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跨界河流污染的特征表明,仅靠单一的治理主体很难实现跨界水域污染的有效治理,各城市间需要形成协同联动意识,建立长远的发展机制.本文分析了当前跨界水污染治理面临的主要困境,并从政府、法制和管理三个层面分别提出了城市间协同治理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跨行政区域司法协作是加强流域环境司法保护、提高司法效能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流域环境协同治理、提升治理成效的助推器。目前黄河流域司法协作探索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法律依据不完善、跨行政区域司法协作操作难、协作模式非常态化、审判标准尺度各异、司法与行政执法衔接不畅等问题。进一步完善黄河流域环境司法协作机制,需要从法律制度、协作模式、审判机制、衔接机制等层面逐步突破传统的环境司法理论基础、体制机制和利益失衡带来的现实困境,转变司法理念,以协同论为核心,构建黄河流域环境司法协同治理理论体系,并在该理论基础上创新司法协作方式,推动审判机构专门化、司法队伍专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区域协作发展需要地方立法协同的支持和保障.地方立法协同从宏观维度来看,有助于夯实区域法治基础,为区域协作创造良好环境;从微观层面而言,有助于形成地方立法的叠加优势,破解区域协作难题.当前,在2015年《立法法》修订后地方立法权大扩容的背景下,安徽16个设区的市地方立法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较为缺乏立法协同思维,立法实践中仍处于一种割据的"各自为战"状态,不能为省内相关区域的协作发展提供优质的地方立法服务和保障.基于对安徽省情和省内区域发展现状的统筹分析,对安徽省地方立法协同进行构建设计.  相似文献   

4.
高效的社会治理需要多元、互动、合作的组织网络.社会组织是建立多中心治理体系的必要主体之一,发挥社会组织的主体作用,可以弥补市场失灵,同时能防范政府失灵,优化资源配置.然而我国社会组织面临着自身参与能力弱、政府扶持力度不足、协同机制不健全、实质性参与不足等参与失效问题,为此,提出符合社会组织协同参与社会治理的路径,实现二者协同共治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摘要:中国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迫切要求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多主体多领域的良序协同。借助演化博弈论,以CBA联赛为分析案例,构建了一个演化博弈模型解释多元治理主体参与体育协同治理的策略选择、影响因素及演化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体育协同治理必须以各参与方的利益改善为前提,预期收益、运作成本与协同能力是影响参与方策略调整和演化方向的主要因素,预期收益值愈高,运作成本愈低,能力互补性愈强,各参与方的协同意愿就愈强烈,愈有利于达成协同治理。进而基于研究结论,从建立合理的收益分配和风险分担机制、加强政府协同领导力建设以及提升市场和社会主体治理能力等方面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乡贤作为地方能人是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参与者,将新乡贤纳入新时代乡村建设中,是建构乡村协同治理体系,实现乡村振兴的应有之意,也是新时代基层乡村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方式。当前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角色和职责难以界定,其参与身份处于模糊状态,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职责定位不明确,权力异化需要防范;权威认可度不高,参与积极性不强;人情主义色彩浓厚,参与的稳定性和延续性难以保证等问题。协同治理视域下激发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活力和动力,亟须加强党的引领,完善新乡贤治理的规章制度;弘扬新乡贤文化,提升新乡贤的社会威望;加强组织建设,提升新乡贤治理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相似文献   

7.
体育产业治理模式的选择与评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体育产业治理存在传统政府治理、市场主导型治理、体育行业协会治理、体育企业或集团自我控制治理等多种治理模式,每种模式都有优点,也存在诸多缺点。本文提出新时期我国的体育产业治理的三种模式选择,并指出多元化协同模式为其最佳,即政府、市场和以体育行业协会、体育中介为主的非政府组织以及企业等多元因素相互协同起作用的模式,并通过体育产业多元化协同治理与传统的政府治理、市场治理的比较指出了体育行业协会在多元化协同治理中的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8.
政府是全球治理的最为关键的因素和推动力量.政府有两种法律途径实施全球治理,在国际法层面上应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规则的制定,在国内法层面上积极强化立法、司法、执法.  相似文献   

9.
现如今水污染及水质问题引发的环境危害日趋严重,我国亦难逃厄运。上海江猪漂浮事件更是敲响一记警钟,让我国的水污染问题走向大众审视的聚光灯之下。本文以该事件入手,探求跨流域水污染治理的法理依据,并从跨域治理的法律主体、违法成本及风险转移等方面进行探讨与反思。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工科建设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从新工科背景下协同育人的概念入手,分析国内外协同育人的研究进展,总结我国目前地方高校协同育人的不足之处,包括协同机制欠缺、协同育人主体软化、合作内容单一、评价体系不完善等,结合地方区域特色提出建议,重点突出人才培养的区位优势,将地区发展与人才培养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以后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