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元认知质疑     
自1976年提出元认知的概念以来,人们对元认知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通过对元认知的历史渊源、概念、实质、组成因素、研究方法及其实验的分析发现,元认知在根源上与自我心理的研究同源,在含义上与自我心理中的部分概念重叠,其内涵与外延均从属于自我心理的研究范畴,所以将其纳入自我心理的研究更合适。  相似文献   

2.
元认知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6年提出元认知的概念以来,人们对元认知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通过对元认知的历史渊源、概念、实质、组成因素、研究方法及其实验的分析发现,元认知在根源上与自我心理的研究同源,在含义上与自我心理中的部分概念重叠,其内涵与外延均从属于自我心理的研究范畴,所以将其纳入自我心理的研究更合适。  相似文献   

3.
一、品德心理形成的基础与“抽象说教” 在品德心理的研究中,对“品德心理”与“品德行为”这两个概念,有必要加以区分。区分这两个概念,有利于弄清楚究竟什么是品德心理形成的基础。 品德心理,是反映一定社会的道德关系的内部心理活动,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或者说,包括认识活动和意向活动两个方面。它属于主体的心理、意识的范畴。品德行为,通常指以“人”为对象的、直接有利于他人或集体的行动;  相似文献   

4.
自我意识主要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身心活动以及自己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的一种认识,它是个性心理结构中的核心部分。自我意识的发展必然会促进人的各种心理过程及个性的发展。在人的品德发展中,自我意识更具有其特殊的重要作用。本文对自我意识结构中的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几个主要方面在青少年学生品德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加以探讨,以期为学生品德培养提供一些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培养现代青年的高尚道德品质,研究道德教育的规律,越来越受人们重视。人的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既要受社会、学校、家庭环境和教育外部条件的影响制约,也要受到自身的成熟程度、认识能力、情感、意志系统等个人心理因素的制约。作为教育者在学生道德教育中,应研究其心理规律,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一、品德的心理成份道德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个人品德的内容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具体表现,社会道德现象是无数个人品德的概括、集中。因此,研究社会道德教育,首先要分析个体的品德心理。研究品轴心理结构是从整体上…  相似文献   

6.
遵循元认知心理规律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织学生进行自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遵循元认知规律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元认知的结构包括三部分: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加强对个人认知活动及影响这种认知活动的各种因素的认识,根据学习目标对自己的学习心理和行为不断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7.
人怎样才会有好品德?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了解品德的心理结构。 一、品德的心理成分及其结合方式 品德的心理结构,是指个体品德的心理成分及其结合方式,是任何社会、任何阶级的任何个人都具有的,跟受社会和阶级制约的品德内容不同。品德内容还涉及其它科学,品德的心理结构才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我国心理学界一般认为它包含知、情、意,行四种成分的结合。下面分别从品德的心理成分及其结合方式,联系品德内容来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青少年守法心理结构?我认为守法心理结构就是影响和支配,个人遵纪守法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和成份之间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结合,它属于人的品德范畴.所谓品德,就是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在每一个人身上的具体表现,也就是指一个人按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去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9.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弗莱维尔在《认知发展》一书中指出:“元认知就是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识,其中包括对当前正在发生的认知过程(动态)和自我的认知能力(静态)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认知。”元认知的实质就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元认知的学习能力可分为三个方面八个维度:(1)学习活动前的自我监控;包括计划性、准备性;(2)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监控,包括意识性、方法性。执行性;(3)学习活动后的自我监控,包括反馈性、补救性、总结性。一、优化电化教学课堂结构模式,实施阅读理解监…  相似文献   

10.
<正> 元认知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觉察、自我评价、自我调节;反思则是人们对自己认识过程的再认识,从本质上看,两者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元认知就是个人在对自身认知过程意识的基础上,对其认知过程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控制与自我调节。简单地说.元认知就是认知的认识。元认知结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当代发展心理学研究证明,当婴儿呱呱坠地时,他就有一定的认知能力,能对适当强度的客观的事物如光、声等有所反映,但他却不会评价自己的认知是否正确,只有到了小学,才开始有零星的、肤浅的元认知知识。  相似文献   

