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我国实行了研究生扩招,相对缓解了强烈的研究生入学需求,初步满足了社会发展对研究生层次人才的需求。但是,研究生就业难度增加,就业竞争激烈,起薪相对值明显下降,“就业难”开始凸现出来,甚至部分专业出现买方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重视研究生扩招后的研究生就业问题,关注研究生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国实行了研究生扩招,相对缓解了强烈的研究生入学需求,初步满足了社会发展对研究生层次人才的需求.但是,研究生就业难度增加,就业竞争激烈,起薪相对值明显下降,"就业难"开始凸现出来,甚至部分专业出现买方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重视研究生扩招后的研究生就业问题,关注研究生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3.
海归主要与国内应届毕业研究生就业产生竞争,国内一线城市是海归与国内研究生就业的主要选择。以上海为例,海归对上海市研究生就业市场有极大的冲击,2013年留学回国人员达到了35万人,到上海就业的海归人数在5万左右;上海市毕业研究生3.8万人,在沪就业人数3万人左右,海归在沪就业人数已经远超本市毕业研究生人数。海归和国内研究生就业选择的趋同使竞争愈发激烈,造成人才流动失衡。通过深入分析这一竞争态势的成因,提出改善经济发展结构和就业结构、大力支持自主创业、重视留学教育和国内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人才优惠政策的吸引力等政策建议,有助于解决高学历人才的就业难和就业流向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硕士研究生作为国家人才储备的中坚力量,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伟大"中国梦"的重要力量。首先阐述了新时期硕士研究生就业价值取向存在的功利化倾向、自身职业发展定位不清晰、创业创新能力弱等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分析了影响当代硕士研究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因素,从硕士研究生个人、社会环境及高校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帮助硕士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取向。  相似文献   

5.
影响研究生就业状况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研究生作为国家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来源,在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及时进行了高等教育的改革,大幅度扩大了研究生的招生规模,有效增加了人才的供给。但是,随之也引发了研究生就业竞争的加大,“天之骄子”的地位不复存在。如何有效面对这种新的局面,较好地做好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完善高校教育和服务职能,已经成为教育主管部门及众多高校就业指导机构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对影响研究生就业的若干因素进行分析,进而为研…  相似文献   

6.
试论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研究生就业问题也愈发突出。这种情况的产生反映了研究生就业竞争力不足,就业优势在逐渐丧失。文章探讨了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并分析了目前研究生就业竞争力不足的原因以及提升研究生就业竞争水平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1990年以后,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仅次于美、德的世界第三大博士生教育大国。这缓解了我国高层次研究与开发人才的不足.提高了我国人力资本含量,改善了我国人力资本结构。与此同时,博士生就业出现了难满意就业、就业竞争激烈、就业结构性失衡、个别专业形成买方市场和薪酬明显下降的现象。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研究生扩招过程中的博士生就业问题,关注博士生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8.
1990年以后,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仅次于美、德的世界第三大博士生教育大国.这缓解了我国高层次研究与开发人才的不足,提高了我国人力资本含量,改善了我国人力资本结构.与此同时,博士生就业出现了难满意就业、就业竞争激烈、就业结构性失衡、个别专业形成买方市场和薪酬明显下降的现象.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研究生扩招过程中的博士生就业问题,关注博士生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高校毕业研究生的就业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分析,首先综合分析了研究生就业的现状与问题,比如研究生就业供需矛盾问题,就业流向集中化,人才高消费等。其次对影响研究生就业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国家政策因素,研究生自身因素和高校培养体制等因素。最后针对这一问题,结合社会、高校和研究生自身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就业为导向,深化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当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和就业问题为基础分析了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指出硕士研究生教育应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强调提升面向实际工作岗往的就业力。并围绕提高就业力探讨了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建立是国际上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研究生教育市场开放态势下市场竞争和研究生培养单位综合实力竞争以及提升研究生就业能力的必然结果。从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建立的实践来看,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正趋于多样化。多样化的培养模式可以改变研究生培养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可以缓解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进而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健康协调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扩招后研究生就业问题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中国第一批扩招后的研究生进入就业市场,相关的就业问题随之出现。研究生就业市场供需失衡,研究生就业心理误区出现,女性研究生就业陷入困境等,已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工作竞争模式的出现,劳动力市场的两分,社会就业的人力资本临界值的改变,就业市场“信息不充分”,性别歧视现象依然存在,是造成扩招后研究生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面对此种情况,高校、政府相关部门,用人单位,研究生自身等采取相应变革,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竞争的激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攻读高学历以提高自身竞争力,导致高学历人才特别是研究生就业压力逐年加大。在这种形势下,如何高效地开展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是高校就业指导机构乃至全社会亟需解  相似文献   

14.
关于研究生就业趋势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研究生的不断扩招,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却相对下降了,引发了研究生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研究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有社会需求变小、学校培养模式落后、研究生自身就业观念不正确等。解决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从转变研究生的就业观念、培养适应市场需求能力、改变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等几方面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5.
高职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近年来就业市场人才供需关系逐渐向买方市场转移,英语人才这种以往稀缺的人力资源已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竞争优势。比起研究生、本科生,高职层次的英语专业毕业生由于文凭上的弱势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大。因此,应从宏观就业环境、人才供求关系、企业用人与毕业生择业理念及毕业生自身的能力素质等角度,对高职层次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培养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国家创新发展战略提出对高素质人才的大量需求,但同时人才高消费问题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和教育资源的浪费。面对日益尖锐的研究生就业矛盾,我们就供求数量间矛盾引发的研究生就业问题,以上海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历年的统计数据,预测及估算未来5年上海研究生就业供需关系,以期为上海高校研究生就业工作提供一些趋势性参考。  相似文献   

17.
硕士研究生作为我国的高层次人才,一直以来受到人才市场的普遍欢迎,获得了众多用人单位的青睐。然而最近几年来,硕士研究生就业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就业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2006年来,研究生找工作难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现就解决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后疫情时代研究生就业面临经济衰退导致就业市场劳动力供需关系失衡,研究生海外留学及签证受阻加大国内就业竞争力度,研究生求职定位缺乏适应性调整等问题。高校研究生就业工作要开拓思路,构建就业工作“三全育人”机制。高校应全员调动,完善研究生就业工作全员育人机制;全程跟进,强化研究生就业工作全过程育人机制;全面展开,协调研究生全方位育人机制,全面促进研究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研究生招生规模也日益扩大。研究生扩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本科生的就业压力,但同时使得研究生就业竞争加剧。研究生就业问题,不仅应该引起高校管理和培养工作的注意,从招生、培养环节做一定调整,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研究生就业制度改革也在不断深化。研究生的就业直接反映了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近几年研究生的就业现状反映出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规格、层次、类型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暴露出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由于仍沿用单一的培养目标和统一的培养模式,因而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多种类型、多种规格人才的问题。笔者从分析研究生就业现状入手,就高校如何面向社会需求培养研究生发表浅见。一、宽D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近年来研究生的就业情况是:(1)随着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战略思想的确立,社会越来越需要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