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南通在近代的领先发展,是清民之际内轻外重特殊政治架构的时代产物。张謇经营的地方自治,做到了对南通地区社会整体性立体型的改造和重建。张謇的自治实践开创了中国知识分子“穷则兼济一方”的人生新道路。张謇承传中国古代志士仁人关于“理想社会”的理论遗产,并以毕生心力付诸实践,成为继汉魏之际的田畴之后,在相当程度上是独立自主地经营地方自治而获得辉煌成果的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区域社会改良家。  相似文献   

2.
张謇(1853-1926)江苏南通人,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政治活动家.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时,毛泽东曾这样评价张謇:"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其实,讲到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尤其是中国近代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更不能忘记张謇.  相似文献   

3.
张謇与近代博览事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謇系近代中国博览事业的开拓人之一,但过去对张謇在这方面的贡献论述不多。本从张謇对1903年日本大阪博览会、1906年意大利米兰渔业赛会、1910年南洋劝业会的参观和参与,以及创办南通博物苑等活动,具体说明张謇在推动中国近代博览事业方面的巨大贡献及其对举办近代博览事业的思想主张。本认为,张謇所从事的近代博览事业,不仅是中国近代化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是观察张謇之近代“绅商”、“儒商”性格的一个绝佳视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逻辑分析法、比较法等方法,就近代张謇体育教育体系的构建进行研究,探讨张謇体育教育思想与实践在近代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挖掘张謇体育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精髓.张謇构建的中国近代比较超前的学校体育教育体系和近代社会体育教育体系以及两者比较完美的结合,成为20世纪初中国体育教育史上发展的重要标志,具有重要的开拓创新价值.  相似文献   

5.
张謇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状元实业家.毛泽东说: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众所周知,办企业需要资金.状元办厂.也不能例外。张謇办厂的钱来自哪里呢?  相似文献   

6.
百年荒漠之南黄海海滩,因了张謇先生的介入,才有了中国近垦牧第一滩的美称。“垦牧”二字不是汉语固有词,而是根据滩涂综合开发的特殊需要而设定的。张謇经营垦牧的出发点是实业救国,其核心是“棉铁主义”。他针对雨涝、盐碱、风潮以及地权等四大难题,步步为营,稳步发展;以集约化经营的理念。改良土壤,综合开发,驯化推广美棉,改进缲棉技术,不断总结,方得业绩昭著。也由于垦牧的成功张謇被誉为近代中国农业之父。  相似文献   

7.
呼唤学校的“诚信文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前些日子,我去江苏南通市参观张謇故居。张謇不仅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实业家之一,也是中国近代最早的教育家之一。1902年,他在南通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民间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建校时,由张謇手书的校训是:坚苦自立,忠实不欺。十年以后,1912年他又创办了南通纺织专科学校,校训是:忠实不欺,力求精进。  相似文献   

8.
张謇与旅游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謇有着较丰富的旅游经历,其旅游过程亦是一场文化之旅。张謇不但喜欢旅游,而且将旅游观光与事业考察结合起来,与南通的城市建设与经营结合起来,注重城市基础设施、旅游环境建设,注重旅游文化建设,致力于民俗民风的改良,因而构建了近代意义上的南通旅游文化。打造张謇旅游文化品牌,不仅是现实的需要,而且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9.
将张謇定位在儒商、实业家、教育家是远远不够的,张謇还是近代中国名的政治人物,他参与了近代中国诸多重大政治活动,实际上是一个以实业经世、实业救国的政治家。张謇留给我们的也不仅仅是企业、学校、博物苑之类的东西,他留给我们一笔丰厚的历史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陈晓霞 《文教资料》2012,(29):117-118
本文通过对张謇创办高等教育的历史背景与办学实践的分析,阐述和总结了张謇近代高等教育思想,旨在为高等教育的实践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张謇与中国近代职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謇与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程绍珍张謇字季直(1853—1926年),在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是重要的开拓者之一;亦是中华民族为雪国耻,百年奋斗中的杰出人士之一。一、以实业振兴经济,以教育促进实业1888年至1893年张謇掌教于江苏赣榆选青书院和崇...  相似文献   

