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基于红外线微波探测技术的双踪报警系统的设计方法.红外-微波报警器结合热释电红外探测器和微波探测器的双重优势,具有准确度高、安装方便等特点,适合大众家庭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CPU性能的大幅提升,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已经进入了更广泛的领域.在单一芯片上采用更合理的设计工艺、集成更多逻辑功能的SOC(片上系统)设计方式,已经成为了一个技术发展的趋势.其中SOPC(片上可编程系统)因为它的软件可编程的特性,更为许多嵌入式系统开发人员所青睐.本文介绍了基于ALTERA公司的NIOS Ⅱ嵌入式CPU开发的以太网桥接器的设计,该设计根据SOPC的设计思想,采用ALTERA公司的NIOS Ⅱ软核处理器.DVICOM的DM9000以太网控制芯片集成设计实现了E1/以太网的互联通信.论文从硬件设计与软件设计两个方面介绍了系统的开发流程.  相似文献   

3.
随着CPU性能的大幅提升,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已经进入了更广泛的领域。在单一芯片上采用更合理的设计工艺、集成更多逻辑功能的SOC(片上系统)设计方式,已经成为了一个技术发展的趋势。其中SOPC(片上可编程系统)因为它的软件可编程的特性,更为许多嵌入式系统开发人员所青睐。本文介绍了基于ALTERA公司的NIOSⅡ嵌入式CPU开发的以太网桥接器的设计,该设计根据SOPC的设计思想,采用ALTERA公司的NIOSⅡ软核处理器、DVICOM的DM9000以太网控制芯片集成设计实现了E1/以太网的互联通信。论文从硬件设计与软件设计两个方面介绍了系统的开发流程。  相似文献   

4.
红外线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为大家熟知,这种技术已经在现代科技、国防、工业、农业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红外线传感器是利用物体自身所产生的射线这一特性,实现自动测量的一种传感器。本文主要介绍了红外传感器的应用,它是一种非常有应用潜力的传感器,文章通过介绍红外传感器的定义、工作原理,最后引出红外传感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阴锡君  刘郁  王一珺 《科技通报》2019,35(12):121-124,129
针对目前变电站设备故障监测不准确,图像辨识度低等问题,设计了融合红外图像和可见光图像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变电站电气设备热故障监测。采用一体化图像采集云台,使用图像分割和融合的计算方法将红外图像与可见光图像进行整合,并将设计监测系统应用于实际现场,通过对现场进行分析处理,结果表明此监测技术能够快速、准确的对电气设备的故障进行识别,并作出故障诊断,与传统方法相比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本系统采用了80C52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LCD1602作为液晶显示器,用来显示时间信息.和DS1302时钟芯片,给整个系统提供时间.采用基于NE555的红外发射电路作为红外发射器.红外线具有隐蔽性,在露天防护的地方设计一束红外线可以方便地检测到是否有人出入.并且可以根据开机设置好的起始时间来记录该检测时刻的时间信息,可事后进行调取查询.本设计包括硬件和软件设计两个部分,硬件部分包括单片机控制电路、红外发射电路,软件部分包括DS1302初始时间设置,监控信号采集记录和液晶显示部分.  相似文献   