12.
品德结构研究应当始终围绕"结构"进行.品德三维结构说将"结构"作为方法论范畴,明确反对实在论思路,将建构主义路径放到研究的后期,重点是采取实践导向的理论探索,尝试架构理论建构与经验研究之间、认识意义与实践意义之间的桥梁.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明确"维(度)"概念,并遵循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说明品德结构研究从一维到二维...  相似文献   

13.
生物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让学生懂得获取知识过程中的认识方法及其规律,遵循元认知心理规律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自我认知丢的深刻体验来改进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质量。元认知的结构包括三部: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发展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对当前生物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大理论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试谈现代教育中的品德测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品德亦称思想品德,属于人格范畴,即在人格结构中,关于信念、世界观及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部分。品德测验也是以一定的品德结构理论为指导的。 关于品德的结构理论较多。我国教育与心理学界一般认为,从心理要素来看,品德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意志、道德习惯等;从个体行为表现来看,品德是人的需要、动机、行为及其效果的统一。此外,从品德的总体内容来看,它又是政治品质、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的统一;还可把品德分成道德基础、人格基础和性格基础等。 品德中的操行是人们共同遵守的生活准则和行为规范。对学校教育来说,大、中、小学的“学生守则”就是学生生活准则和行为规范。所以对学生操行的评定,主要依据是学生守则及有关规定。 品德测验非常重要。它有如下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元认知”?美国著名教育家加罗弗罗认为:“元认知是指人所具有的关于他的认识活动的认识和控制,也就是他对自己的认知行为了解了些什么,以及在他认知作业过程中如何调节自己的认知行为。”换句话说,元认知就是主体(人)对其认知行为的自我意识、自我分析和评价、自我监控和调节。简单地讲,元认知就是主体关于自己认知的认知。  相似文献   

16.
元认知,是在临床心理治疗或辅导基础上,使人们能够对自身的潜意识和其他心理活动进行自我觉知、反思、监督、调控的心理干预操作程序及其理论体系,是对认知的认知,简单来说就是学习如何去学习。本次研究随机选取了男女生各30人作为对照组与实验组进行元认知干预技术的临床干预,将统计数据进行T检验,证明了元认知干预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学生的英语学习障碍问题。  相似文献   

17.
郑国清 《成才之路》2011,(18):51-51
元认知作为教育心理学的术语,其核心意义是"关于认知的认知",其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近年的研究成果表明,元认知对许多学习活动都有积极的影响。本文结合高中英语教学实际,提出将元认知训练纳入英语阅读教学,让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增强元认知体验,使他们学会自我监控,提高元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努力将品德与生活相融,力求儿童的学习过程成为其完整生命投入的过程,使其成为完整心理结构参与的过程,使其成为回归生活、自我升华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一、元认知理论研究概述元认知又称反审认知,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费拉维尔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元认知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关于自己思维活动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及实施的控制。简单地说,元认知就是认知的认知,是人体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觉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元认知理论确信人是积极能动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人不仅能计划未来,而且能够监视现在,有效地控制正在进行的学习过程,一般认为,元认知包括三个部分: 1.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知识是关于人的认知活动、过程、结果以及相关的信息或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元认知知识具体表现为:对个人学习能力、学习特点、学习方式的认知,对学习业务、学习目标以及制约学习任务完成因素的认识,对学  相似文献   

20.
一、德育体验模式的理论建构 1.我们把品德结构描绘为以品德信念为核心、以品德行为为外部表现,由社会内容要素系统、心理形式要素系统、心理内容要素系统和品德能力要素系统等有机结合而形成的球形四环多维立体结构。我们确认品德信念在品德结构中居于核心地位,而品德信念的形成不仅有品德认识的升华,而且有品德情感的转变和品德意志的磨炼。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