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溪 《新闻爱好者》2005,(10):54-54
打开电视,面对湖南电视台2005“超级女声”决选一个又一个展开歌喉的青春靓丽少女,看流水一样的身影从镜头前飞过,我们的大脑同稍纵即逝的视觉一样迷糊:这到底是一场青春的盛宴,还是一次无聊而幼稚的作秀展览?“超级女声”在诞生之初,就面临着许多非议,甚至有人总结出“超级女声”“四宗罪”,拿孩子开涮、以“丑”为美、缺乏尊重、庸俗粗糙等。这些罪不罪的,虽然有些杞人忧天,但这种全民“愚”乐的现象倒真值得深思。(《新京报》、人民网http://ent.people.com.cn/GB/1083/3593706.html)  相似文献   

2.
钱培  陈思 《今传媒》2005,(7):49-50
“超级女声”是由湖南卫视与天娱传媒倾力打造的一项文化活动,目前已经举行两届活动:2004年“快乐中国,超级女声”、“2005快乐中国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在国内掀起了报名及收视狂潮。《南方周末》就曾做《“超级女声”:十万人玩的游戏》的专题报道。“快乐中国超级女声”在20  相似文献   

3.
2005《超级女声》出乎意料的火爆,你还没弄清个所以然,就已红透半边天了。《超级女声》带来的收视效果、取得的营销突破、产生的巨大影响、引发的舆论震荡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业界称之为“中国电视的奇迹”,学界称之为“奇特的文化现象”,美国的报纸评价《超级女声》“红透中国”,“以前从没有哪个节目能像‘超女’一样,铺天盖地地占据中国的主流媒体”。在电视同质化竞争日益严重之际,凭着《超级女声》,电视湘军再次树起了一个娱乐新标高。2006年《超级女声》又会是什么样子?人们拭目以待。因为观众对它的热切期望,“戏”还没有开场,媒体已经有了很多传闻、猜测和评论。事实究竟如何?以后的“戏”怎么演?本刊特约记者、湖南卫视宣管办王云峰将为读者每月在线。  相似文献   

4.
黄鲲 《新闻爱好者》2006,(3S):52-52
“新声带”是全国17家省级电视台影视频道联合主办的一场全国性大型影视歌手大赛活动。在红遍大江南北的“超级女声”面前,“新声带”恰如自己最开始的名字“新声带”一样,还只是一个新的声音,这种声音的影响力明显要弱于“超级女声”;但是“新声带”毕竟是有着他人难以模仿的特色。这种特色可以说是“新声带”的核心竞争力,如何放大自身特色、强化核心竞争力,本试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5.
《超级女声》带来的收视效果、取得的营销突破、产生的巨大影响、引发的舆论震荡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业界称之为“中国电视的奇迹”,学界称之为“奇特的文化现象”,美国的报纸评价《超级女声》“红透中国”。在电视同质化竞争日益严重之际,凭着《超级女声》,电视湘军再次树起了一个娱乐新标高。于是,学习的、模仿的、克隆的接踵而至。如今,一向严肃的主流媒体纷纷“俯身”来研究《超级女声》,连《时代周刊》等国外的报刊也要对《超级女声》探个究竟。其实,《超级女声》走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她的品牌特性与众不同。比起单纯的模仿,也许…  相似文献   

6.
肖珉 《今传媒》2006,(11):44-45
2004年的“超级女声”为国内几近疲软的娱乐节目带来了一阵清新之风,一种新型的,有别于我们所熟知的娱乐方式随着节目的热播,慢慢地深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2005年的“超级女声”节目,将这种“平民选秀”的方式发挥到了极点,在收视率上屡创新高,其火爆程度使这一年毋庸置疑地变成了一个“超级女声”年。其捧红的张含韵、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等,也从一个个名不见经传的学生成了当下最热的明星。而由“超级女声”带来的这一阵东风,一夜之间就吹遍了全国荧屏,使得全国的娱乐节目也开始“千树万树梨花开”,从央视的“梦想中国”,到东方卫视的…  相似文献   

