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从容“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从容”是什么意思?课本未注,也许是以为能够见词明义。事实上我们也看到,有的文章就是按照“从容”的常用义来解释它的。《古今汉语同形词教学》(见《中学语文教学》八一年第二期)中说,这个“从容”是形容没有纨绔子弟奔走权贵之门与豪华场所的那种匆忙。如此  相似文献   

2.
《张衡传》是高中语文第六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比较典范的人物传记,无论是文章体例,还是语言难度,都与高考试卷中的文言选段十分相似,因此很适合学生阅读。但是,课文的注释却不够准确,其中至少有五处值得推敲。  相似文献   

3.
︽张衡传︾示范课访谈实录执教\余中云采访\陈酾其陈酾其(以下简称陈):余老师,你好!听了你讲的《张衡传》一课,大家反映很好。一致认为这节课重点突出,引导得法,一层一层扣得很紧,节奏感较强,师生配合默契,课堂气氛活跃。我想,这与你本身的功力以及课前的准...  相似文献   

4.
5.
一、精讲要点1、在分析课文辞章基础上讲清传记文学的特点。2、讲评作为科学家的张衡在历史上的卓越贡献.二、讲授原则评价张衡时,应突出他在天文研究和科学创造方面的成就。因为从历史上看,作为科学家的张衡其重要性远远超出作为政治家的张衡。文中提到的有关张衡的著作,只要概括指出属于什么性质的书就够了,不必详细介绍内容。至于张衡的政治态度,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积的一面。他“迁侍中”后,皇帝问他“天下所嫉恶者”,他怕得罪宦  相似文献   

6.
一、课文与原传的比较《张衡传》见范晔《后汉书》第五十九卷。它是一篇写真人真事的传记文学作品,记叙了我国东汉时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杰出的科学家张衡一生的事迹。十几年前,人民教育出版社曾节选它作为课文,编在高中第五册语文课本上。(现选入高中第三册语文课本)课文跟原传比较,篇幅大为缩短,估计仅存原传二十分之一。原传用第三人称叙述张衡事迹,间或夹有议论,没有对话描写。张衡思想感情的表  相似文献   

7.
《张衡传》“饰以篆文”句中的“篆文”,许多教参均释为“篆体文字”,《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3年2期刊登钱文辉同志的文章,说“篆文”即“彖文”,指《周易》中的八卦辞,分别表示八个方位;不光用来“饰”,还有表明地震方向的实用价值。钱文辉同志的解释是有道理的,惜言之  相似文献   

8.
“璇玑”一词出自《尚书·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在汉代后产生了两种不同看法:一主星象说,一主仪器说。前者如《史记·天官书》:“北斗七星,所谓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后者如孔安国说:“璇玑玉衡为正天之器,可运转”。肯定璇玑玉衡为仪器。孔颖达进一步解释说:“又以璇为玑,以玉为衡者,是为主者正天文之器也”;玑衡者,玑为转运,衡为横箫,运玑使  相似文献   

9.
张衡传     
一公元78年(东汉章帝建初三年),我国古代杰出的大科学家、发明家和著名的文学家张衡(字平子)诞生在南阳郡白河之畔的西鄂县(今河南南阳县境)。张衡的祖父张堪担任过蜀郡太守和渔阳太守,很会用兵打仗,曾多次率兵击败侵扰地方的匈奴军队,并且注重发展生产,曾组织人力开辟了大片的稻田。张堪是名闻当世的人物,但到张衡出世时,他早已病故了,家里的生活很贫寒,有时不得不接受亲友的救济。张衡读书非常刻苦,求知欲特别旺盛,学习的热情极其饱满,“一物不知,实以为耻;闻一善言,  相似文献   

10.
<正>《张衡传》作为古代经典,一直入选高中语文教材,那么,经典永流传的理由何在呢?文中的传主张衡的价值又是什么呢?一言以蔽之,"人为为人"。"人为为人",是复旦大学教授苏东水对中国文化精髓的提炼与总结,意思是中国文化和作为文化承载者的中国文人,既有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又有为他  相似文献   

