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胶粘剂与涂料》是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人造板生产工艺学》、《人造板表面加工》、《家具生产工艺学》等专业课的基础,同时其讲授内容也是能在人造板及家具生产企业直接应用的专业课,室内空气中的甲醛、苯系物污染等社会热点问题都可以在本门课程中找出答案。讲好第一堂课是确立学生对本门课程重要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确保教学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课程是轮机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从调整课程教学体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建立网络课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进行探索和思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高分子概论》课程是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胶粘剂与涂料》、《人造板表面装饰》等专业课学习的基础。根据专业特点及要求,在经典教材基础上,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了改革与探索,以期提高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学习高分子科学知识的兴趣,并能学以致用,为以后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运用类比法教好基础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被称为热工专业的三门专业基础课.学生在学习这三门课程时不仅要应用在公共课中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在以后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中,还将反复、大量地使用这三门课中的相关内容,因此这些课程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这些基础课程的知识体系中许多定律、方程是经验的总结.大二或大三学生由于对专业实验的知识相当缺乏,当他们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些定律、方程时,就会沿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导致用错公式的情况普遍存在.热工基础课程的这些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使用正确、合理而有效的教学方法.笔者在从事热工基础课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三门课程的内容间存在广泛而深刻的联系:相同的内容会在不同的课程中反复出现,不同的内容所反映的物理本质有着惊人的相似.既然各课程间存在如此良好的联系,如果在教学中能正确运用类比教学法,对某些相互关联、相似的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使他们对不同课程的内容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温故知新,强化理解.  相似文献   

5.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学生为中心"理念,结合《热工过程与设备》课程特点及存在问题,对课程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及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三个层面进行教学改革与探索,可以发现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可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针对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的教学现状与不足,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考核方案四个方面对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及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化工热力学》教学改革的一点尝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工热力学》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主干课程之一,是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解决化工的问题提供热力学分析方法,要求学生在学习完《化工热力学》后能形成完整的经典热力学思维体系,熟练掌握热力学基本定理、定义及其应用,并能将热力学理论灵活应用到化工实验过程中,并为各种化工单元操作和过程设计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该课程将起到由基础课过渡到专业课的桥梁作用。教师如何讲好《化工热力学》课程、学生怎样学习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探讨这一问题将有助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因此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辅修教育是我国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模式之一,经济管理类辅修专业的西方经济学课程对于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西方经济学课程和辅修专业学生特征基础之上,阐述了辅修专业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案例与理论教学、多媒体与板书教学、数学工具的运用、教材选择和考核方式等问题,以期促进辅修专业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发展。  相似文献   

9.
线性代数是理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但学生对线性代数在专业课中的应用却知之甚少.以机械设计、结构力学、自动控制等课程为例,分析线性代数知识在专业课学习中的具体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线性代数的兴趣以及应用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制冷设备与原理"课程是热能工程专业的专业课。本文从调整课程结构、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创新学习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专业英语应用能力、改进考核方式等方面,介绍该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的方法、成果与经验。  相似文献   

11.
针对广西交通土木类高职教育专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的特点,结合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趋势,探讨了交通土木类高职教育与实际需求相结合的思路,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设备管理与预防维修》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为例,创新课程设计"点线面体"渐进的学习情境,实施"工学双线共进,实战训练交叉融合"独特的教学模式,以提高高职课程教学质量,为高职高专课程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工科类学校有许多课程是与工程实践相关的,然而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学生很少有机会能够亲临工程现场学习,因此学生往往对于课本上所学的知识不能够很好地掌握,并熟练运用。本文通过介绍《工程地下水》这门课程教学与实践,将《工程地下水》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理论教学与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包括现场实践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在理论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有一感性认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提高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高职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既是语言技能课程又是外贸业务技能课程。在建构主义教学观的指导下,将网络技术与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做好课程学习资源的建设与应用,能解决传统教学环境下教学材料过时、课程资源缺乏、学生难以进行灵活自主学习等问题,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用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水力学与桥涵水文是交通工程专业的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横跨水力学、水文学、桥梁工程多个学科,涵盖的专业知识丰富,教学难度非常大。结合该课程多年的教学实践,从课程教学大纲制定的合理性、课程内容整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方面谈一些体会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偏微分方程基础是许多理工科本科专业开设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本文研究了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偏微分方程基础课程的教学特点,以期对国内偏微分方程基础课程以及其他理工类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提供一点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信号与系统》是通信和电子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主干课程,也是本科生的许多后续专业课程(如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等)的重要理论基础。课程的特点是内容多、理论性强。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是广大师生一个现实难题。针对《信号与系统》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采用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方法,着重论述提高本课程教学效率的几种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8.
周乐瑞  徐涵 《职教通讯》2012,(25):26-30
项目课程是在广泛借鉴国外先进职业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及其学生的特点开发的一种模式,是我国职业教育典型的课程模式之一。项目课程作为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模式,在推进与实施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项目课程模式的优势与局限性进行分析及评价,旨在更好地完善该课程模式,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19.
旅游规划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旅游规划教学内容更为广泛和专业化。首先梳理了旅游规划学教材的发展;其次,分析了旅游规划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诸如教材侧重点存在较大差异、教学内容交叉重复问题、教学实践内容单一性等;最后,提出了旅游规划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进措施,包括从科学、技术、工程和人文4个层面厘清教学目的、整合教学内容、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与衔接、建立结构紧凑的板块式实践教学体系、完善课程教学过程管理等。  相似文献   

20.
Changes are being made in the content of presentday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urriculums which require a fresh, modern outlook with regard to techniques pertaining to problem assignments and laboratory projects. Course content is being upgraded and broadened in the direction of a fundamental analytical approach. The recent revision of the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urriculum at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University Park, includes liberal use of an ac network calculator in all electrical engineering options, which are outlined in this paper. The uniqueness of the ac network calculator at the University is that it is used exclusively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especially in the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when, where, and how" of the utilization of this facility in the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urriculu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