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彪 《时代教育》2012,(5):53+55
近几年来,因为各级教育部门的重视,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地位及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目前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中还是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为了响应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大力推进教学方法改革的号召和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互动式教学法便应运而生。本文首先探讨了互动教学法的内涵,其次对互动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及意义进行了分析,最后重点分析了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首先阐述了雨课堂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运用的意义,然后分析了雨课堂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运用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雨课堂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大连大学学报》2017,(4):86-8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而深化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则是新形势下贯彻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亦是全面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的重要驱动力。然而由于种种现实原因,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一直面临着一些共性问题和新的要求。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等方法,力求推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科学性、规范性,进而初步构建起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体系,从而真正发挥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应对21世纪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亟需进行改革,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面对高校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缺失的现状,有必要从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提高历史解释能力,培养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5.
自教育部提出打造“金课”、淘汰“水课”的要求后,各高校纷纷对课堂教学作出一系列改革与探索,高校思政课是改革课程之一。高校思政课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授课方式单一、理论灌输为主,教师唱主角、缺少与学生的交流互动等不足。由此,在高校思政课中采用对分课堂模式,能够做到教师讲解与学生学习相结合,改变授课方式单一状况;师生互动频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相得益彰。在高校思政课中,可以从教师讲解、学生自学、师生交流3个方面去构建对分课堂的教学流程。通过在高校思政课中采取对分课堂模式,最终取得学生的“三率”改善、师生的获得感显然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6.
张立双  杨淑艳 《教书育人》2023,(36):102-10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播、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同时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也为高校思政课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课”)提供了生动丰富的素材和营养,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融入使思政课教学目标更鲜明、理论教学内容更生动、实践教学形式更多样。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进一步凸显了精神谱系的历史意蕴和当代价值,并直接助力教学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贯彻学习高校思政课精神,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以四个"庚子"年为时间坐标,贯穿中国近现代史180余年的历史,探究更恰当、更契合国家大政方针的教学理路,更好地把"四史"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实践,能够充分引导学生保质保量地...  相似文献   

8.
问题链教学法是思政教师在教学中以问题为纽带,紧扣教学目标,将问题链条化,层层递进讲解教学内容的方法。这一方法因其自身的价值意蕴在高校思政课中广受欢迎,但在实际应用中出现问题设置同质化严重,问题与问题之间缺乏逻辑性,问题实施过程中未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等情况。针对这些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精准设置逻辑严密的问题,提高问题的针对性、层次性,在应用中聚焦学生,强化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发挥问题链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时代”已经到来。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微小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方式,为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本文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应用思政微小课的必要性入手,结合呼伦贝尔学院思政微小课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具体运用情况,探索出思政微小课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应用路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陕西科技大学实施以能力为导向的项目化实践教学改革,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将红色文化资源有机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以"红色情景课堂"为载体,以革命文化为内容,将情景教学有效融入项目化实践教学改革中。通过特定情境创设让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效果,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1]。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论述了情境教学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然后提出了情境教学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包括利用爱国主义电影创设教学情境、利用历史照片创设教学情境、利用历史实物创设教学情境等。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指导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研究.在拟定调研课题时,应遵循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性、体现历史科学的学术性、激发学生兴趣的针对性和便于调研的可操作性等原则.根据这些原则,结合课堂教学的相关内容,结合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拟定出一系列调研课题,供学生选择,以进行调研.调研工作大致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和考核阶段等四个步骤.  相似文献   

13.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点,课堂教学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掌握当前高校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教学现状,分析其形成原因,进而采取建设性的举措来提升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发挥其对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首先概述了党的初心与使命,然后分析了党的初心与使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原则,接着论述了党的初心与使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最后提出了党的初心与使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专题教学+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一种模式,在提高其教学有效性中起着重要作用。云南农业大学根据实际情况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中课堂实行专题教学的前提下,在实践教学中实行分组实践教学,即实行“课堂专题教学+课外分组实践教学”模式。实践表明,这样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有效性,体现出它的优势,但同时也暴露出专题教学下教师对实践教学指导不够,学生在分组做实践报告时出现效率不高的问题。对此,本研究提出通过加强师资力量,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完善分组实践教学的选题;拉大贡献率的差距;加社会实践学时、学分等举措来不断推动高校思政课改革,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历史自信是党的二十大的重要内容,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重要理论创新,内在要求将历史自信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究其缘由在于,历史自信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三进”的题中之义、是赓续百年红色血脉的基本遵循、是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现实诉求。新时代将历史自信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从学有所思、学有所信、学有所行三个方面明确目标定位,还要着力打造高效的“思政课堂”、“智慧课堂”、“专业课堂”、“生活课堂”,以此构建历史自信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大思政”体系。  相似文献   

17.
18.
19.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等学校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点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基于“计算机系统结构”教学知识点挖掘课程蕴含思政元素,采用案例教学法对思想政治建设融入专业知识教学进行实践探究。教学评价表明,课堂教学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升授课对象思想政治修养、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也能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主观能动性。该教改工作涉及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学有机融合,可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教改提供新方法、新思想。  相似文献   

20.
赵蕊 《教育与职业》2012,(24):149-150
文章介绍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原则和实现途径,对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运用此教学法的具体做法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以及在使用SCL教学法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只要运用得当,SCL教学法必将取得积极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