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有着取之不尽的习作资源。作为农村教师,如果能指导学生去观察、去开发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那么,学生在写作时就能做到“为有源头活水来”。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有着取之不尽的习作资源。作为农村教师,如果能指导学生去观察、去开发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那么,学生在写作时就能做到“为有源头活水来”。  相似文献   

3.
《新作文》2007,(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开发和利用地方人文资源,积极引导学生拓宽写作取材渠道,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到社会的大课堂中去进行个性化写作,是一条很  相似文献   

4.
“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山区基层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农村生活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作文资源.如果能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去细致观察,深入调查,合理开发.那么.学生就可避免捉襟见肘之窘和搜肠刮肚之苦,自然就能享受到“为有源头活水来”的乐趣。笔者在多年的作文教学活动中.围绕山区基层中学作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部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基于此论述,笔者以为,就作文教学而言,教师不仅可以诱导学生从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获取作文素材,还可以从学生内心世界方面去开掘写作资源。一、诉说心中的“不满”小学生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写作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应重视写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极其巨大的作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  相似文献   

7.
张琦 《湖北教育》2005,(5):38-39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课程资源与其开发、利用有专门的文字表述,如:“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等。  相似文献   

8.
林和芬 《现代语文》2013,(8):137-138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充实的材料是很难写出好文章的。文章要有内容,而内容来源于生活。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说起。"[1]《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课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2]所以,作文教学应立足于生活这片热土,让独特的乡土文化成为学生取之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我们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初中,那些先进的网络资源近期难以到位,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积极利用本地蕴藏的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感受农村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农村浓浓的乡土气息,写出充满乡土气息的好作文。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部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基于此论述,笔者以为,就作文教学而言,教师不仅可以诱导学生从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获取作文素材,还可以从学生内心世界方面去开掘写作资源。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关注学生发展,关注社会发展,因地制宜,开发与运用地方文化资源,是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结合农村课程资源开发实际,利用语文  相似文献   

12.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开发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3.
在平日的教学中,常常有不少学生谈到在写作文时,感到无话可写.的确如此,农村小学生由于轻视语言环境、见闻不多、阅读面狭窄等诸多原因,在写作时经常显露捉襟见肘之窘、饱受搜肠刮肚之苦.正如叶老所说的:"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由于缺少写作素材,学生自然也就是"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相似文献   

14.
李守忠 《甘肃教育》2009,(19):23-23
新课标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这里的“多种语文课程资源”,是指各地丰厚而又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把相关的地域文化内容引进语文教学,不但能优化学生的语文学习,还能将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写作表达有机地融合起来。笔者现结合具体课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新课程改革也要求各级教育主观部门要充分调动教师、家长、学生和其他社区成员的积极性,并根据农村和城市学校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发与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共同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发展。我所任教的薛埠小学地处农村,多年的语文教育实践告诉我:农村可以开发利用的语文课程资源还是相当丰富的。因此,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农村习作教学,在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尚无法到位的情况下,要积极开发乡土教材,创造性地开展学习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一、让自然美在笔下农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稻浪滚滚、果实累累。可以说农村自然风光美不胜收。如此优越的教学资源,教师要积极地去开发利用。首先,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地去亲近大自然,因为景致虽美,…  相似文献   

17.
杜威说过:走出教室一点就意味着对学科的超越,选择了一种教育,就选择了一种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新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文化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这就要求我们要利用好本土的课程资源,这是落实语文教学改革中提出的“大语文”理念,引领学生从课堂走上社会、走进生活、亲近自然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文化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这就要求我们要利用好本土的课程资源,这是落实语文教学改革中提出的“大语文”理念,引领学生从课堂走上社会、走进生活、亲近自然的重要举措。梨都——砀山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诗情斐然、画意浓郁,充满了生机与希望,拥有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这种丰厚的乡土资源,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实施探究性学习语文提供了丰厚的“绿色食品”。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中 ,学生怕写作文 ,一写作文就求助于作文选 ,东拼西凑 ,作文中空话、套话、假话连篇等现象不是个别的。究其主要原因 ,一是学生缺少生活体验 ,作文成了无源之水 :二是教师“不重视引导学生开发生活宝库以为写作之源 ,只在写作方法上打转 ,这样的写作只能养成“股调(刘国正语)”。笔者在我县瑶乡从教小学语文多年 ,我们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开发生活宝库以为写作之源” ,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写作难”的问题 ,充分发挥了学生作文的优势。一、抓住农村生活气息和农村学生的生活特点 ,教写特色作文。生活是写作之源。只有被学生感知、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