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来,“金课”成为高校课程改革与建设的目标,探索“金课”的建设模式与方法是提高课程建设质量的关键。如何充分利用线上和线下教学优势,构建有效可行的混合式“金课”模式,在课程建设、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课程资源、课程推广等方面仍然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高校领导与教师应正视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存在的困境和问题,积极探索“金课”建设的有效路径,建成高水平、高质量,满足学生需求的“金课”。  相似文献   

2.
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是在近二十年来应用型高校办学规模快速扩张、教学质量严重下滑的背景下,对教学质量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以学生为中心,研究和探讨学生对当前课堂教学的认识、评价与感受,建设有获得感的“金课”,才能提高本科教育教学水平与质量。文章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学生课堂获得感的来源、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对高校“金课”建设提出相关建议,以提高学生课堂获得感,从而提高“金课”建设的实效。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阐述研究背景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金课”建设现状,然后提出了校企合作视角下高职院校“金课”建设路径,包括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引导教师积极参与“金课”建设,为建设“金课”提供思想保障;校企合作共同培育“双师型”教师,为建设“金课”提供师资保障;提供供需匹配的校企合作资源,为建设“金课”提供物质保障;等等。  相似文献   

4.
“双万计划”背景下,基于学习者体验视角的评估范式是完善以质量为导向“金课”建设的重要补充。文章运用扎根理论对高校“金课”建设质量评估维度进行深度挖掘,研究结果显示:高校“金课”建设质量评估可从外部良好学习支持、教师丰富教学供给、学习者自身获得感3方面9维度进行考察,其中外部良好学习支持是“金课”建设质量评估的基础指标,教师丰富教学供给是“金课”建设质量评估的关键指标,学习者自身获得感是“金课”建设质量评估的高阶指标。  相似文献   

5.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打造民办应用型高校混合式“金课”,既是教学模式和课程建设的要求,也是改革传统的教与学模式、推动课堂革命的重要力量。本研究立足于疫情防控背景下应用型民办高校视角,阐述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的现状,分析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索民办应用型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路径,以期对“金课”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金课”建设旨在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升本科生受益度。以“金课”建设要求为依据,探索了工科专业课程改革与教学质量提升策略。首先,以“道路通行能力分析”课程为例,分析了“金课”导向下工科课程改革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情境设计、教学质量评价三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课程质量提升策略。所提策略在“道路通行能力分析”教学中取得了良好实效,可为工科专业课程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课程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建设“金课”、打造“金课堂”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目前,高职院校金课建设存在着思想基础不厚实、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高、建设生态欠佳等问题。为此,高职院校需夯实“金课”建设的思想基础,建立“金课”人才支撑,搭建“金课”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教师乐教善教、学生乐学善学、教学效能高的“金课堂”,建设“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  相似文献   

8.
为回答“高职大学生欢迎的思政‘金课’长什么样”这一重要问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范式,从大学生教学体验质量视角,构建了由授课技巧、理论深度、精神引领三个维度组成的高职思政“金课”建设体系,并揭示了该体系的形成机制。基于对典型案例的组态分析,构建了基于大学生教学体验质量的“技巧型”与“理论型”两种高职思政“金课”建设方案,同时建议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政“金课”建设时,需要坚持以大学生教学体验质量为抓手,持续完善高职思政“金课”的建设内涵;坚持以思政课场域建设为载体,打造高职思政“金课”的多样化形式。  相似文献   

9.
龙坡涛 《天中学刊》2023,(6):139-141
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工作的核心与重点,课堂教学是高校“金课”建设的主阵地。针对当前“金课”建设中存在的建设意识不足、学生主体地位彰显不足、课程思政融入不足等问题,普通地方高校可以通过强化“金课”建设意识、完善制度、加强课程思政等方式持续推进“金课”建设。  相似文献   

