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小学语文关于个性化阅读的话题颇受关注,尤其是在公开课上,教师为了让课堂更热闹,让生成更丰富,一味地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至于学生的观点是否正确,教师却未置可否.这种做法固然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但也容易让学生为了与众不同而说出偏离文本价值取向的观点. 另外,还有个别青年教师在解读文本时,为了让自己的教学设计标新立异,常常把自己的误读当作创意,或者偏离文本过度发挥.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教研室近几年提出的课堂教学研究主题是“关注学生学习经历,凸显文本核心价值”.《孔乙己》一课正是在这一主题引领下进行语文教学内容确定和学习策略指导而设计教学的. 一、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认识文本的核心价值,首先必须考虑学生的需求.不同年段、不同年级的学生的需求是不同的,要让学生在已知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教师对语文课程的系统认识,反映在课例设计与教学的具体行为中.教师教学行为中隐含的"课程哲学",将有助于教师解决文本的研读问题和教学技术的问题."教师即课程",即是将语文课程意识优质地体现于教学实践中. 一、观点的冲撞:精读与拓展的相互补充 文本提供的仅仅是范例,范例学得再好,如果缺少相应的巩固材料与手段,违背学生掌握学习技能的规律,还是不能提高学习效率.以往,我们将一篇文章咀嚼得十分细致,逐一喂给学生,在课堂上,学生伴随教学环节的丝丝入扣,流畅地思维,获得文本提供的知识与技能,但由于缺乏跳出文本的宽阔视野,师生都被紧紧束缚于文本,教师只顾着让学生往文本里面跳,文本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束缚学生自主学习的器具.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要让学生“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课堂该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是众多一线教师孜孜不倦探寻的。不同课文,不同班级学生主体,甚至不同的上课时间、地点,都会对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让学生每节课都保持语文学习的积极性甚至期待下一节语文课的到来,这需要的不仅仅是老师个人的魅力,更需要的是智慧。笔者总结当下众多一线教师语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方法,提出从根本上让学生思维积极主动与文本作者相碰撞并养成思维习惯乃是持久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之关键的观点,并结合具体教学实例,探讨这一"关键"在实  相似文献   

6.
一、重视预习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预习能够让学生有效地研读文本,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教师要用心关注学生的课前预习,让学生像学习语文一样对数学文本进行粗读、细读、精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只是学生在读的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开始略读的时候,浏览文本之后,要对所预习的情况有大致的了解;其次对涉及到的例题、定理等细细研读,反复推敲;再对重点内容精读,用不同的符号进行标注,对于有疑问的地方要深入思考,能借助资料解答的查阅资料,不能解答的做上问号,上课用心听讲,适时举手  相似文献   

7.
类比是学生学习与构建知识的一种重要策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语文与生活、学生情感与文本情感以及不同文本之间的类比与贯通,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走进文本,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小学语文关于个性化阅读的话题颇受关注,尤其是在公开课上,教师为了让课堂更热闹。让生成更丰富,一味地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至于学生的观点是否正确,教师却未置可否。这种做法同然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但也容易让学生为了与众不同而说出偏离文本价值取向的观点。另外,还有个别青年教师在解读文本时,为了让自己的教学设计标新立异,常常把自己的误读当作创意.或者偏离文本过度发挥。让我们来看两则案例:  相似文献   

9.
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是明显的,表现在文本解读的过程当中就是有多种观点的呈现,教学必须以生为本,因此文本解读就必须尊重学生的多元观点.从"一元"到"多元"是一种进步,如果在文本解读的过程当中过于强调多元而忽视主旨的把握,则同样是一种偏离.文章认为应当坚持"一元为魂,多元为形",只有这样才能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之上实现文本解读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0.
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读到过张志公先生的一个观点,他认为语文学习就是“带领学生从文章里走一个来回”。首先立足于话语形式理解话语意图,而且将两者结合起来;然后在理解话语意图的基础上探求话语形式,读懂两者之间如胶似漆的关系。也曾经在一次活动中听到过黄韩老师的观点,他认为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在于让学生学习文本的表达技巧、  相似文献   

11.
教材是专家设计的课程或文本,与学生理解的课程以及教师理解的课程或文本之间事实上存在着诸多不一致的看法和观点。我认为新课程理念的落脚点在于在文本价值与独特体验之间寻求平衡,即关注学生的经验和行为,充分考虑学生理解课程本身及其形成的规律,创设真正符合学生心理逻辑的学习活动,让主体在与环境交互中自我建构并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点。期望通过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的体验与感悟,诠释这一观点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2.
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是数学新课标所倡导的课程目标之一.本文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针对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观点.1.让学生参与发现与创造的必要性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的再创造.从本质上说,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自己对数学知  相似文献   

13.
中职语文课堂中的提问,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找准文本中心与学生认知的契合点,抓住文本的关键知识,纵观全局,直达问题核心,或因势利导,迂回引领,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文本主旨,或提出延伸性、突破性问题,让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激荡出智慧的火花,或启发学生,让学生们相互讨论、争辩,在讨论中获得提升.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文本的概括能力对于学生学习语文有很大的帮助。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理清文本线索,紧扣文本中心,并依据不同的文本体裁来概括文本,从而发展他们的文本概括能力,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一、以"境"唤起学习兴趣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走近文本.如在教学古诗<山行>时,我先让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每句诗中表现的各种不同色彩,然后边交流每句诗边逐句用投影出示诗句所表现的情境,叠合成一幅深秋山间美图.  相似文献   

16.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反思和批判,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课程的教学目标、教材文本的特点等,通过培养质疑意识、引导自主阅读、注重课堂对话、增强语文实践等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文本展开深入思考、探究,提出自己的问题,表达个性的观点。这样,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质疑意识得到培养,逐渐形成批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为学生的个性化、创造性学习提供条件”,鼓励学生“借助与文本相关的材料,结合作品关键语句评价文本中的主要事件和人物,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引导教师“重视学生的个性体验和独特发现”,让学生在阅读中多角度诠释文本,并进行仿写、续写、改写等再创造。这样能促使学生走上创造性阅读之路。  相似文献   

18.
实施具有内涵的建构学习可以让学生的阅读走向深入。在建构理论指导下,教师引导学生从文本语言、文本主题、文本思想等方面展开建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提升与发展,让学生真正踏上真实、完整而又深刻的语文学习之旅。  相似文献   

19.
笔者认为,巧用文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巧用文本,调动学生已有认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识字解词能力。识字解词是学生进入文本与文本对话的第一道拦路虎,旧式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早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所以我在语文教学中就要求学生自己读文,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重点指导学生以文本平台,以自己的认知经验为基础,通过多一笔、少一笔、换偏旁等方式方法促进生字记忆,并通过在文本中多次复现强化巩固,对于词语理解重点让学生在读写文中体悟、理解、阐释,最后让学生把自己解决问题方法过程向同学们汇报。这样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  相似文献   

20.
体验是学生真实经历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理解文本、感悟文本的有效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思想情感,和文本产生情感共鸣、思想碰撞,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只有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真正发生,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