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科学教学应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要求学生"乐于合作和交流".美国这个最讲个性自由的国度.孩子们从上小学二年级起就接受团队工作的观念.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摸索了一些培养学生,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的经验和办法.  相似文献   

2.
<正>从小我就特别喜欢读书。因为父亲是一名教师,学校图书室就成了我童年的天堂。也正是因为读书多的缘故,小学、初中阶段,我的习作很多时候都成了班里的范文,课堂上,老师经常会将我的作文读给同学们听,这是我特别引以为豪的事情。踏上工作岗位之后,我仍保持了阅读的习惯,同时,还经常将自己觉得很美的文章在课上朗诵给学生们听;学生习作时,我也会经常和孩子们一起动笔,然后将下水文展示给他  相似文献   

3.
冯友兰曾多次声明,他的哲学"大体上是承接宋明道学中之理学一派.我们说'大体上',因为在许多点,我们亦有与宋明以来的理学,大小相同之处.我们说'承接',因为我们是'接着'宋明以来的理学讲的,而不是'照着'宋明以来的理学讲的".因此,冯友兰所讲的接着宋明理学讲,应该理解为主要接着程朱理学讲,而不能理解为只接着程朱理学讲.实际上,冯友兰的"接着讲"不仅仅是接着程朱理学讲,而且是融合了古今中西的"接着讲".  相似文献   

4.
作为现代小学语文教师,最大的教学难题莫过于习作课,尤其是低年级的习作课。小学生刚接触习作,对习作的概念还处于不熟悉的阶段。大部分小学语文老师不知道如何给学生上习作课,或者是在习作课上给学生讲些什么,这样的习作课显得空洞而乏味。老师在上习作课的过程中,应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学习,与其他语文教师互相借鉴,互相观察,并结合本班的实际,上好小学低年级习作课。本文就小学语文低段习作课如何搞好,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从教十六年,我对小学的习作教学,也是从一年级接到这个班的孩子开始,才开始慢慢探索的。除了看图作文,我基本没有专门拿一节完整的课来讲作文。因为,我认为一个人能写出一篇好文章主要是他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他的文章写得好说明他的语文素养高、语文积累丰富;同理,一个老师的习作教学好,也是这个老师平时对孩子们语  相似文献   

6.
在计算教学中是算理重要还是算法重要?我暂且不去讨论,不妨先来看一个惬意的笑话.我还在读书的时候就听老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师范生到小学去教课,他教的内容是"5以内的加法".课上有一位学生举手问他:"老师,1+1为什么等于27"他当时真不知道怎样跟学生解释,再说就算解释了学生也不一定听得懂,再加上教学内容多、时间紧,也不好跟学生过多纠缠,就回了一句"国家规定的".  相似文献   

7.
上海某高校的应届毕业生李立(化名)至今还未找到工作,很是郁闷.其实他的专业成绩不算差,在班里算是中上水平,但得到的面试机会却不多.在仅有的几次面试中也是无功而返,"我也经常在BBS上看'面经'啊,但好像没什么效果".在不少高校的BBS上,关于"面经"(面试经验)的点击率一直居高不下,好多学生都认为"'面经'或许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面经'是万万不能的".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孩子们作文中的母亲都是一个模式?别让孩子从作文开始'第一次撒谎'!" "小学习作教育形式陈旧,多年如一日的'审题'选材'立意'组材'评改'训练机械、乏味、无趣,作文教育的'解剖主义暴力美学'正在无情地摧残着孩子的天性!"  相似文献   

9.
《华章》2008,(2)
一说到写作文孩子们就犯愁,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没东西可写,也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即使硬逼着写出来,也是一些模仿性的内容,毫无新意可言。其实,孩子们生活中的素材很多,关键是教师是不是留心了,及时引导了,让孩子们用我笔写我语,用我语表我心。小学语文《课标》中提出了学生习作要"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内容具体"就是不说空话;"感情真实"就是不说假话,说真话,吐真情,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那么,怎样指导学生习作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呢?  相似文献   

10.
一个小学二年级学生,站在黑板前,面向全体同学,被他座位所在一行的学生,一个个轮流来刮一下鼻子…….这是老师安排的.因为他没有完成作业.课后,这个被"臊"者,逐一追辅课上刮他鼻子的同学,伸手也刮一下鼻子,并且理直气壮地说:"还我……".其中有告到老师那儿去的,他在老师面前也没有让步:"老师,还我……"这是一件真事.学生向老师讨帐了.当听到"老师,还我"的呼唤时,我们不禁要问,究竟他要求还他什么呢?仅仅是举手之劳刮一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令人头疼的事,因为学生没有写作兴趣和创作欲望.习作课上,学生抱怨声一片.一篇习作两个星期也交不齐,有的学生干脆就不做了.即使交上来的也是搜肠刮肚、东拼西凑的.批改习作时教师是"味同嚼蜡,倍受煎熬".久而久之,语文教师也丧失了习作指导的兴趣.那么怎样才能让中职学生产生写作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身前背后,总能听到学生说:“我不喜欢习作.”“我的习作怎么写都是一个样,没有什么提高,没兴趣.”究其原因,皆因习作很难.因此,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体验成功,是小学习作教学的关键所在. 一、在生活中积累素材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习作与生活密不可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孩子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这也为他们的习作提供了大量丰富的素材.  相似文献   

