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卫星导航定位接收机是测量测绘院校及实验室必备的设备,广泛应用于教学、科研、实习等活动中。自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后,很多高校早期采购的卫星导航定位接收机都无法支持。为了让广大师生能够体验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卓越的性能,了解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算法和应用,高校应尽快采购支持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接收机。从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出发探讨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接收机的分类与选型,以期为高校采购接收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投资要点 1、2018年订单放量值得期待. 2、北斗将逐步运用于国内汽车市场. 北斗应用目前聚焦军用市场.在加强军队信息安全建设的背景下,2017年军改阶段性完成任务,2018年订单放量值得期待.军用卫星导航采用独立自主的北斗系统是刚性需要.根据美国军用GPS投入占整个军费开支比重约1%估算,预计到2020年国内军用北斗导航市场规模将超过120亿人民币.  相似文献   

3.
王志耀 《物理教师》2004,25(1):17-17,20
北京时间2003年5月25日零时3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地将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它与前两颗“北斗一号”工作星组成了完善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可确保全天候、全天时为用户确定其所在的地理经纬度和海拔高度并提供卫星导航服务.对我国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将起到积极作用. “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是地球同步卫星.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借助于高中物理知识,我们可  相似文献   

4.
<正>夜观北斗,便晓东南。自古以来,天上北斗七星就被赋予了司南功能,用以指方向、辨四季、定时刻。而人间“北斗”,乃大国重器也。“北斗”看似离我们很远,其实其提供的服务就在我们身边。从共享单车的使用,到地质灾害的预警、无人驾驶汽车的定位等,都离不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自2020年7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以来,  相似文献   

5.
正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升空!这意味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部署至此全面完成。我国正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从1994年启动北斗一号系统工程建设,到今年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升空,历时26年的艰辛建设,  相似文献   

6.
2007年4月14日4时1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一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在2008年左右满足中国及周边地区用户对卫星导航系统的需求,并进行系统组网和试验,逐步扩展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此前,我国先后于2000年10月31日、12月21日和2003年5月25日成功发射三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建成北斗导航试验系统(第一代系统).该系统运行至今工作稳定、状态良好.这个系统具备在中国及其周边地区范围内的定位、授时、报文和 GPS 广域差分功能,并已在测绘、电信、水利、交通运输、渔业、勘探、森林防火和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逐步发挥重要作用.正在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由5颗静止轨道卫  相似文献   

7.
2012年12月27日,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始向亚太地区提供定位数据,预计2020年可涵盖全球各个区域。“北斗”的定位是军民两用,其军事用途也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8.
正2020年6月23日,随着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北斗三号系统全球星座部署完成,北斗迈进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新时代。这是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攀登科技高峰、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9.
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20世纪后期,中国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三步走发展战略: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全球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0.
2020年6月23日,随着最后一颗北斗卫星成功发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闪耀于天际的一颗颗北斗导航卫星,带着我的思绪穿越时空,回到曾为之奋斗的无数个日日夜夜。把卫星"眼睛"张开空间卫星上承载有多个空间载荷,其中天线是卫星最为关键的载荷之一,它承载着卫星在轨与地面基站进行通讯和数据传输的重要任务,是卫星的"千里眼"和"顺风耳"。随着现代空间任务的不断发展,卫星天线的口径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11.
一、该节教材教学处理上的几点困难 ·教材内容素材新、观点新、教师原有知识储量有所欠缺.城市交通运输是研究城市交通运输的空间分布和组合规律的学科,是交通运输地理学的一个新研究领域,既与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紧密联系,又是交通运输部门的重点.教材中呈现的香港、莫斯科、以及假设的两个城市的城市布局对于教师来说均是全新的.教师原有的"一桶水"受到了严重挑战.  相似文献   

