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三、从句段组合的分析中训练学生正确地进行推理。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的语文教学怎样提高效率,讲求质量?这个问题已经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不少语文工作者发表了许多好意见,尤其是普遍地注意到加强语言训练问题,我以为这就是改进语文课的根本。在大家启发下,试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点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以及教材的编写中已经体现出来。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很多教师对此还没有给予充分的注意,或者注意到了,但由于对逻辑知识还不够熟悉而感到为难。现在我们来谈谈我们对这个问题的一点看法。一、中学生要不要学点逻辑知识  相似文献   

4.
课前五分钟活动寓教于乐,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文主要研究课前五分钟活动的必要性、形式和作用,通过语文课前五分钟活动,探索语文教学的新途径,以达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增长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就象一次精采的演讲一定要有一个漂亮的开头一样,要上好一堂语文课,导入新课的开场白至关重要。好的开场白能在顷刻间把学生的心抓住,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这对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讲好开场白呢? 一、紧密结合现实,引起学生注意。心理学研究表明,越能满足人现实需要的东西,就越能引起人的注意。学生学习也是这样。因此,每上一节课都要尽可能结合实际,迎合学生的实用心理,这样会取得较好的效果。有一篇说明文,叫《首都的大门——北京车站》,学生是不大喜欢说明文的,针对这种情况,上课时  相似文献   

6.
杜锦碧 《小学生》2010,(11):1-1
学生怎样适应当今的教育形势呢?唯一的答案——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将来才能独立地探究新的科学领域,获取新的知识。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狠抓“预习”这一环。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的过程。经过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  相似文献   

7.
我上高中的时候,有过这样的经历:我的语文老师是一位很优秀的教师,没有受过正规的大学教育,自学成才,知识很扎实,亦很渊博,稍显遗憾的是他口才不是很好,肚子里的墨水“倒”不出来。上语文课时,他很少讲,取而代之的是让学生以各种方式朗诵:一组一遍、二组一遍、三组一遍、四组一遍、男生一遍、女生一遍、全班一遍,诸如此类,不厌其烦。一节课下来,我们很少听到老师拓展的声音,也很少看见老师讲解的板书,有时能见的仅是刚上课时他写在黑板上的课文标题。  相似文献   

8.
9.
当前,不少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语文课堂教学走出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路子,开辟出一片绿洲,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对此,有的语文老师提出了疑问:语文教学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让学生学习母语,领会祖国语言丰富的内涵,进而掌握运用它的。如果将语言符号转化成画面图像,那么,学习语言岂不成了一句空话?况且图像画面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比不上语言符号可以提供想象的空间。比如,《林黛玉进贾府》中作者是这样描写林黛玉的外貌的:“两弯似蹙非蹙 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线教师,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反思语文课堂,发现语文老师不能照搬语文教学参考书或网上教学资料,不能单调重复他人的见解,要查阅大量资料,充分备课,真正吃透教材,不受大纲的影响,形成自己的见解,升华出思想智慧,合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讨,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凭借师生合力经营,打造出充满幸福感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1.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教师的讲课艺术和学生的听课情绪以及教学效果。教师方法得当学生听课情绪高,教学效果就好,反之效果就差。那么如何启发诱导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听课情绪呢?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兴趣,兴趣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内动力。作为一名教师除精心备课外,还要认真设计好每篇课文的开场。在课堂上,要在讲课一开始就抓住学生心理,  相似文献   

12.
板书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板书设计的基本要求是吃透教材,紧扣中心,简洁醒目,工整美观。不同文体的板书设计各不相同。当然,板书设计也不能拘泥成法,一概而论,也应提倡百花齐放。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强调:"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就是指导学生读、写、听、说等语文素质的全面训练。要进行这项全面训练就必须改变以往"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我们设计了一套预习方法,在这里和同行友人商讨。 一、预习背景: 背景:是指文学作品中制约人物活动和故事发展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可见在记叙文和小说中,背景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事件的发生、发展;关系列人物的活动和命运;关系到环境的描写;关系到主题的表达。 例如:《在烈日和暴雨下》,背景复杂,“提示”中告诉:“祥子是小说的主人公,生活在旧中国,以拉人力车为生活。”单靠这些介绍,学生只能粗浅地理解背景,理解课文就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授课前我们要求学生:查批资料,掌握《骆驼祥子》的梗概。 把背景材料与课文结合起来,学生就能从细致形象的自然环境描写中,感受到祥子拉车生活的痛苦和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学作品,语文教师应该通过这些文学作品的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逐步具有感受美、理解美以及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文学的美,是通过“情”来体现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教学就是要以情感人,净化人的灵魂,陶冶人的心灵,美化人的情操。  相似文献   

16.
何谓语文课的效率?一堂语文课中,如果学生在语文知识的掌握、语文技能的习得以及紧紧伴随它们的思维能力的长进,各项心理品质的提高等方面都达到了最佳水准,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堂语文课是高效率的。这种高效率从何而来?“把语文课上成训练课。”许多同仁提出了这一观点,绝大多数的语文教学和教研工作者接受了这一观点,笔者也认为这是一个揭示语文课真谛、使语文教学得以返璞归真提高实效的颇有见地的观点。但是,有不少理论的、实践的问题亟待理出头绪,让大家都真正认识它丰富的内涵,这一观点方能顺利付诸教学过程,产生预期效应。为此,笔者试图从以下三方面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18.
语文是一门需要联想和想象的学科。一堂语文课上得成功与否,与课前组织教学的引入展开关系很大,诸如解题析题引入,社会人生百态引入,幽默故事引入,作家趣事引入或是精语妙言引入等,其中运用趣事妙语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它能融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它像一座桥梁,架在学生通向理解课文内容、获取知识的必经之路上,在必经的路上这座桥梁架宽了、架牢了,学生就能轻松愉悦地到达下一站。下面,本文谈谈语文课的艺术引入。  相似文献   

19.
在中小学所开设的课程中,美育含量最重的除艺术课之外,就要算语文课了.语文课从宏观到微观,给学生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美的世界.语文教材,是经过语文专家精心编辑而成的.尽管目前的语文教材还不能完全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但许多课文本身就是文质兼美的艺术精品,有着丰富的美育……  相似文献   

20.
谈谈语文课的意境教学北京市轻工职工大学蔡诚训语文课的学不只是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在语文课的教材中,尤其是大学语文课的教材中,集中地、丰富地表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优秀的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教师要尽可能多的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