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前段时间,我有幸观摩了香港陈溢小学龙瑞莲老师执教的“锐角和钝角”一课。这节课让我想起了这样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课堂上,龙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像春风化雨,点点滴滴,无处不在。多数听课者都觉得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很普通,没有出奇之处。但细细品味,我们可以发现,这节普普通通的常态课中,有一种别样的境界。涌动在课堂上的是人文关怀,是教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龙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如何体贴和关爱学生,她把爱融入在具体的、不刻意的行动中。在龙老师的课堂上,良好的人文环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角色位置,二是课堂激励。…  相似文献   

2.
这节课是王昌胜老师在2007年3月“中美小学数学交流会”上作的一节研讨课。这节课与同台展示的其他课相比。进行得并不十分顺畅,其间甚至有些“磕绊”.但这节课成了参会中美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2008年8月,在墨西哥举行的“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上,这节课中的精彩片段作为我国课例代表向大会作了展示。  相似文献   

3.
林湘 《广西教育》2008,(1):73-74
我在参加广西新课改第二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专题研讨会及五地教改成果交流活动中,有幸观摩了香港陈溢小学龙瑞莲老师执教的二年级下册《锐角和钝角》一课。观摩这节课,我想起了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课堂上,龙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像春风化雨,滋润万物,点点滴滴,渗入学生心田。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有幸听了天津市和平区岳阳道小学冯老师的一节五年级数学课,这节课深深地启迪了我。在这节课上,冯老师以自己长途旅行经过天水时穿越的“卦台山隧道”为题材引入课题——“行程问题”。然后创设如下情景开始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5.
陈涛 《天津教育》2002,(1):40-40
微格情境杜海燕老师上了一节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课题是:“小米尺告诉我……”这是小学二年级学生学习了“米和厘米”的有关知识后,教师设计的一节生活实践课。课上教师精心组织学生动手量绳长,量课桌的高度、宽度、长度以及学生身体各部分的长度。其中最感人的一幕是:在学生相互测量头围、胸围和身高时,教师请一组的小朋友与老师互相测量。在学生给老师量头围时,由于学生够不着老师的头,只见杜老师弯下腰,把头凑到学生手边,让学生毫不费力地进行测量。同学们抢着量,并且每人都要测量一次,把杜老师的头发摆弄得很乱。杜老师非但…  相似文献   

6.
丁梅红 《考试周刊》2010,(11):58-58
我有幸参加了香港举行的“第五届两岸四地小学语文交流活动”,在此次活动上,我听到的第一节课是来自台湾的吴淑芬老师执教的《两兄弟》(托尔斯泰),教学流程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在美国听了一节小学的自然常识课,课题是“蚯蚓”。在我们国内的上法,一般不外乎,老师先板书“蚯蚓”,然后出示蚯蚓的图片或投影,再是介绍它身体的特征,最后讲讲它对人类的益处。美国的老师怎样上的呢?一上课,老师说这节课上“蚯蚓”,请同学们准备一张纸,上来取蚯蚓。同学们担着纸片纷纷上讲台盛蚯蚓。许多蚯蚓从纸片上滑落下来,学生们推桌子挪椅子地弯腰抓蚯蚓,整个教室顿时乱成一团,老师却一言不发,站在讲台上旁冷眼旁观。课后老师对我说,上了一节“蚯蚓”课后,假如连蚯蚓也抓不住,那么这节课还有什么意义。同学们抓住…  相似文献   

8.
在前不久举行的镇第十届教科周活动中,一位以善上“写真课”而被同行看好、学生称道的谢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教学中出现了这样一个小波折:在范写生字“淡”时,谢老师不经意把右半部本应上小下大的两个“火”字写得几乎相等了,一名学生当即举手,“字正腔圆”地予以指正。面对学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节在一所普通小学常规调研时听的课。这节课是学习《我送老师一朵花》,应该是一节很欢快的课。然而,从课的第二环节开始, 我心情激动、沉重并莫名其妙地紧张起来。因为在这一环节,教师让学生交流、体会老师的辛劳时,我看到课堂里的学生对老师的“情感引发”无动于衷……我颇有感触,联想到上学期听到的同样是三年级的《父母的疼爱》,老师通过引导、启发让学生讲述和体验“父母的疼爱”时,学生说来  相似文献   