13.
一我是怎样重视起乡土教材的我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十几年了.起初,我不重视乡土教材,觉得课本分量够重了,能讲好课本上的东西就不错,增加乡土教材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再说,乡土教材的典型性总归差些,讲它会喧宾夺主,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我最初几年讲课时,老在课本里兜圈.有一年,讲鸦片战争,为了说明当时清政府危机四伏,我照本宣科讲了京畿白莲教、天理教起义,课堂上学生并不注意听.课间,我发现同学们挤在一堆,聚精会神地听其中一个同学讲白莲教的故事:"嘉庆皇爷十八冬,宋庄出个'贼'林清.林清从小学武艺,白莲教里数他凶.纸人纸马剪十万,眨眼之间就腾空……".我一听这观点不对,  相似文献   

14.
<正>又到了习作课,别说是那些孩子,就连身为老师的我也感到有些头疼。仔细斟酌,也觉得没有理由埋怨孩子们,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没有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到了习作时便觉得无从下笔,真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次作文是让学生写一件令自己感动的事,五年级学生对于这一作文题并不陌生,可令我纳闷的是学生个个愁眉苦脸,抓耳挠腮,半节课过去了,  相似文献   

15.
几年来,我一直在尝试让习作成为游戏,释放儿童的天性,让他们想说乐写,并创造机会,让他们有"发表"的机会,享受成功的喜悦。习作课上,"一滴墨水"也能带来丰富的想象和无穷的快乐。我是怎么"游戏"这滴墨水的呢?一、激发兴趣,"吹"出一个神奇的世界课始,我先让孩子们将一滴墨水滴在一张纸上,告诉他  相似文献   

16.
当我迷惑地问及班主任工作的最高境界时,我的师傅唐老师讲了这样一个初看与班主任工作毫无关系的词--"运动".他说:"衡量一个班集体发展水平及班主任工作水平的高低,有两个标准,一是这个班集体的'运动'水平,二是这个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对'运'和'动'及其关系的处理水平.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应该是班主任在上位'运',学生们在下位'动';班主任在内部'运',学生们在外部'动'."  相似文献   

17.
李东宏 《班主任》2004,(1):23-23
前几天,我给孩子们讲了一课"节约用水".在这堂课上,我告诉孩子们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谈到了水资源的宝贵与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效益.我还将前年我在旅游途中所见缺水的严峻现象告知孩子,我给孩子们打了一个比方: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大水缸,那么淡水资源只是其中的一小调羹.在我上这堂课时,孩子们的表情都很严肃、忧虑.他们问了很多问题,也从我这里获得不少答案.这堂课结束后,我发现他们开始注意节水,看到水龙头随便开着,是一定要关上的.回到家还教育爸爸妈妈要节约用水.但是,随后发生的一件事又从更深处触动了我.  相似文献   

18.
蜕变     
<正>毛毛虫蜕变成蝴蝶,不仅是一次重生,更意味着它从此可以自由地飞向远方,徜徉花海。在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中,我们班的孩子们也开始发生"蜕变"了。两年前,我接手新班级,成为33个孩子的班主任及语文老师。我几乎倾注了全部精力,课上滔滔不绝地宣讲,课下不厌其烦地唠叨。可是,孩子们除了行为习惯有了一定的自觉性,语文学习却并不尽如人意。有一部分孩子甚至连句子都说不通顺,写话不是用词不当就是前言不搭后语。该讲的我讲了,该说的我也说了,怎么还会这样呢?  相似文献   

19.
蜕变     
毛毛虫蜕变成蝴蝶,不仅是一次重生,更意味着它从此可以自由地飞向远方,徜徉花海。在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中,我们班的孩子们也开始发生"蜕变"了。两年前,我接手新班级,成为33个孩子的班主任及语文老师。我几乎倾注了全部精力,课上滔滔不绝地宣讲,课下不厌其烦地唠叨。可是,孩子们除了行为习惯有了一定的自觉性,语文学习却并不尽如人意。有一部分孩子甚至连句子都说不通顺,写话不是用词不当就是前言不搭后语。该讲的我讲了,该说的我也说了,怎么还会这样呢?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三年级的一节习作课,内容为写一写自己在草丛、树林、池塘或泥土等地方的发现.课堂上,我按照教学设计结合例文进行了细致指导,孩子们也很快完成了初稿.本以为效果会不错,没想到稿子交上来一看,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大部分孩子均是循规蹈矩地按照我上课指导的思路来写,根本没写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发现,文章也就没有任何新意可言,而真正算得上精彩的习作屈指可数.看得出来,这些孩子平时没有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写时就套用老师课堂指导的思路,仅凭自己的点滴记忆或足想象就完成了这篇习作.没有真情实感,写出来的东西自然无法打动人心.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