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迎春祝福”“开门迎福”“迎春接福”“新春话福”,在我国传统农历新年到采之时,家家户户都将大红“福”字喜洋洋地贴在大门上。人们还喜欢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指福运、福气、福星、福分、  相似文献   

2.
“上/下”的不对称不仅在语言形式上有所体现,在意义上也有所体现。“上/下”又是对称的,主要体现在表示方位、人物、范围等方面。总之,“上”出现的句法环境要多于“下”,所以“上”是一个高频词,而“下”是一个低频词。  相似文献   

3.
你问我答     
问:“在博客上”、“在电话上”、“在网上”用英语怎么说?(无为灿然)答:英语中,表达诸如“在电视上”、“在微博上”、“在手机上”等有屏幕的电子产品时,一般都用介词Oil,所以以上短语就翻泽成OntheTV。OiltheMicro—blog,Oilthemobilephone。ontheWeb—blog,  相似文献   

4.
钱华 《中国教工》2014,(1):40-41
她在工作方法上力求“新”,在活动形式上寻求“活”,在工作作风上务求“实”,在为民服务上要求“诚”;在她的带领下。工会工作开展得积极主动、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5.
试解“春秋笔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笔法”源于孔子修《春秋》。在材料取舍上的“笔则笔,削则削”,表现手法上的“以一字为褒贬”,内容上的“微言大义”,“春秋笔法”表现在“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五个方面,是借修史以传其“道”。“春秋笔法”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上”用在动词后,可以表示趋向义,也可表示继续义。不同义“V上”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后接宾语、能否扩展、能否拆开、“V上”中的“上”能否用“下、起来”等替换。  相似文献   

7.
1.在教学目标上,做到“上不封顶” 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我始终坚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下要保底”,是指要遵循新课标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达到规定的“了解”、“掌握”、“初步”、“熟练”等的程度要求;“上不封顶”,  相似文献   

8.
孟子思想中“仁义”的实现离不开对“时”的把握。孟子“时”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身、家、国、天下这四个层面。在“身”层面上的“时”,主要是讲个体行为不应拘泥于“仁义”之名;在“家”层面上的“时”,主要是讲家庭成员之间不应拘泥于“人伦”之名;在“天下”与“国”层面上的“时”,主要是讲执政者不应拘泥于尊卑有别之名。  相似文献   

9.
“在X上”格式的多角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X上”格式中“X”的结构类型有体词性成分和谓词性成分。“在X上”格式可以表方所、方面、范围、时间、机构以及同时表时间和处所。“在X上”中“在”的隐现受“X”的结构类型、“在X上”的句法功能、“在X上”的句法位置和并列结构四个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现代法为参照,先秦儒家之“礼”在总体上就是法;在机制上,“礼”蕴含着“法”(“刑”),“礼”“法”(“刑”)结合是儒家法的运行机制;在原则上,“法”(“刑”)以“礼”为指导原则,“礼”是“法”(“刑”)之理;在内容上,“礼”涵盖了现代意义上的各种部门法,如民法、经济法、行政法、婚姻法、商法等。因此,先秦儒家法实质是“礼”与“法”(“刑”)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1.
“不禁”、“不仅”、“不尽”三词读音相似,“不禁(jin)”、“不仅(jin)”、“不尽(jin)”,在词性上几乎同属副词,词义上有相同之处,都与“不”有关,但它们在词义上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2.
共产党的先进性必然要求共产党员必须保持先进性,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主要要体现在“三个代表”的实践上,体现在“意识”、“标准”、“素质”和“形象”上,具体的讲就是要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13.
周敦颐的教育思想包含极其丰富的内容。在教育目的上,他以人为本,侧重于普通人能“为善”、“务实”;在教育内容上,以六经为主,杂以各家学说,以达“诚信”、“立志”之目的;在施教方法上,多采用“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和“学思并重”等。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理论概论》是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教学体系、育人体系的有机统一。搞好这门课的教学,要在“体系”上下功夫,在“准”字上花气力,在“精”字上作文章,在“管用”上动脑筋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呼唤新的课堂生活图景的出现。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在意识上应该凸现生命意识、生活意识、生成意识;在课程形态上应该从“向师”到“向生”,从“蓝本”到“文本”,从“听话”到“对话”,从“经验”到“体验”,从“独作”到“合作”,从“单极”到“多极”;在课堂行为上应该关注学生参与程度、情感体验、合作交流、个性差异、生成状态。  相似文献   

16.
通过继续教育班的教学实践,我有这样一点体会:我觉得继续教育班的教学,在观点上要“新”,在内容上要“深”,在方法上要“活”,总之,要在“新”、“深”、“活”三字上花气力。  相似文献   

17.
儿童语言中的“上”、“下”类方位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儿童在使用趋向动词“上”、“下”及形成对垂直方位的心理表征能力的基础上开始掌握“上”、“下”类方位词。本文考察了儿童使用“上”、“下”类方位词的情况 ,从句法、语义方面描述了其发展过程 ,并讨论了儿童习得“上”、“下”类方位词的机制和特点。  相似文献   

18.
教育督导评估的意义不仅反映在学校发展的表象上,更主要渗透到学校发展的内涵上,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教育督导评估方式创新主要有以下体现:在主体交往上,“走进学校、走近教师、走近学生”;在主体外延上,“走向社区、走进家庭、走近家长”;在评估内容上,“走进教学、走进学习”;在评估模式上,由一元模式走向多元模式;在评估职能上,由“重督走向重导”;在评估操作上,由“重结果走向重过程”;在评估标准上,由“统一走向多维”;在评估方法上,以“质性评价来整统量化评价”。  相似文献   

19.
在缺乏“核心任务”的课堂中,效率低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分不清”、“串不起”,学生的学习“学不深”。在有效教学的视角中,我们需要设计与落实“核心任务”,设计“核心任务”,关键在于“核心目标”与“核心任务”在技术意义上、课程意义上、“人”的意义上的有效。为了保证“核心任务”的有效落实,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开放学习空间、优化教学互动、生成课堂资源。  相似文献   

20.
“无时无刻不”和“时时刻刻都”在句法、语义、认知、语用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句法上,当搭配对象为领有动词、能愿动词、形容词和否定词语时,一般只能用“时时刻刻都”,当前面为副词“都”时,只能用“无时无刻不”。在语义上,“无时无刻不”比“时时刻刻都”要丰富、复杂一些。在认知上,人们对“无时无刻不”的理解难于对“时时刻刻都”的理解。在语用上,“无时无刻不”比“时时刻刻都”语气更强烈,“无时无刻不”经常进行主观陈述,“时时刻刻都”则经常进行客观描写。从规范化的角度看,只有“无时无刻不”的用法,不存在“无时无刻都”的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