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培养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培养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能像传授知识一样直接"教"给学生,而是要创设机会,通过参与各种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验与内化,最终形成高尚、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我却发现,城区小学生的劳动技能普遍匮乏、劳动观念不强,很多教师只是将文化课教学的方法移植于劳动(劳技)课的教学中,再加上劳动(劳技)课课程标准的不完善及教学手段的落后,造成城区小学生的劳动技能缺乏、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不正确,因此在科学课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参加一定的劳动,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山有青 《青海教育》2023,(Z1):63-64
西宁市阳光小学通过开展劳动教育实践,将中医药文化与劳动教育相融合,打造中医药项目式劳动课程体系,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有效培养了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盲校美工课程致力于提高视障学生美术素养,将视障学生培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和残而有为的创造者。美工制作的过程,也是劳动创造的过程。盲校教师可在美工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通过鉴赏劳动之美、体验劳动之趣、探索劳动之巧,让视障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劳动精神、提高劳动能力、发展创造能力,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相似文献   

4.
初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劳动意识,形成劳动能力,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为此,要采取有力措施:一要让榜样的力量浸润学生的心田,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二要让课程赋予力量,提升学生劳动技能;三要让竞争点燃学生的热情,让学生承担劳动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劳动教育是贯彻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举措,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学途径。小学阶段设置劳动课程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参加多种形式劳动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养成良好劳动素养。当前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在劳动教育目标把握、教学活动实施等方面仍存在较多问题。文章立足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旨在探索有效教学对策,提高小学劳动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6.
高中劳技课绝不单纯是教学生学技艺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那么,在劳动技术课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呢? 一、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 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要从培养情趣入手。先让学生觉得劳技课有意思,爱参加实践劳动,然后在劳动中逐步养成他们良好的劳动习惯,并逐渐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最终实现其道德素质的提高。在培养学生的劳动情趣的过程中,要充分  相似文献   

7.
张巧玲 《成才之路》2022,(15):19-21
劳动教育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对人才的培育中发挥着劳动育人的作用.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劳动教育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等,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文章分析劳动教育的内涵,探讨应用型本科高校劳动教育的现状,指出应用型本科高校劳动教育的发展方向是构想劳动教育的远景、探索劳...  相似文献   

8.
范丛丛 《学苑教育》2023,(23):7-8+11
研究表明,中小学自我服务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结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以培养良好的劳动技能为出发点,研究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与服务意识培养的关系,从而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同时,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整合课程资源,利用、开发区域资源进行自我服务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形成自我服务教育校本课程框架;通过研究和实践运用,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劳动教育内涵出发,结合高中地理教学要求和教材内容,设置地理实践活动,在地理教学中落实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掌握劳动技巧,尊重劳动成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接班人,家庭、学校、社会需要协同推进劳动教育,让家庭成为劳动教育的起点,让学校把劳动教育与学科知识相融合,让社会成为劳动教育的实践舞台,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在学习与实践中提升能力与素养,掌握劳动技能,学好各学科的知识,把小我融入大我,实现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1.
劳动教育,包括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情感、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和劳动思维等方面.劳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劳动习惯和品质,掌握劳动知识和技能,提升劳动思维,从而适应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行知”劳动教育课程基地以劳动教育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学校充分利用地理资源优势,立足陶行知教育理念和新时代劳动教育价值观,创建鲜明的劳动教育环境,架构立体的劳动教育课程,打造特色劳动教育发展共同体,构建多元主体、多重导向的评价体系,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劳动技能,形成良好劳动习惯,确立正确劳动观念,最终引导学生有效学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13.
劳动教育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小学科学课程的探究性、实践性与劳动教育的内涵不谋而合.文章针对当前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可基于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立足教材内容,开发有层次的劳动教育主题,引导学生在劳动中认识、实践、创新,从而形成教育合力,达到劳动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李诗悦 《教师》2022,(7):9-11
当前,劳动教育与数学课堂教学脱离,是劳动教育无法真正融入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文章梳理了劳动教育在当下的新内涵与特色,分析了劳动教育在新时代的意义.基于此,通过文献研究等方法,文章作者提出从历史浸润中,把握劳动教育内涵;真情实景中,陶冶劳动的高尚情操;营造氛围,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参加劳动实践...  相似文献   

15.
《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物理课程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实现教育功能。也就是说,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初中物理而言,实验探究不仅是获取自然知识、发展能力、训练科学方法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载体。通过实施实验探究教学,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进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16.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新课程提出了符合我国教育特点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以往单一地注重知识传授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和学会做事转变;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式,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以引导学生在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那么,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17.
李均 《江苏教育》2023,(20):91-92
<正>道德与法治课程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作为建构课程的基础,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强化课程设计的整体性。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应注重学科融合,重视劳动教育工作。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合理渗透有关劳动教育的案例、理论知识内容,能够引领初中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满足教育和学生发展需求;能够增强初中生的责任感,培养其劳动精神,使他们在掌握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的同时,正确认知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主动参加劳动活动,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中,劳动教育已经独立成一门单独的学科。当下,各小学在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顽疾:重视劳动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劳动品质的锤炼,劳动意识的磨砺,劳动场域单一化,劳动方法局限化等。进阶式劳动教育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为不同年段的学生设定由低到高的劳动教育目标,在劳动场域环境、课程模式、评价体系上作出探索,努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掌握必备的劳动技能、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相似文献   

19.
从事美术教学的教师都知道,过程和方法、知识和技能、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构成了美术课程的总体目标,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学生经过学习过程,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知识技能,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态度与情感。现实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学习可以说是每一个社会个体终身要做的事情,所以让每一个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事情。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和掌握技能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技巧。文章从转变立足点、课程的实施方法两个方面着重对小学美术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与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标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教学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素养和学生能力的培养,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而劳技学科的开展主要就是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和基础的劳动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动手能力和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