7.
本文设计了一个以STM32为中心的测量与控制系统,且利用两个STM32单片机构成双MCU控制的门禁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保存开门者基本信息和图像、系统异常时报警的功能,且具有基于生物识别技术、射频卡技术、红外线感应技术的多种开锁方式。通过实际系统模型测试与分析,该系统可稳定工作,成本较低,有良好的的安全性和较高的市场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遥感图像中存在大量微小红外目标,对其准确的分类和定位识别是实现远程目标识别和遥感测量的基础。目前对该类红外小目标的识别方法采用单层正方形网格生成方法,对随机标定的红外目标点的识别效果不好。提出一种基于Harris角点检测的遥感图像中微小红外目标的分类定位识别算法。构建遥感图像的红外目标数据采集模型,对图像进行角点特征提取预处理,采用Harris角点检测算法实现对红外目标微小特征点的信息标定,实现对其准确分类定位。仿真实验表明,采用该算法进行微小红外目标的分类定位识别,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红外目标的特征提取和定位识别效果较好,在远程目标探测和遥感监测等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改善红外辐射图像和偏振图像的质量,提高红外成像技术在复杂背景下的目标识别能力,凸显人造目标,本文提出了基于梯度极大值的红外偏振图像融合算法。首先,通过红外偏振测试系统获得一定偏振度(0°、45°、90°、135°)的红外偏振图像,利用斯托克斯(Stokes)方程得到线偏振度(DOLP)图像;然后基于该融合算法,将得到的线偏振度图像和红外辐射强度图像融合;最后定量分析了融合后的成像效果。结果表明:融合后的图像明显提高了线偏振度图像的图像亮度,增强了红外辐射强度图像细节和纹理特征,提高了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0.
可见光的图像可以展现很多细节的信息,但是当有云雾遮挡或是在黑暗的环境中时,就不能显示热源目标了,这是可见光图像的一大局限性。而红外图像对热源目标有很强的识别力,可以将红外和可见光图像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就能提高对热源目标的识别能力。主要通过不同的实验研究了红外与可见光图像的融合技术,使其得到精确的配准,并提高了像素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STM32F407ZET4单片机设计了智能无线温度探测小车系统,它实现了远程遥控、实时温度监测、实时显示运动轨迹、根据上位机设定的温度值进行警戒值标定的功能。整个系统的硬件部分主要包括电机驱动、红外避障、温度探测、无线通信等模块,软件部分则采用C语言以模块化思想设计编写了对应程序。为了消除温度测量过程中的干扰,采用了卡尔曼滤波算法,经过仿真测试,可以达到预期效果。最终整个系统经过软硬件的联合调试,实现了设计要求的主要功能,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片机信号处理技术的防盗检测器的软硬件设计方法。利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红外辐射与红外探测原理,设计的新型探测器,测量范围广,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为了从红外热图像中识别和跟踪目标,研究了数学形态学在红外小目标检测中的应用,提出了基于灰值形态重构开的红外图像弱小目标检测算法,并利用形态学运算进行红外图像增强,进一步提高了算法的检测性能,丰富了数学形态学在红外目标检测中的应用知识。  相似文献   

14.
郑猛 《科技创业月刊》2012,(10):181-183
目标检测技术是红外警戒设备中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红外警戒设备的多个核心技术指标,开展红外目标提取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常用的弱小目标提取技术分为实时图像滤波预处理、自适应阈值分割、目标聚类、航迹管理等四个过程,主要介绍了目标提取技术中图像滤波预处理和自适应阈值技术,重点阐述了自适应阈值中使用FPGA实现求均值的过程,给出了程序关键部分,有较好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利用单片机作为执行机构,利用上位机实现PID算法,设计了热面温度多点控制系统,用于材料加工的热面温度测量与控制,可以根据设定的不同升温工艺曲线对热面温度进行测量和控制。  相似文献   

16.
以往检测遥控器的好坏,常用收音机测听,但是收音机只能收到遥控信号的高次谐波,信号微弱,检测效果不理想.该文中设计制作的遥控检测仪是专门用来检测红外线遥控器和其他红外线的产品,只要判断是否发射了红外遥控信号,使用220V AC供电,声光指示被检测的遥控器的好坏一目了然,是一种简单实用的红外遥控器检测仪.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17,(18)
情绪研究者面临一个持续的挑战是找到适当的测量工具。许多理论都侧重于动态交互背景下的情绪,然而多数研究是依赖于中断或者改变交互作用的测量。最新研究表明,红外线热成像技术是非侵入式的,可用于测量情绪。本文主要讨论使用热成像研究情绪反应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分析了红外辐射无损检测实验系统的原理及组成部分,进而通过对实验系统设置不同的参数,得到一系列红外无损检测成像的相关实验数据,描述了由于参数设置的不同,导致的不同检测结果。在此基础上,为了增加图像的辨识能力及信息含量,进一步研究了红外无损检测图像融合技术改进的几种算法,通过对像素融合法、区域融合法、对比度调制法、透明度融合法等几种图像融合技术算法的介绍,提高了红外辐射无损检测图像的缺陷辨识能力,为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可靠性提供理论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被测目标的红外温度测量,能够对目标的工作状态、有无故障隐患等进行监控。红外测温具有快捷、方便、灵敏度高、非接触性远距离测量、无需使被测设备停运或解体等优点,因此,红外测温技术在电力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为故障诊断、设备检修等提供理论依据,使缺陷处理更具针对性,为开展设备状态维修创造条件,有效地预防一些事故的发生,从而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红外线遥控就是利用红外线传递控制信号,实现对控制对象的远距离控制。系统以AT89S52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实现红外线遥控语音录放功能,主要由红外发射部分、红外接收及单片机控制部分、液晶显示部分和语音录放部分组成,并且提供红外线遥控和近距离机械按键两种系统操作方式,同时带有实时显示系统工作状态的液晶显示功能,能实现对音频信号进行高保真度的录放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