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与形的科学,它不处不在--要掌握技术,先要学好数学,想攀登科学的高峰,更要学好数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搞好研究与教学是增强学生数学观念,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的重要措施之_.然而长期以来,一些本来生动活泼的数学知识,由于被淹没在大量的"加、减、乘、除和乘方、开方运算""分式、繁分式的化简""解方程的技能训练"以及"大量的人为编造的以致脱离实际的所谓应用题"和"各种各样的解题技巧、解题模式的训练"中,而失去其应有的魅力,学生也许学到不少具体的数学知识,但却很少甚至根本没有领悟到其内在的本质,只有知识的"躯体",而缺乏知识的"灵魂"……  相似文献   

2.
2011版数学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通过优良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促进学生全员、全程参与数学活动,使他们牢固掌握数学知识,发展其数学素养,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让他们在习得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达成"教是为了不教"的宗旨.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呢?我在教学中着重抓了"读""听""想""写""记""结"六  相似文献   

3.
数学专业素养指教师实施高质量数学教学需要的数学知识、数学能力和数学情意的综合统一体.教师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内容及其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知识,数学观念知识和数学结构知识.教师数学能力包括基本数学能力,提出、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处理并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教师的数学情意是"数学学习倾向"与"数学专业自我"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4.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的一个学习目标,即由传统、经典的"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改为"四基"(增加"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什么是数学活动经验,以"10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活动为例,阐述在"数数"活动中能为学生积累哪些有价值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忽视知识纵向联系的现象,结合具体案例,从"引发教与学""拓宽课堂教学"以及"深化数学学习"三方面提出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纵向知识联系构建"数学味"课堂,以期引起教师关注以数学知识与思想方法为核心元素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6.
孙丰 《江西教育》2022,(15):28-29
在初中数学课时教学中融入"大概念",能让课堂更具迁移性、应用性、结构性和整体性.教师可以从"导入""探究""应用""总结"等环节入手,具体展开"大概念"教学.同时,要充分应用"大概念"的育人功能,对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整合,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7.
博客     
《天津教育》2012,(12):68
青竹儿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tjjyljy课堂教学的和谐状态应该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如果说,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经历了发现美、认识美、追求美、创造美的过程,也一定是基于教师对数学知识"真诚"的表达,基于教师对数学内容"友善"的呈现,有了"真"和"善",才会有"美"。同样,学生如果通过我们的课堂,感知到了数学所带给他们的"美感",获得了"善学"的方法,也一定会形成"真知",奠定富有创造力的丰厚的数学知识底蕴。  相似文献   

8.
郭喜山 《吉林教育》2008,(15):54-55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造能力的载体。《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应该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让学生贴近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回归教育的原点--儿童.儿童的特性是在"生长中",数学"既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又是学生成长的载体".儿童学习的数学不应是数学知识的简单汇集,而是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原味解读、数学学习的原态过程、数学思维的原质提升等本质展现,重新赋予数学、数学教学应有的魅力,使得儿童在数学学习中能够获得智慧的启蒙、素养的滋润和生长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有思想深度的课,能给学生留下长久的思考和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可能把具体的数学知识忘了,但数学中思考问题的方法将会得以延续.我们进行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对数学知识和观念的培养,通过一些数学思想的传授,让学生形成一种"数学头脑",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1.
冯回祥 《湖北教育》2007,(10):41-44
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是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强调的是主动参与,关注的是改变学生单纯"听数学""练数学"的状况而实施"做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种学  相似文献   

12.
当前,小学数学教师习惯按照教材单元和课时划分进行教学,忽视关注知识之间、方法之间的联系,缺乏对数学知识的整体化设计。为解决上述问题,教师要树立数学知识整体设计的意识,着眼知识之间、方法之间的联系,做到"左顾右盼""瞻前顾后""融会贯通",基于数学结构化,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不仅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素质,而且在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数学合理""数学有用",从而增强小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数学绘本《糖果店的有奖竞猜》的教学活动为例,从"发现排列规律""感知空间方位、平面图形与点数的关系"两方面具体分析在数学绘本教育活动中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探究幼儿在"得到糖果"的互动游戏情景中逐渐掌握相关数学知识的过程,证明教学活动中加入数学绘本是促进幼儿数学认知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如果对于知识的教学只是浮于表面,过于注重结论、方法以及习题,学生就无法深入探究数学知识的本质内涵。文章立足于"数学证明",深层剖析"证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内涵和价值,并针对如何利用小学生力所能及的"证明"展开探讨,给出"剖析教材,发掘素材""以错引措,以误换悟""探本溯源,突破界限"和"多样证明,活化认知"等策略,力求将"数学证明"融入课堂,使之成为学生探寻数学本质的最佳路径,让课堂充满浓浓的"数学味"。  相似文献   

16.
数学归纳法是证明和正整数相关的不等式的最有效方法,其证明的关键是如何实现从"n=k时原不等式成立"(这个不等式不妨称之为"假设不等式")到"n=k 1时原不等式成立"(这个不等式不妨称之为"目标不等式")的过渡.本文介绍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若干技巧和对策,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学习高阶学习阶段所掌握的内容,也是连接学生数学知识、数学能力的重要方法。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注重高阶思维渗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帮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数学能力。文章将从"思维引导,化归思想"、"对比联想,数形结合""数学推定,统计思想"三个方面分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教学活动,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第一次将"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目标之一,改变了长期形成的以"双基"为主的"教"与"学"的目标。数学思想方法是人们对数学知识本质的认识,是数学思维方法与实践方法的概括,它蕴涵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数学知识是数学思想方法的载体,数学思想方法又是数学知识的精髓,  相似文献   

20.
练习是教学过程中学生自我学习的主要形式,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认知结构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无论是数学知识的探索与获取,知识的理解与巩固,技能的形成与熟练,还是学生的数学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策略的体验与丰富,以及学生学习数学情感和态度的取向与体验,都是通过练习,通过对具体数学问题的解决来实现的。因此,不论是"新授课""练习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