10.
有幸听了中年级组教师的一节数学课,对我很有启示,现就这节课的教学节奏来谈谈我的感受。这位老师所授的是“三步计算应用题”,这节课教学内容只有一道例题和三道“做一做”的练习题。但老师在授课时,开始松,中间紧,最后就急了,使结尾的教学几乎处于急奔竞走的状态。这也让我想起几年前在一次小学数学教学交流研讨会上所听的一节课,这节课老师说话如放机关枪,整堂课像一场答辩会,逼得好学生也只能望板兴叹。这些经历不禁让我产生了对这样一个问题的思考:小学中年级课堂教学节奏应如何掌握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该清楚小学中年级学生的生…  相似文献   

11.
江梅 《师道》2020,(1):50-51
笔者曾听过一节小学六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名叫《设计订阅号菜单》。这节课总体效果不错,让听课老师感到耳目一新。不过,从专业的角度来分析,感觉课例存在着硬伤———这硬伤是由执教老师“贴板书”的行为引发的。执教本节课的年轻女老师课前充分挖掘地域资源,带领学生围绕“外来工”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相似文献   

12.
深圳市景鹏小学李老师执教的《毛细现象》一课,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理论的特色,在诸多方面为我们作出了成功的示范。 一、教学目的全面、合理。这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深入理解“毛细现象”发生的条件,老师通过一系列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而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实验,自行得出结论,这样教养、教育与发展的三重  相似文献   

13.
前几天听了某小学一节口语交际课。课上,老师创设了一个情境:过几天学校开运动会,班里准备成立几个组织,要求竞聘上岗。老师上这节课前显然做了精心的准备,同学们对其中“宣传队干事”、“拉拉队干事”、“服务队干事”等职位争得很激烈,针锋相对的程度完全可以用“你死我活”来形容,以至于有的学生落聘后伤心地痛哭。听课的老师们大都为学生机敏的思维和流畅的表达点头喝彩,同时常常被学生近于成人化的“斗争”方式逗得大笑。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1月,在第三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教学观摩研讨会上,来自俄罗斯教育科学院小学教育研究中心的奥克萨娜·雷泽女士执教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分类”一课。课堂上,她突破语言限制,在学生当中来回穿梭,与学生深入交流。精彩不断的课堂生成,赢得了与会者的阵阵掌声。听完这节课,余颖老师又与奥克萨娜进行了多次交谈,从而对这节课以及俄罗斯当今数学教育理念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  相似文献   

15.
“确定位置(一)”是新世纪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的第1课时,这节课也是第八届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课程与教材系列研讨会衢州会场周保芳老师和岑新尚老师所做的研究课。在网络研讨的时候,我和广大网友参与了周老师课例的研讨。对这节课的内容我有以下的想法和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16.
知识≠智慧     
最近,我有幸参加了由全国尝试教学研究会发起的“两岸四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交流活动”,听了来自大陆及台、港、澳地区数学同行的六节示范课,其间香港老师所上的《升和毫升》一课中的片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教师》2013,(1):F0002-F0002
2012年5月15日,由我刊编辑部和深圳福田区教育研究中心合办的“辩课”第七站走进了深圳福田区百花小学。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和四川绵竹天河小学刘文明老师,对“百分数的认识”进行了同课异构。刘老师的课细腻、精致,腱觋了一位年轻教师良好的教学素养和发展潜力;黄老师的课大气、丰富,展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深厚的底蕴。  相似文献   

18.
津门园丁谱     
1988年9月,全国优秀自然课观摩邀请会在山西太原揭开帷幕,一节《树叶和人》的自然课,引起轰动。大会专家评议组一致认为,这是“全国最高层次的课”。这节课的主讲人即是天津市二师附小的路培琦老师。会后美国科学教育专家兰本达教授来信称赞“这一课是作为介绍‘全球性的思考’的极好开始”。这一节课的教案、课堂纪实发表在《小学自然教学》上,引起了全国性讨  相似文献   

19.
2011年11月,笔者有幸被聘请为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安徽农村历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华南师范大学班的授课老师,给学员上了一堂示范公开课,按照教学进度这节课是七年级上册的第18课《三国鼎立》。这节课探讨的主题是:在落实学科学业标准的前提下,如何实现“先学后教”,真正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以生为本”,并实施“一堂一案”...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们一连听了33节语文课,其中有30节没让学生动手写点什么的!大部分时间被老师的问和讲,学生的答和议占去了。难怪有老师这么说:现在,语文课成了“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嘴上功夫”课。另外三节,也只是在下课前的三、五分钟,让学生写写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