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从根本上凸显了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课程的社会价值。因此在小学阶段,要充分利用学科课程中的德育资源,渗透良好品格、品质等方面的教育内容,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夯实的基础。本文从小学语文渗透德育教育的可行性、语文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内容及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将小学语文学科与德育教育相融合,从而提高学科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21,(51):94-95
为了使小学的教育与时代能够相融合,基于核心素养之下的小学数学德育教育的教学策略应运而生,它不仅能够有助于学生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同样也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教育的积极影响。文章着重探讨了核心素养和德育教育的含义、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原则、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德育渗透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处理策略,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将德育教育融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是要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德育是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主渠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机地进行思想教育的渗透,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在数学教学之中渗透德育教育。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阐述。  相似文献   

4.
小学教学中,德育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德育教育应贯穿于小学教育的各个学科以及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只有时时刻刻注重德育教学,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才能得到有效开展。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主要包括个人行为规范、爱国意识、集体意识、爱护环境意识等内容。德育教育与基础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才是我们小学教育工作的整体。本文主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分析小学德育教育的落实。  相似文献   

5.
德育贯穿于教学发展的始终,在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做好德育教育工作,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健康地成长及发展。而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小学语文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不仅在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中,有关于德育教育的内容,同时在其他学科也有德育知识的渗透。为了更好地促进德育教育的发展,本文将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分析德育教育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数学教育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德育教育内容,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新时期,教师应注重对学生个体化发展的教育,深入地反思初中数学课程与德育教育的通用性,将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进而提高他们的德育素养.本文主要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  相似文献   

7.
由于德育教育是小学生成长教育当中的核心部分,也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因此德育教育的质量和小学生的成长紧密相关。本文旨在研究分析德育教育的内涵、小学德育教学中德育游戏的研发、小学德育教学中德育游戏的应用,希望能提高帮助各位家长、师生了解德育游戏的研发过程与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对素质化教育的重视,注重发展学生的德育已经成为了小学学科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各学校希望在小学学科当中融入德育教育,使得未来小学学科德育教育一体化。如今,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教学是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德育和学科教学之间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加强小学德育与学科的融合教育教学,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而且对于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小学学科德育一体化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人格,塑造正确的价值观,替国家培养出优秀的、健康的人才。本文在简要叙述小学学科德育一体化现状的基础之上,分析小学学科德育一体化的重要性,提出一些正确进行小学学科德育一体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21,(59):4-5
渗透德育于小学体育教学,是立德树人教育任务在学科教学中的具体落实,便于增强学科的育人性,使学生通过体验教学活动,实现全面发展。尽管立德树人这一教育任务提出时间很久了,但是还有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忽视体育德育教育,或不知道如何实施体育德育教育,导致体育德育效果不尽如人意。立足此现实情况,文章将结合自身的小学体育教学经验,从重视学科德育渗透、挖掘学科的德育资源和开展德育渗透活动入手,详细阐述渗透德育于小学体育教学的策略,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借鉴。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9,(77):134-135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教学开展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初中化学教育是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内容的重要教学途径,目前在我国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过于重视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对一些化学教材中所包含的人文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和开放等问题,从而出现严重的资源浪费。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相关教育机构提出了全面加强德育教育工作,改变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让德育内容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因此需要结合初中化学教学实际,有效渗透德育内容。  相似文献   

11.
德育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优劣,而学校教育则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英语教学是整个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应该遵循“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这个总目标。因此,英语教师应积极进行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充分发挥英语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2.
<正>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当前,我国正在着力建设以核心素养为主线的课程教学体系,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优秀的品性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德育是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一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自身的学科特点,将知识教育和德育有机融合,实现相互促进。一、深入挖掘教材德育资源语文教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  相似文献   

13.
为凸显学校教育体系的德育教育价值,高中学校将"立德树人"与"健康发展"两大教育理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教育局在最新颁布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扩充了体育学科的定义,完善了其核心素养体系,将体育品德列为其中一大重要的考察内容。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教育建立体系化的德育目标,并加强高中体育教材的整体德育价值蕴含,这是促进高中体育课程德育教育的有效手段,在高中德育教育中将产生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德育教育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方法,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如何做好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建设工作,是落实贯彻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那么,为了更好地发展德育教育,本文将尝试分析德育与小学所有学科教学有机融合的策略,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和未来的主人,其自身道德素养和心理素养等,不但关系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关系国家的发展。小学德育教育应该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春风化雨的教育态度去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从小学德育渗透现状出发,对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进行了初步研究,希望对小学教师的德育教育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学科渗透是小学德育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小学德育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这种"德育渗透"意识,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挖掘德育渗透点,在各种活动中渗透德育,从而使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17.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使小学教育中更加重视德育渗透教育,这对促进小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发挥重要作用。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学科中含有诸多德育教育的素材,为德育教育的有机渗透创造良好的条件,具有教育优势。但是,教师要加强德育渗透,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不断增强德育教育成效,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水平。本文主要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的德育渗透策略。  相似文献   

18.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具有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施指明了具体方向,小学教育者要围绕核心素养对德育教育的创新实施途径进行探索,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促使学生获得全面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不仅肩负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任,也应当在学生德育的工作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以及全面发挥出小学语文教学在渗透德育教育方面的优势,是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探索与研究的课题。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1.有助于小学德育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教育目标不应仅停留在实现学生知识层次的深化与文化素养的提高方面,建立针对小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体系以实现小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同样需要引起重视。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语文教学的任  相似文献   

20.
德育是小学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作为小学的主干学科是渗透德育教育的关键。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字、词、课文学习等环节巧妙地将德育内容融于其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德育的熏陶,对学生的健康的成长有很大的作用。对于课文的学习中渗透德育教育,本研究主要论述了在介绍背景、创设教学情境、分析文中人物形象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除了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教师还应关心学生的日常表现,以巩固加强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