10.
金课承载着一流课程的使命,也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关于其特征和建构方法的研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目前针对金课的研究虽然相继产生了系列成果,但仍存在阐释视角复杂、指导性不足的问题。批判性话语分析作为当前常用的广告语分析方法之一,已经在教育广告语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基于此,文章采用批判性话语分析方法分别从“文本”“话语实践”“社会实践”三个维度对金课的广告语进行分析,对应回答了“建构了什么样的金课”“如何建构金课”“什么影响了金课的建构”,并且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金课建设的建议,指出未来的金课建设应当凸显课程话语的权威性、加强线上教学特征和提升课程的挑战度。文章期望通过研究为金课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强化“金课”内涵建设是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和有效路径。当前,“金课”内涵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教学思维固化、教育教学方法陈旧、课程深度难度欠缺,这导致“金课”尚缺乏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从“主体间性”的视角和教育理念入手,阐析“主体间性”教育理念对主体性教育理念的超越,这给“金课”内涵建设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借鉴。通过拆除主体性教学藩篱、创构“主体间性”教学模式、双主体间合作探究的方式方法,达到“金课”的两性一度,进而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高等教育才能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力探讨高职院校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的建设途径,以期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在充分掌握课堂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当前课堂教学中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存在的困境,从师生两个方面围绕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等多个角度进行探讨,并以经管类专业管理学课程为例,提出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构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探索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的建设路径,为高校公共课程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参考,文章以《哲学智慧与创新思维》课程为例,从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的建设基础、总体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实践、考核评价等五个方面,阐释了混合式“金课”的建设路径。实践表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及创新能力,对高校公共课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产教融合催生出职业教育混合式教学新生态。课程建设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落脚点,产教融合背景下的职业教育混合式“金课”应具备三个维度五个方面的特征:思政融合,实现价值引领;市场导向,强调职业特性;理实一体,坚持能力本位;多维互动,促进智慧生成;精准评价,优化教学管理。在教育生态学视角下,职业教育混合式课程建设主要存在“生态位”失衡,“限制因子”明显,“花盆效应”影响以及生态链不完善四方面的困境。未来需要通过完善生态系统环境、平衡生态系统结构、优化系统“限制因子”、打破“花盆效应”壁垒和遵循生态竞争机制,以更好地促进职业教育混合式“金课”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大学“金课”建设源于学生与社会大众对于水课的指责。面对“金课”建设实践日趋泛化的趋势,对其理念与逻辑的探讨很有必要。“金课”建设具有多维特征,背后主要有质量观、体验观与过程观三种理念。质量观奉行顶层逻辑,以督教为主,权力是主要变量;体验观奉行底层逻辑,以督学为主,环境是主要变量;过程观奉行实践逻辑,以督课为主,时间是主要变量。多种理念共生共存,符合“金课”建设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李其云 《英语广场》2023,(10):78-82
高校外语界围绕“金课”建设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探讨了“金课”建设的标准和关键内容,提出了基于内容依托教学理念的“金课”建设思路,为外语教学革命提供了有益的指导。该教学理念强调学生要依托相关学科知识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综合运用英语语言技能的能力。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以英语语法“金课”建设为例,尝试依托各种体裁的英语学科知识,采用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提高英语教学的实际成效。  相似文献   

17.
人工智能在会计领域的应用让很多人对“财务会计学”课程开设的必要性产生了怀疑,响应教育部要求,将“财务会计学”打造成金课更是备受质疑。分析人工智能背景下“财务会计学”金课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顺应人工智能时代和金课建设标准要求的培养目标,并对人工智能背景下“财务会计学”金课建设的内容体系进行了探索,以期对人工智能背景下应用型高校“财务会计学”金课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国家大力推进“金课”建设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金课”建设已经成为引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文章聚焦高职院校,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把握高职课程教学现状,并基于高职教育岗位技能性及职业发展性的育人特点,从价值引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以及教学效果等六个维度建立高职“金课”质量标准指标体系,并提出教师、学生、学校、企业“四位一体”的高职“金课”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9.
混合式“金课”是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变轨超车”的关键,但鲜有对其建设模型及操作路径的研究。本文构建的“3P”交互啮合模型以Mazur两阶段学习理论为基础、以课程思政为灵魂,服务于混合式“金课”建设。该模型包括知识递推(Push)、兴趣提拉(Pull)、综合实训(Practice)三大核心模块,将线上理论知识的系列视频、线下重点难点的翻转课堂和课外变式问题的实操演练有机整合为三条核心路径及课程建设路径的14个关键点,有效实现了理论基础植入、思维体系构建及行为模式塑造的三重阶段交互啮合。以“市场营销”课程为例的实践检验证明了该模型对“金课”建设的显著效果,望本文可为其他科目的混合式“金课”建设提供框架性视角及可参考、可复制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20.
张昀  付子月 《教师》2022,(14):48-50
随着“金课”概念的提出,我国各高校积极开展“金课”建设。文章作者首先梳理“金课”的发展过程及高校在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应用型高校外语专业“金课”建设情况,着重探索日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金课”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