7.
钱培  陈思 《今传媒》2005,(7X):49-50
“超级女声”是由湖南卫视与天娱传媒倾力打造的一项文化活动,目前已经举行两届活动:2004年“快乐中国,超级女声”、“2005快乐中国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在国内掀起了报名及收视狂潮。《南方周末》就曾做《“超级女声”:十万人玩的游戏》的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8.
段东  邓斌 《青年记者》2006,(6):17-19
“超级女声”的产业链综观“超级女声”,其成功不仅有赖于精心设置的赛制,更重要的是其完整的商业运作模式。从节目策划、节目制作/播放、市场运营,到品牌运作与衍生产品开发,“超级女声”整合了各种相关产业。随着节目的热播,其产业链逐渐形成。其中,节目制作商、节目品牌运营  相似文献   

9.
“新声带”影视歌手大赛是在“超级女声”红遍全国的时候举办的。“超级女声”无论策划宣传还是操作都算是极其成功的,他们开创了直接将海选录制下来,几乎不经任何处理就播放的节目形式,让观众直观地看到选手的紧张、看选手出丑、听选手跑调……巧妙地将类似真人秀的过程隐藏在一个比赛类节目中。比赛的各个环节和术语设置得新颖有趣,不再像过去那些比赛一样说初赛而改叫海选,甚至还引进了网络术语PK!“新声带”和“超级女声”形式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在本质上也都是全民参与的一项活动,乍一看好像有些拿来主义,但是“新声带”却能在众多比…  相似文献   

10.
张栋 《新闻天地》2006,(10):4-6
从湖南广电主办第一届超级女声至今,三年的时间,不论外界评论如何,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超级女声这一电视选秀的节目一届比一届精彩,一届比一届惹人注目。如果说2004年的第一届超级女声是才露尖尖角的小荷,那么今年的超级女声应该就是一棵参天大树。这三年时间里“超级女声”这个名词被不断提起,俨然成为一种象征,精明的商家甚至连“超级女生”都没有放过,将它抢注。这看似无序的疯狂背后深深隐藏的是大众娱乐精神的觉醒。一个没有门槛,只要敢想的舞台放在无数追梦“草根”面前的时候,能够把持住的绝对是少数。  相似文献   

11.
2005年夏,一档在湖南卫视连续播出的大众偶像选秀节目《超级女声》,出人意料地创造了超过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的最高收视率纪录,随之,2005年《超级女声》总决赛的广告报价提升到15秒插播价为11.5万元,也超出了央视一套电视剧帖片15秒 11万的最高报价,《超级女声》成就了一次电视节目和娱乐产业的双重成功,也成了中国电视媒体产业格局发生变化的一个先声。《超级女声》同时还创造了一个观众参与和互动的纪录。一场上亿的收看者、累计上千万的短信条数,更重要的是在电视屏幕上看不到的白热化的拉票活动,完全超出了所谓节目和观众的简单互动,它在快感俘获领域中所发生的真实的选举活动,重新激发了人们对中国的民主进程和选举程序的政治热情和想象。《超级女声》在连续三个多月的有规律的播出期间,制约和规定了不少媒体娱乐报道的组织、构架及其结构。在大大缓解了媒体的热点缺失焦虑的同时,也暴露了媒体面对如此唾手可得的热力质料时的手足无措与不成熟。对于中国的知识分子来说,这个夏季的《超级女声》无疑成了一个“超级能指”,不少无心于大众文化的学者、专家终究扛不住“沉默的螺旋”的巨大引力,不幸“失身”,但每每心有旁骛,不免无的放矢, 虽事不关己却也严辞拒斥;倒是风光了不少新兴的文化研究者,借一档电视节目调动全民娱乐神经之际,大呈学术书写之能事,毫不吝啬地侵入了《超级女声》这个“完满”而“空洞”的能指,享尽语言暴力所带来的快感。面对这样一场牵动大众视觉、听觉等多根神经的,因“超级女声”而涌起的符号骚动,本刊也未能“置身事外”,冒着“过度诠释”的风险,组织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闻系从事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教学与研究的三位副教授,试图对“超级女声”所引发的媒体反应及知识分子的评论展开讨论,目的是以“超级女声”事件为契机,考察近二十年以来中国知识界对大众文化研究的流变,同时也体会知识分子话语方式和身份认同的变化。三位副教授是:孙玮博士、洪兵博士和杨击博士。  相似文献   

12.
会错选秀意     
超级女声第一届举办的时候,我已经毕了业。听说海选进行得如火如荼,一夜成名的前途远比我从商业社会的底层开始奋斗要轻而易举,于是不无遗憾地对寄予我厚望的朋友说:“可惜我已不是清纯女学生,否则倒可以去搏一把。”这话,朋友们都听糊涂了:“你是不是女学生和参不参加海选有什么必然联系么?”鸡同鸭讲沟通了半天,我才知道,原来我把“超级女声”误会成了“超级女生”。  相似文献   

