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心理援助是国家对汶川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方面。经历重大创伤的灾民,会自我暂时迷失,会对自我产生困惑。绘画则是整合同一性的一个好途径。于是,我在灾区心理援助中突出了图画心理,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2.
吕吉  吴坎坎 《滁州学院学报》2012,14(1):83-84,122
5.12汶川地震不仅给灾区群众带来了巨大的生命、财产的损失,而且对灾区的青少年也造成了巨大的、前所未有的心理创伤。我国灾后心理援助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专业性不强。区分受创伤孩子类型,给予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心理援助以及恢复社会支持系统搭建心理援助科普平台是迫在眉睫的关键任务。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科普活动为切入点是开展灾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可行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地震的突发性、灾难性给灾区中学生造成了致命的心理创伤,灾区中学生的心理危机主要表现在:自我认同危机的加剧,人生方向的朦胧,道德框架的缺失。因而,加强对地震灾区中学心理教育的力度,不断创新地震灾区中学心理教育的实践模式,对灾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杨彬 《华章》2013,(12)
“4·14”玉树强烈地震的发生,给灾区的学生心理带来了极大的创伤,本文就作者赴玉树心理援助的经验谈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高冬 《华章》2008,(23)
汶川地区的特大地震对当地青少年学生的心理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针对"重大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现象,尝试在灾区中小学体育课中运用拓展训练的方式和手段以及与危机事件压力管理模式相结合的方法,对灾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良性干预.  相似文献   

6.
汶川地区的特大地震对当地青少年学生的心理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针对"重大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现象,尝试在灾区中小学体育课中运用拓展训练的方式和手段以及与危机事件压力管理模式相结合的方法,对灾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良性干预.  相似文献   

7.
心理援助是国家对汶川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方面,而且也明确要求实施心理康复工程,采取多种心理干预措施。这也是我们心理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根据灾区心理援助的特点,调整了我们的咨询策略,使我们对危机干预的方法和措施更具针对性,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8.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一场里氏8级的特大地震袭来,造成了空前的大灾难。 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留给人们不仅仅是物质财产的巨大损失,还有巨大的心理创伤。物质财产的损失总能在一段时间后得到恢复,但是,它给人们造成的心理创伤尤其是对灾区成长中的青年学生的心理创伤将是十分沉痛的。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干预疏导,则可能转为慢性,影响一生。随着灾区学生恢复行课,如何安抚学生受伤的心灵,如何重建学生精神家园的重任也十分紧迫地摆在了教育丁作者的面前。  相似文献   

9.
刘瑛 《考试周刊》2011,(4):150-151
本文在查阅文献资料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地震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跟踪调查研究,发现,特大地震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伤害,多数青少年表现出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状况,而开展有针对性的体育活动可以明显减轻不良情绪,对于灾后青少年的身体机能和心理的恢复调整都会有很大帮助。在一年的跟踪调查中还发现,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心理恢复状况明显好于不喜欢运动的学生,不同的运动项目会对青少年心理产生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这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不仅给灾区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物质损失.也使他们遭受了巨大的心灵创伤.家园被毁之忧、丧失亲人之痛、震灾惨烈之状.盘踞在每个灾区人民的心头。由此.怎样及时地为受灾人群提供心理救援.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稳定情绪、化解悲伤、分担忧愁.预防或减轻灾后长久的心灵创伤.以及继发性伤害.成为作家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交通事故所致心理创伤症状与羞耻感的特点,为临床心理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90例车祸伤的病人采用生活事件冲击量表修订版(ISE-R)、解离性体验量表(DES)和羞耻感量表等自陈式工具,于创伤后7天内进行评定。结果:个性羞耻与AI,侵袭性症状、回避症状与解离体验显著相关;行为羞耻与回避症状和解离体验显著相关;躯体羞耻与解离体验显著相关;家庭羞耻与解离体验显著相关。结论:交通事故所致急性心理创伤症状与非急性心理创伤组相比,心理创伤程度更严重,骨科医师在治疗骨科疾病的同时也应该重视PTSD的发生及其防治,以保证病人较快恢复健康,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公安消防官兵是职业心理创伤的高危人群,但消防部队创伤后心理危机干预却很滞后。本文在对消防员创伤后心理危机干预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创伤后心理危机干预模式在消防部队中的具体运用,以期为提高消防部队战斗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灾难事件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它不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如果不能及时适当地干预,甚至可能造成其永久的心理创伤。认为突发灾难事件后及时进行适当的心理危机干预是帮助处于危机中的个体、家庭、群体度过危机、减少创伤的有效措施,也是人道关怀的具体体现,符合我国社会转型的内在要求,也符合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灾后心理干预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实施过程必须遵循整体性、针对性、系统性、科学性等原则,对普通人群宜采用妥善安置、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支持、宣传应对知识与技能、保持与其他救援途径的协调关系等具体办法;对重点人群宜采用陪伴与支持、情绪管理、放松训练、团体心理咨询等技术开展心理危机救助。  相似文献   