11.
<正>文言文阅读是构成高考语文试题的重要板块之一,阅读文本所选择的文体包括人物传记、小说、杂记(游记)等多种,其中人物传记因材料翔实、叙事清楚、语言规范而最受命题者青睐,近些年来全国各地高考卷几乎都以此设题。那么,如何使复习做到针对性强、快速有效呢?本人以人教版必修四第四单元《张衡传复习》为例,尝试结合我校"目标导向课堂教学模式",回归教材,有条不紊进行,效果很明显。具体操作程序分为:课前研讨、编制预学目标和练习、撰写教学实设计三部分。  相似文献   

12.
一范晔(391-4445),字蔚宗,南朝宋代顺阳山阴(今河南淅川)人。他出身于儒学世家:祖父范宁,官至太守,长于经学;父范太,曾任侍中,有文集行世;伯父范弘之,做过太学博士,以儒术知名。这些对他的思想有很大影响。他曾任参军、太守等职。后因密谋拥戴宋文帝(刘裕之子刘义隆)的兄弟刘义康(他做过刘义康的参军),被判处死刑,死时年仅四十八岁。范晔博学能文,也相当自负。他仿效班彪的《史记后传》和班固的《汉书》而作《后汉书》。在他之前,作后汉书的还有许多家,但  相似文献   

13.
省编高中第三册语文选编了古文《张衡传》,其中有一处断句看来是沿用老版本的句读,我们几经磋商琢磨,认为是错误的,特提出来商榷。本文第三段关于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的一段说明文字是极其珍贵的科学文献。它说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观测地震仪器的外形、机关构造、作用及意义等,比欧洲科学家创造的地震仪要早一千七百多年。由于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对于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素来不重视,所以张衡在地震方面的研究发明,不仅得不到他们的支持,而且连仪器本身也没有受到保护  相似文献   

14.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对于这句话里“不慕当世”,课本注解为——不羡慕掌权做官。因此.很多分析文章,把张衡所担任的官职常常多年不被提升的原因,归结于本人不愿当官掌权。这样的错误分析,显然受课本原注的影响。这里辑录了两条关于“不慕当世”的注释意见,以供教学参考。许多注本把“不慕当世”解释成“不羡慕做官当权”,当成张衡不愿意做官掌权的意思了。显然,这是由于没弄明白“当世”的本意。结果“慕”字也跟着讲错了。由于不羡慕做  相似文献   

15.
《醒世姻缘传》是明末一部长篇白话小说 ,此书山东方言较多 ,故有学人予以注释 ,一些注释不正确或不详细的地方 ,象攮颡、绝户、人材、拇量、撕挠等等。  相似文献   

16.
关于《张衡传》一条注释的补充安徽石台中学吴学良高中《语文》第六册,选编了范晔的《张衡传》。教材编者对文中的“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注解说:“上文说‘再迁为太史令’,这里又说‘再转复为太史令’,中间张衡还改任过别的什么官职,本传没有叙述。”课本注释是...  相似文献   

17.
李涛贤 《现代语文》2007,(12):119-119
[没试]贪吃貌."试"同"食".<醒世姻缘传>(以下简称<醒>)四十五回:"薛三娘子说:"他今日到家,吃了够六七个煮的鸡子,喝了够两碗烧酒,还待吃,怕他醉了,他吃了没试没试的."今鲁南方言谓人或家畜贪吃为"没试没试".如:"你看老二家新买的小猪崽,吃的没试没试的,真是喜人."又音转为"没也没也"、"窝也窝也".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诸多学者对《醒世姻缘传》词语深入考释的基础上,择举十余条词语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9.
近来讲授《张衡传》(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语文第三册课文),觉得有几条注释值得探讨。“妙尽璇机之正”这一条,课本注释说:“精妙地研究透了测天仪器的道理。璇机,也写作‘璇玑’,玉饰的测天仪器。”我认为这样的注释不妥,理由如次: (一)“璇玑”是不是测天仪器,历来说法  相似文献   

20.
《张衡传》中有“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网论》,言甚详明。”一段,对里面的“阴阳”、“璇玑”等几个天文学名词,目前有几种不同解释,争论很大。去年,北京天文馆的徐登里同志在《中学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