场短新闻应有顺手拈来之感,将采访中捕捉的素材、细节  相似文献   

5.
现场短新闻是作者在新近发生事件现场,用最精练的文字,巧妙的手法制作的第一事实(或场面、片断)的立体报道。其主要特征之一便是有较强的现场感。而把握不住关键性的细节,就无法把新闻写活,使现场短新闻具有现场感。细节包括故事的关键性情节,特定人物的特定性格、语言和表情,特定环境的特定情景、音响和气象。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细节描写不当,就不能栩栩如生地再现新闻现场,受众难有身临其境之感,只有充分把握了具有特点的细节材料,才有可能把现场短新闻写活、写好。细节,原指文学作品中具体形象地描写环境、刻画…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写活,是写作的最高境界。”新闻人物是写人的,我们要下大气力向“写活”这个最高境界奋进,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行,在脑子中树立起一个活生生的形象来。这样才能够说服人,教育人,感染人。如何把新闻人物写“活”?一、典型细节法所谓典型细节法,就是选择典型细节来写活人物的方法。细节是新闻人物的血肉,新闻人物的特色和新鲜感,除了作者的描述外,还必须通过生动的细节来表现。1988年9月27日,自贡日报刊登了一篇新闻,题目是:《在高敏家里》(获四川省优秀新闻一等奖、中国地市县报优秀新闻特等奖),文中多处运…  相似文献   

7.
我在采写新闻稿件时,固然喜欢写长新闻,便更喜欢写短消息。因为如“活鱼”一般的短消息,是最受读者欢迎的“美餐”。要写好短新闻,关键是时效性。如果不“抢”时间,转眼间“活鱼”就会变“死鱼”。而“抢”来的新闻,必须抓紧去写,“过了端午不卖雄黄”就是这个道理,否则“抢”就失去了意义。许多体育记者,边看比赛边写稿,比赛一结束,他们便冲出体育场,“抢”着发稿。有的新闻单位提倡记者、通讯员站着写稿,这样消息才能写得短、写得快。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物色虽繁,而析辞尚简。”意思是客观景物虽然十分复杂,但用…  相似文献   

8.
现场短新闻最大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有较强的现场感。他能够把读者带入新闻事件中,拉近新闻事件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对新闻事件有一个生动真切的感受.达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大大增强了新闻的活力和吸引力,让读者觉得可信、可亲、可读。因此,要写好现场短新闻,除了抓取新闻价值较高的事件和注意稿件篇幅之外,关键是要写好现场。  相似文献   

9.
《新华日报》在今年第一季度发起短新闻竞赛活动,从奖励写短新闻入手,大力改革新闻报道,这是值得称道的。早在三十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就要求我们“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列宁把新闻称作“电报文体”、“电讯体裁”,并且毫不掩饰地说:“写长了我根本不看,一定不看。”胡乔木同志在一九四六年曾建议。报纸上的新闻要有五分之四是五百字左右的。《新华日报》举  相似文献   

10.
我是无锡日报的记者,采写过不少短新闻,也编辑过不少“豆腐干”文章。读罢阮海儿的《宝钢“小人物”推动了国家金融政策调整》一文,对比报纸上常见的干瘪鸡肋式短新闻,深感写好“豆腐干”新闻是不容易的,是大有学问的。文短题材重很多人认为,新闻短,容量必小,反映不了重大题材,只能写些小  相似文献   

11.
视觉新闻写作的特点,具有目击现场的形象、画面或镜头以及典型的细节。换句话说,新闻中要再现报道现场的一情一景或人物活动,使读者感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新闻写作要做到这一步,记者或通讯员只坐在办公室单凭冥思苦想实现不了。那么,写好视觉新闻的关键在哪里?  相似文献   

12.
从我们收到的大量司作中可以看出,人物新闻和新闻故事,是学员们比较喜爱的新闻体裁。关于人物新闻和新闻故事的写作要求,在《新闻写作学简明教程》里都有原则性的提示。比如,写人物新闻是“三要”《要抓典型人和典型事,要有新闻性,要情感真切》,写新闻故事是“三选择”《选择新鲜的事,选择精采的事,选择小中见大的事》。归纳为“三要”和“三选择”,主要是为了便于叙述和记忆。没有条理化的概括,初学者会感到困惑,但是,仅仅记住这些条文,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客观事物千变万化错综复杂,所谓“水无常势,文无定法”,学习写文章…  相似文献   