14.
突发事件不仅影响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还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突发事件发生期间或之后,可采用心理急救、应激晤谈、情绪稳定化、放松等应急心理干预技术,对相关人群实施及时系统有效的心理干预,降低他们罹患心理疾病和心理危机的概率。在风险治理视域下,把握应急心理干预系统性和协同性的特点,着力构建“三体四面”的突发事件应急心理干预体系。即强调社会治理者在宏观层面构建体系,搭好平台,促进运行;心理专业人员在微观层面实施专业化的心理干预;社会大众既要重视外在的心理疏导,也要加强内在的心理建设,从而实现“由心而治”的社会风险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高职学生童年创伤经历、成人依恋与心理资本的关系,采用童年期创伤问卷(CTQ-SF)、成人依恋量表(AAS)和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对515名高职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的心理资本在性别、家庭居住地、留守经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高创伤经历的高职学生在心理资本和成人依恋中均显著低于低创伤者;高职学生童年创伤经历、依恋关系各维度和心理资本显著相关;高职学生童年期的情感忽视、依恋中的亲近、焦虑因子共同解释析心理资本的29.4%的变异,依恋的亲近和焦虑在高职学生的创伤经历和心理资本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安全、稳定的依恋关系可以缓解创伤经历对高职学生心理资本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心理学专业学习者创伤共情的特征,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以创伤和非创伤图片作为实验材料,让心理学专业被试和普通被试做图片性质判断任务。结果发现:心理学专业被试在观看创伤和非创伤图片时ERP波形差异显著,在观看创伤图片时,N110的潜伏期更短、P2的潜伏期更长,P2的波幅更高、P300的波幅更低,与普通被试相比,心理学专业被试受创伤事件的影响更小;在观看非创伤图片时,二者没有显著差异。实验说明心理学专业学习者不容易受消极图片的影响,有更好的应对创伤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yvictimization,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trauma symptoms in college men and women. Childhood victimization was common among participants. Regression analyses revealed that polyvictimization (i.e., high cumulative levels of victimization) is a better predictor of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trauma symptoms than is any individual category of victimization (i.e., sexual, physical, peer/sibling, child maltreatment, witnessing/indirect, or property crime). Gender did not moder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victimization and distress and trauma symptoms. Implications for counselor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The potentially traumatic nature of childbirth for adult mothers has been confirmed in research; however, adolescent childbirth trauma is unexplored. This article presents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 validity of the Childbirth Trauma Index by providing a conceptual analysis of psychological childbirth trauma, factor validity of the Childbirth Trauma Index, and discussion of testing the Childbirth Trauma Index via contrasted-groups approach. Childbirth trauma can result in an acute stress reaction or actual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Using subjective reports, the Impact of Event Scale, and the Childbirth Trauma Index, an appraisal of birth trauma, trauma impact, and indicators associated with childbirth trauma were revealed among 112 adolescents. Clinical implications and research recommendations are offered.  相似文献   

19.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大规模蔓延,影响到我国大范围地区和群体。这种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经由媒介化信息的再现重构,经过受众的信息接收及反应之后,逐渐演变成创伤性事件,并形成创伤记忆。为了应对重大突发情况下的创伤反应,在充分理解疫情期间社会不同群体的创伤反应的基础之上,尝试性地提出把创伤记忆以鲜活、有效的方式呈现出来,并采取多元化的方式修复和抚慰创伤。这对个体自我修复、社会心理救助以及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的完善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The authors evaluated the cumulative effects of multiple trauma exposure and examined discrete mindfulness facets concerning trauma‐related outcomes among undergraduate students (N = 157). By using self‐report questionnaires, the authors found that higher trauma exposure was associated with more severe trauma symptomatology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s well as lower quality of life. Furthermore, 4 mindfulness facets differentially predicted trauma outcomes. The authors discuss implications for college counseling counselors and research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