12.
正2020年6月23日,万众期待的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我国用26年的时间实现了北斗由国内覆盖到亚太区域覆盖,再到全球覆盖的"三步走"规划,走完了其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40多年的发展之路,这是中国速度,也是中国骄傲!26年,见证了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无到有的转变,也见证了北斗导航从"可远观不可亵玩"到"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转变。如今,北斗系统已广泛应用到国计民生各个领域,包括农业、交通、电力、民政、气象、渔业、测绘、矿产、公安、林业、国土、水利、金融等十几个行业领域。  相似文献   

13.
目前绝大多数小型无人机使用GPS进行导航。GPS失效时,小型无人机需要依靠其他导航方式来完成飞行任务。本文研究捷联惯导系统(SINS)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合作为GPS失效后小型无人机的导航方式。建立了SINS/北斗组合导航系统的状态方程和测量方程,采用Kalman滤波算法作为组合导航系统信息融合算法。最后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SINS/北斗组合导航比单一的惯性导航系统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14.
孙瑾 《地理教育》2011,(5):26-28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所对应的课程标准是“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教材从人类地域联系的最主要方式——交通运输着手,分“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和“交通运输布局”两方面阐述。“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对五种运输方式的特点进行比较、对运输方式进行选择,阐述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方向。“交通运输布局”则以两个基本要素之一的“线”为例,以南昆铁路为案例,阐述南昆铁路的重要性,引出影响南昆线布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GDP指数法和回归预测模型,对安顺市"十三五"时期人才资源需求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若不通过市外引才或其他途径的培育挖掘,到2020年底安顺人才的供给能力为26.35—26.8万人,而需求能力为32.97—33.01万人,则2020年底安顺人才的供需之间存在6.21—6.62万人的缺口.为弥补这个供需缺口,2015—2020年间安顺平均每年需要从市外引进或通过其他途径培育挖掘人才1.03—1.1万人.  相似文献   

16.
一、与工农业相比交通运输业有哪些特点 交通运输业既有其特殊性,又有其一般性,是一个特殊的物质生产部门.交通运输之所以能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是因为它同工农业等物质生产部门有些共性:(1)存在独立的投资领域;(2)也生产产品,并在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3)具备物质生产的三要素:运输工人的劳动;作为劳动对象的人和货物;交通线路和运输工具等劳动资料.但是,交通运输是人类凭借自然条件或线路促使物质资料和人类本身实现定向移动的过程,同工农业等物质生产部门相比较,又有它自己的特点,因此是一个特殊的物质生产部门,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17.
1.什么是交通运输?发展交通运输事业有什么意义?交通运输是运输和邮电的总称。运输是人和物借助交通工具的载运,产生有目的的空间位移;邮电则是邮政和电信的总称。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和先决条件,现代社会的生存基础和文明标志,社会经济的基础设施和重要纽带,现代工业的先驱和国民经济的先行部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国土开发、城市和经济布局形成的重要因素,对促进社会分工、大工业发展和规模经济的形成,巩固国家的政治统一和加强国防建设,扩大国际经贸合作和人员往来发挥着重要作用。总之,交通运输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政治和国防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北斗导航系统在车载终端的应用现状,根据车辆车载电子设备在车内外电磁干扰源及电磁兼容检测的必要性,阐述了北斗导航车载终端的试验标准及测试过程,提出北斗导航车载终端的试验项目、目的、标准、要求、结果等,对北斗导航终端测试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及产品的推广有较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9.
韦端  陈正振 《教育与职业》2021,987(11):98-101
为解决交通运输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功能不全、水平不高、共享不足,对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促进作用不明显,对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贡献度不高的问题,文章提出构建"交通教学工场",通过分析其在人才培养、资源共享、服务产业方面的优势,提出了紧密对接行业人才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和协同育人、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立良性循环机制等实现路径,从而提高交通运输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  相似文献   

20.
韦端  陈正振 《教育与职业》2021,987(11):98-101
为解决交通运输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功能不全、水平不高、共享不足,对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促进作用不明显,对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贡献度不高的问题,文章提出构建"交通教学工场",通过分析其在人才培养、资源共享、服务产业方面的优势,提出了紧密对接行业人才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和协同育人、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立良性循环机制等实现路径,从而提高交通运输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