13.
新闻是易碎品,然而,许多新闻名篇佳作,如《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等,虽历时久远,人们仍念念不忘。这些新闻名篇佳作,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针对性,浓郁的时代精神和特色,在写作上大都采用了许多典型的细节。正是那些典型的细节,渲染了典型的环境气氛,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深化了作品的主题,体现了作品的思想性和时代精神,同时,也正是那些典型的细节,在人们思想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新闻界要“多出精品多出人才”,认真研究作为新闻名篇佳作应具备的新闻细节问题很有必要。 细节,教科书上定义为:它是文学作品中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是那些属于细枝末节方面的描写。从表现内容上分,它有景物细节、场面细节、行动细节、语言细节、肖像细节、心理细节等,它们都是作品整体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以为,细节并非文字作品所专有,新闻作品同样需要细节,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作品中细节的运用比文学作品中细节的运用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一) 《短些再短些》,胡乔木同志的这篇短文,发表至今已近半个世纪,新闻界的同志还在不断发出多写短文的呼吁。然而在新闻写作实践中,怎样做到短些再短些,任务依然艰巨,同志仍须努力。 我们提倡多写短文章,但又不要短而空。毛泽东同志说:“长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吗?也不好。”他提出:“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反对党八股》)“短些”,“精粹些”,也就是我们这里要讨论的短而精。 新闻作品怎样做到短而精?古代优秀短篇传记文在写作上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新闻写得简短精粹,不仅是报刊广播的优良传统,也是迫在眉睫、必须解决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把新闻写得短些、再短些呢?首先,要突出一个“高”字,就是说要“高瞻远瞩”。要想写出精粹的短新闻,记者必须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全局在胸,“一览无遗”。全国获奖的短新闻《金日成前往机场迎接巴特荣赫来访》就是一个典范。全文如下:“朝鲜领导人金日成今天上午前往机场,迎接蒙古领导人巴特蒙赫的来访。金日成看上去身体很好,时而同周围的人交谈。”  相似文献   

16.
一条新闻有没有分量,充实不充实,重要不重要,不在于长与短,不能认为新闻字数越多,篇幅越长,就越受读者欢迎。实际上,现代生活节奏快,在许多情况下,经过精心思考,写得短而鲜活的报纸新闻更受读者喜爱。要写稿子不难,但要写出真正的“短小鲜活”的新闻不容易,首先要吃透两头:一头是要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另一头要研究好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感触最深的问题。“短小鲜活”的报纸新闻最大特点就是“短、平、快”,篇幅虽然小,但容量大,甚至包括重大主题。  相似文献   

17.
所谓短新闻,应该是浓缩新闻事实精华的新闻精品。首先它的新闻价值要高,其次它的篇幅要短。可以用“言简意深”来说明短新闻的特点。如何写好短新闻?我的体会是:写好短新闻,一是提炼主题要“精”;二是选取材料要“精”;三是文字写作要“精”。提炼主题要“精”何为主题?主题应该是一篇新闻作品提出的重要问题和体现的中心思想,是选择和组织新闻材料的依据,也是贯穿新闻写作过程的主要线索。用通俗的话说,主题是一篇作品中“画龙点睛”之笔,没有这一笔,短新闻也就失去了“灵魂”。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1997,(1)
时代呼唤短新闻《雅安报》文文时代呼唤短新闻,但想把三五百字的短新闻写好,并不容易。写短新闻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人民的需要。全国、协主席李瑞环曾经告诫新闻工作者:“新闻,要短小精悍,生动活泼。只有压短,人家才能爱看,才能增加信息量。这也叫尊重人,尊重人的...  相似文献   

19.
现场短新闻最大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有较强的现场感。他能够把读者带入新闻事件中,拉近新闻事件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对新闻事件有一个生动真切的感受,达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大大增强了新闻的活力和吸引力,让读者觉得可信、可亲、可读。因此,要写好现场短新闻,  相似文献   

20.
短新闻,顾名思义,便要篇幅短。由于篇幅短,也就要求短新闻的写作要适合它的这个特点。最近,读了一本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编的《短新闻辑览》,在这方面很受启发,觉得对当前的短新闻写作,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启示之一:由点到面,扩大容量短新闻的篇幅短,相对而言,它的容量是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如果选择好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点,并用简洁、精炼的语言把它反映出来,就能由点到面,达到“纳须弥于芥子”的境界,从而扩大短新闻的容量。比如,《短新闻辑览》一书中有篇题为《河南农民降价售陈粮腾仓装新麦》的新闻,全文只有173字,却具有较大的容量,现将这篇短新闻转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