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可见,美术素养的培养对学生健全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为了确保小学美术课程目标最大化实现,也为了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素质教育下,教师要借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价值,以确保学生在美的熏陶下成为一名具有品位的人。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21,(2):5-6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作为实现美育的有效途径,其展开有利于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美术核心素养。中考升学压力、传统固有偏见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因素导致当前农村初中美术教学普遍存在着"低效""失真"问题。文章结合日常教学实践,从有效示范教学、丰富课程资源、灵活教学手段等方面提出农村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以学生的美育活动为核心,让学生在愉悦的体验中学习美术基础知识,同时感受美、体验美、发现美、创造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整体素养.在如今的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关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更要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为这可为孩子的幸福人生扬起希望的风帆!教师努力培育的创新型人才,是全民族进步的基石,是提高未来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美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其在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提高全体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而且还要为具有美术特长、对美术有特殊爱好的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以  相似文献   

5.
"花木文化"课程建构了涵盖"基础性学科课程""选择性多元课程""综合性特色课程"三个层面的课程体系,从"艺术与审美""科学与探究""生命与健康""语言与人文""公民与社会"五大领域进行设计。在实施过程中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有机融合,做到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活动课程主题化,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儿童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美术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美术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然而在现实教育中,一些学生仍将美术归为"小三门",这势必影响美术教学质量。因此,探索一种能够激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是相当必要的。1.注重学生的差异,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每位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美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美术课程资源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丰富的资源。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培养高素质教师和积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教师应以欣赏为平台,以美育为核心,以创造为灵魂,开展利用废物创新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美术探究能力、自主学习精神以及参与环保的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提高爱国主义意识.达到让学生在生活中多角度地发现美、创造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美术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学校艺术教育是使学生提高文化艺术素养、树立正确审美观念、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广州市铁一中学积极开展各项校内外艺术教育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校园艺术氛围,取得良好的成效. 构建丰富艺术课程 铁一中学将"彩塑玩具""中国皮影戏艺术""风筝艺术"等优秀中华文化艺术纳入校本课程,开发了美术校本课程"民间...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8,(97):130-131
"学生核心素养"是当今世界整个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教材插图是历史与社会学科的重要课程资源。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以图置境""以图串文""以图解惑""以图激情""以图拓能"等策略,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美育能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激发其创新意识.美术教育是学校开展美育工作的主要途径,乡土资源是农村地区美术课程重要的教学资源.基于美育的乡土美术资源开发与利用,既有利于丰富美术教学资源,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及人文素养,让学生感受美、创造美、传承美,从而陶冶情操、滋养心灵.  相似文献   

11.
<正>美术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以及创造能力。教师可以通过美术课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断增强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综合应用能力。《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  相似文献   

12.
美术作业是美术课程、评价、学习的一部分,是美术课程发挥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体验美、表现美、创作美的重要体现。如何在“双减”背景下,体现“减负不减质,提效更增质”的效果?美术作业设计应体现层次性、创意性、开放性、情境化,减轻学生负担,增强教学实效性,充分发挥学科特有的以美育人的作用,促进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的美术核心素养形成。  相似文献   

13.
李阳阳 《考试周刊》2014,(70):175-17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美术、音乐等课程越发受到重视,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而实现综合素养的提高。农村小学的美术教学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尚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美术教师应当从自身教学、学生学习、作业设计等方面对美术教学进行创新,以促进小学美术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初中美术教学大纲》中指出,美术是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强调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  相似文献   

15.
张镭 《学子》2014,(1):36-36
【正】中学美术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在中学美术课程中,美术课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审美情趣、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美术课对学生在"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引明显。美术课往往以教师的...  相似文献   

16.
林丹丹 《科幻画报》2023,(4):271-272
美术课程是小学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程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美术知识,还能让学生了解、理解美术,提升对美的感知能力,并引导学生通过美术展现出自己心中对美的理解。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需要专注于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结合新课改的各项要求,对美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加以调整,为学生未来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小学美术作业设计是教师检验学生美术技能、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提升课程质量的重要依据,其值得教师在教学期间予以更多关注。但目前小学美术作业设计中还存在关注度不足、作业设计不合理、作业创新性差等问题,大大削弱了小学美术作业的实效性。本文从当前小学美术作业设计的问题出发,就其设计原则及具体优化措施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关注儿童整个的生活世界,赋予教育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是我们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和迫切要求。从生活中欣赏美、观察美、感悟美,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多层面来学习美术,是美术教学的新指向。教师要让美术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真正让美术教学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生活,从而提高他们的美术基本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文化教育及审美教育的美术鉴赏课,是对学生进行认识美和评价美教育的专设课程.因此,上好美术鉴赏课不但可以开拓学生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在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代清 《华章》2012,(33)
在我国素质教育改革过程中,美术课程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通过培养学生色彩及美学欣赏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为美术基础知识是美术教学的基础,是学生美术素养培养的基础.通过初中美术色彩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使学生能够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培养色彩感觉以及鉴赏力,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本文就初中美术色彩教学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0.
《滁州学院学报》2021,(5):104-108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是一种以关注学生学习成果和最终能力体现为主的教育理念。随着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步伐的推进,大学体育课程与个人、国家、社会发展的关系愈发紧密,课程的功能不仅关注学生健康水平的提高,而且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研究认为:大学体育成果导向教育课程的建设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线,横向整合课程结构,架构课程目标和能力指标循环机制;以学生逐级达成的巅峰成果为指引,评估层次递进的教学目标体系,纵向修正教学目标;以课程需求为支点,构建"课堂—社会—自我"一体化发展的课程教学系统,审视教学内容的适用性和时效性,保证教育需求与绩效标准的一致性。从而形成"学校与社会""能力与产出""个性与发展"连贯统整的课程发展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