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人们对素质教育这一命题的研究与探讨,“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这一提法愈来愈趋于明晰。但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具体地渗透素质教育思想,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等问题又给广大教师带来了新的困惑。笔者试从教学过程的三个“延伸”这一层面切入,就课堂...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也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形式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着子。在加强自身语文教学基本功的同时,笔者坚持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分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和谐统、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教学 ,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 ,在很大程度上讲 ,应是一个“互化”过程。要想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读懂悟透文章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那就必须十分重视这个“互化”过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三个互化” ,也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教师与作者互化要教好课文 ,教师首先要清楚文章何以这样而不那样遣词造句 ,布局谋篇 ;而不是仅停留在文章写了什么 ,又是怎样写的层次上。鉴于此 ,教师要善于将自己转化为作者 ,站在作者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具体的做法是凭借有关资料和生活阅历去深入地感知、理解作者 ,实现自己与作者的互…  相似文献   

4.
现代阅读学认为 ,阅读过程包括语言、心理、文化三个维度。首先 ,读者通过复杂的语言活动 ,把文本的外在语言转化为大脑的内部语言 ;同时 ,这一复杂的转化过程还伴随着复杂的心智活动和情感活动。因此必须充分调动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储备以提供必要的相关文化背景支持。所以 ,一个完整的阅读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感知(字、词、句、篇)———理解(从形式到内容 ,再从内容到形式 ,也称在文章中“走来回”)———评价(个人看法或鉴赏)———创造(独到见解或新的发现)。这其中 ,阅读主体的感知、联想、想像是十分重要和必不可少的。可…  相似文献   

5.
6.
<正>教无定法,早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熟知的,并为之所探究的。多年的语文课堂教学告诉我:课堂教学中的三个环节——知识的传授性、知识的拓展性和思想的渗透性,是我们教学中可以尝试的多元化教学方法。一、知识的传授性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但知识仅靠课堂是教不完的,也是学不完的。要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应着重于学生知识方法的传授,变老师的传授知识为学生运用老师传授的学习知识的方法去学习。但怎样才能做到呢?首先在备课上  相似文献   

7.
8.
一、主体活动不等于自主学习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阅读教学中“满堂灌”、“满堂问”的做法确实已经大大减少了 ,学生活动变得频繁起来 ,或朗读 ,或提问 ,或讨论 ,或表演……主体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然而在这些可喜的变化中 ,我们也要看到有些课堂中的学生的活动是纯粹的为动而动 ,流于形式。比如 ,热热闹闹地读了一节课 ,范读、齐读、自由读、个别读、配乐读、分角色读……学生却不明白为什么而读 ,读得云里雾里、索然无味。小组合作学习 ,表面看起来红红火火、热热闹闹 ,实际上有时是东扯西拉 ,甚至是嬉闹说笑 ,讨论交流停留在肤…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三个选择"教育观及时、深刻地回答了广大群众的问题,动员了千百万民众,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研究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关于"三个选择"的教育观,对于真正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群众尤其是大学生,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强和文化自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阅读的范围是无界可定的,浩瀚无边,其内容纷繁芜杂,林林总总,但阅读过程却是有迹可寻的:大凡认真的阅读都有知其大略,深入理解和转悟其他三个过程。教师很大一部分责任就是教会学生“认真的阅读”,每一个阅读过程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引导学生的阅读方法也各有不同。下面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一、“知其大略”及其引导方法所谓“知其大略”是指对阅读材料所形成的初步印象,包括基本内容、语言风格以及思想感情的基本倾向。当然,作为语文课堂教学还必须注意字、词、作者、文体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向学生提供一些阅读必备的东西。首先是趣致…  相似文献   

11.
毋庸置疑,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毋须回避,我们至今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指导作文训练的理论体系。中学作文训练的指导仍处在艰难的摸索之中,往往有意无意地陷入了误区。  相似文献   

12.
探讨一堂课是否“有效”,同仁们业已达成基本共识,即学生有无收获,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是否有效的最根本指标。但是,这个直指“学生本位”的绝对正确的理念在实践中很难用“量化”的方式予以界定。于是,学生的“课堂反应”往往成为听课者主观评价的重要甚至唯一依据。这种评价的模糊性和不科学性不言而喻,甚至由此滋生出“容不得安静课堂”的定势思维,更是令人扼腕兴嗟。  相似文献   

13.
一、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取消教师的主导性 现象:语文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景:一切学习内容完全放手给学生完成:字、词、句、文章分析等等,分工到人,包干到组,学生忙忙碌碌,教师袖手旁观,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探究”,学生纷纷行动,一一进行展示,教师微笑颔首。一堂课轰轰烈烈很快而过。热闹过后,学生脑海中一片空白,并没有淀积下多少知识,更没有形成什么能力,一堂堂语文课成了各种辅导材料的汇总展示课。  相似文献   

14.
表文谈及的数学教学的三个过程,即“自学与辅导 训练 检验”是根据教与学的关系和教材内部结构(索链式)把每章划分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单元,然后以某一个或几个相对独立的单元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把其作为教学环节的一种教学方式. 一、自学与辅导过程. 这是在教师组织、诱发、指导下由学生独立思考、阅读教材,自觉主动的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过程,尤其是通过自学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有较大的促进.  相似文献   

15.
姜银红  王萍 《山东教育》2013,(10):25-26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从而丰富语文课的内涵。”同时还强调,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相似文献   

16.
汪蒲宝 《甘肃教育》2008,(15):45-45
一、求“美” 高尔基说过:“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美产生了言辞的准确清晰和动听。”教学是一门艺术,从某种角度说,语文是教艺术的艺术,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本学科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用“美”的方式激发引导学生发现美、鉴赏美、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和激情。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课改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用新课标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始得到体现,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被日益广泛地采用。但是,在新课改实践过程中,一些教师还没有完全吃透新课程理念,对自主、合作学习,评价方式等产生歧义,影响了新课标的全面贯彻落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从事语文教学的同行们常说:“老师灌不如引导学生看,老师讲懂不如引导学生读懂。”这里所说的,“看”“读”,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才会读书,读懂书,知其意,明其理,究其源,读起来兴趣盎然。读的多了综合、分析、联想的多了,写起文章来也就得心应手。可见,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何其重要。那么,怎样引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验中体会到,应注意做到“三个必须”。  相似文献   

19.
利文英 《快乐阅读》2013,(21):127-128
长期以来,"满堂灌"教学、"填鸭式"教学束缚着老师,约束了学生的发展,使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高耗低效的现状。自从新课程改革出台后,"满堂灌"教学、"填鸭式"教学已逐渐被打下了历史舞台,因为这种教学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素质是背道而驰的。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笔者认为,应更多地有赖于学生的学,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做到三个"注重",使学生想学、会学和乐学。一、注重教材,使学生想学课程改革首先改的就是教材,教材把教师和学生牵在一起。俗语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吃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满堂灌”教学、“填鸭式”教学束缚着老师,约束了学生的发展,使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高耗低效的现状。自从新课程改革出台后,“满堂灌”教学、“填鸭式”教学已逐渐被打下了历史舞台,因为这种教学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素质是背道而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