12.
张謇基于救亡图存、富国强民的时代需要,主张教育救国、视教育为国家富强的根本,表现了清末以来鲜明的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在具体的办学实践中,张謇强调师范生人格的培养和教学实习的重要性,倡导"师范先行"的师范教育独立系统;主张"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凡事必求其适"、"德行必兼艺而重"、"学必期于用,用必适其地"等,形成了以求实业之实用为目的的近代职业教育理论。张謇在一定程度上开创了中国近代民办职业教育、民办师范教育的先河,对中国教育,尤其对江苏地方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成为清末民初中国教育史,尤其是江苏地方教育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教育家之一。  相似文献   

13.
张謇基于救亡图存、富国强民的时代需要,主张教育救国、视教育为国家富强的根本,表现了清末以来鲜明的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在具体的办学实践中,张謇强调师范生人格的培养和教学实习的重要性,倡导"师范先行"的师范教育独立系统;主张"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凡事必求其适"、"德行必兼艺而重"、"学必期于用,用必适其地"等,形成了以求实业之实用为目的的近代职业教育理论。张謇在一定程度上开创了中国近代民办职业教育、民办师范教育的先河,对中国教育,尤其对江苏地方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成为清末民初中国教育史,尤其是江苏地方教育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教育家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一、设计思路张謇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改革开放以来,史学界对张謇的研究日益深入,成果丰硕。中学历史课程以学术研究为依据,重视张謇办实业的典型意义,如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规定:"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张謇对中国近代教育的突出贡献,既体现在他们相似的教育活动上,也体现于他们不同的教育实践中。梁启超对“新民”教育观的打造,彰显出理性的光芒;张謇对近代南通教育体系的创立,凸现出实践的魅力。梁启超启蒙教育的全面开展,为国民性改造打开了一条通途;张謇实业教育的全面实施,为实业人才的培育树立了典范;梁启超转战全国,四处办学,显示出他兴学活动的广博特征;张謇立足南通,辐射东南.体现了他有序发展的办学思路。梁启超于理论上的引导和宣传,使他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杰出的教育启蒙家;张謇在实践中的创新和贡献,同样使他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实绩最显著的教育实践家。  相似文献   

16.
近代实业家张謇认为近代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有力扶持,应该大力倡导金融现代化。文章通过张謇平生的实践活动以及国内、国外几个方面对张謇近现代金融体制理念的思想渊源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清朝和民国时代的两淮盐业中,形成了不同的利益集团。直接从事食盐生产的灶丁、盐民,由于国家政策造成的超经济强制和身份制的限制,无法分润盐务的任何利益,任何时候他们都是当然的被牺牲者。张謇盐务改革的实践就是运用市场化与股份制手段解决盐务分配中的不公平现象。但由于盐务利益的分配完全取决于行政权力,市场化和股份制的成效无法体现出来,因而,张謇在盐业改革方面所受的挫折,是整个社会制度不良所造成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8.
张謇在上世纪初创建南通博物苑,其要旨是利用西方近代发展起来的博物馆文化形态,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实现强国富民理想。张謇提倡和普及结合科学与人文的大教育,融中国传统人文文化与西方近代科学文化于一体,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中国博物馆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张謇的教育思想与办学实践,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教育救国”又是张謇教育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内容。张謇青少年时期所接受的传统教育、科考经历和晚清社会的剧烈变迁,以及他对时代的深刻思考,共同构成了其“教育救国”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20.
张謇系我国第一所民立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的创立者,江谦为近代江苏第一所高等师范学校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首任校长。江谦作为张謇的得意弟子,曾倾力协助恩师,为成功创办通州师范立下汗马功劳,而且奉承师愿,再接再厉,使南京高师成为初具现代科学体系、享誉东南的最高学府。师生两人携手并肩,共同为南通乃至江苏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无愧为近代中国师范教育的先驱。张謇与江谦三十年的意气相投,坦诚相待,无私合作,共同推进了江苏教育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