13.
肖珉 《今传媒》2006,(11X):44-45
2004年的“超级女声”为国内几近疲软的娱乐节目带来了一阵清新之风,一种新型的,有别于我们所熟知的娱乐方式随着节目的热播,慢慢地深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2005年的“超级女声”节目,将这种“平民选秀”的方式发挥到了极点,在收视率上屡创新高,其火爆程度使这一年毋庸置疑地变成了一个“超级女声”年。其捧红的张含韵、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等,也从一个个名不见经传的学生成了当下最热的明星。而由“超级女声”带来的这一阵东风,一夜之间就吹遍了全国荧屏,使得全国的娱乐节目也开始“干树万树梨花开”,  相似文献   

14.
《超级女声》风靡一时。该节目中一个叫“PK”的环节使得“PK”一词开始在人们口头乃至大众媒介上频频出现。《超级女声》中的“PK”,就是两名实力相当的选手进行比拼,最后只有一人胜出,另一人淘汰出局。在比赛白热化期间,每次pk台上的角逐,都让观众看得心惊肉跳,因此,《超级女声》的观众们对“PK”一词已是烂熟于心。  相似文献   

15.
2006超级女声在最后一个分赛区——广州唱区徐徐谢幕之际,湖南卫视又紧锣密鼓筹划总决赛,给观众奉献了一台又一台视听盛宴。今年的“超级女声”在制作节目的同时,还进一步放大了品牌效应,打造超女新娱乐经济产业链,推出了“超女娃娃”等一系列衍生产品。“超级女声”目前有良好的国际影响力,已有多家国际传媒机构就超女节目和资本运营与湖南广电洽谈。主办方对今年超级女声进入全国总决赛后的收视表现充满了信心。  相似文献   

16.
王睿 《今传媒》2005,(10S):60-62
面对“超级女声”的风靡全国、名利双收,陕西电视台都市青春频道的运营总监韩东风不无遗憾。2005年8月30日在其办公室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他用陕西人的一句老话对“都市女孩”做了总结:“醒得早,起得迟。”  相似文献   

17.
“新声带”是全国17家省级电视台影视频道联合主办的一场全国性大型影视歌手大赛活动。在红遍大江南北的“超级女声”面前,“新声带”恰如自己最开始的名字“新声带”一样,还只是一个新的声音,这种声音的影响力明显要弱于“超级女声”;但是“新声带”毕竟是有着他人难以模仿的特色,这种特色可以说是“新声带”的核心竞争力,如何放大自身特色、强化核心竞争力,本文试作如下分析。核心竞争力,1990年美国著名管理学者普拉哈德和哈默尔在《企业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 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书中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所谓核心…  相似文献   

18.
符军 《新闻爱好者》2006,(3S):53-53
“新声带”影视歌手大赛是在“超级女声”红遍全国的时候举办的。“超级女声”无论策划宣传还是操作都算是极其成功的,他们开创了直接将海选录制下来,几乎不经任何处理就播放的节目形式,让观众直观地看到选手的紧张、看选手出丑、听选手跑调……巧妙地将类似真人秀的过程隐藏在一个比赛类节目中。比赛的各个环节和术语设置得新颖有趣,不再像过去那些比赛一样说初赛而改叫海选,甚至还引进了网络术语PK!  相似文献   

19.
柴志芳 《新闻界》2005,(5):87-88
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在经过2004年的小试牛刀后,在2005年引起了更大的关注与追捧.与此同时,从网络媒体到纸质媒体,纷纷对超级女声说三道四,莫衷一是.不少是厚道之语,更有不少棒杀之声.但超级女声走红,收视率猛增,广告费飞涨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央视索福瑞的收视数据调查表明,超女决赛期间的平均收视率超过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它之所以能如此受人欢迎,是一种娱乐形式的提升,受众观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2005快乐中国超级女声”正在国内风起云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超级女声”的选秀“机器”开到哪垦.哪里就出现火爆的场面。继武汉、杭州等选拔之后.成都唱区选拔活动创造了该节目诞生以来最大的媒体讨论风波。在成都唱区海选期间.当地各大报纸的娱类版面头条位置,几乎每天都是“超级女声”的消息,最吸引眼球的大概就是那篇《“超级女声”现场火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