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是当前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面对我国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缺失现象,应采取如下措施:加强对生命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增强教师的生命意识;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生命教育网络;开展生命教育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
“5+2=0”思想人为地将学校与家庭、社会对立起来,将学校本应承担的那部分德育责任完全推卸到了社会和家庭的身上。这一思想的提出实质上是因为部分教育研究者没有真正对学校教育认识清楚,夸大了家庭和社会影响的负面作用,并低估了家庭和社会的正面教育意义。“5+2=0”思想的提出,在客观上引起了家庭和社会对学生德育的重视,提高了家庭和社会对学生德育的参与意识,但这种对校内校外德育环境差异的极度强调,却演化成了学校德育工作者们对家庭和社会的警惕和敌视,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导致各方对学校德育的认识偏差。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要求语文教学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的语文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大语文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比较重视学校的语文德育资源,对社会和家庭的语文德育资源及其功能认识不足,使课内外联系流于表面,未触及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情感世界,难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影响有时是透过家庭来实现的。家庭语文德育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而持久的,学校语文德育如果忽视这种影响,则其教育效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因此有必要认识并…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是:不少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认识不清,多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情况不够理想,学生心理咨询的工作条件普遍较差,专业心理教育与咨询工作人员馈乏且素质不高,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偏重于学校,忽视家庭与社会的支持和配合,理论体系庞杂,没有自己的特色。基于此,应当采取相应的对策,主要是:学校教育工作者要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成共识,要培养、建立一支胜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要建立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科学运作机制,要形成全贝、全方位和多层次、多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系统比较国外家庭学校教育制度和实施经验,可以确定实施家庭学校教育的可行性因素包括家庭层面的态度(认识和信心)与能力(经济和学识)、国家层面的宽容政制与严密监控、社会层面的文化传统基因与有效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青少年生命意识的现状和开展生命教育的情况,为青少年生命教育提供现实依据,本文以广州市某中学在校初中生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的生命意识总体强烈,但仍有缺失;对生存能力有一定的认识,但生存技巧明显不足;对生命教育有一定的认识,但十分有限。生命教育的实施需家庭、社会和学校大力配合:家庭是进行生命教育的摇篮,学校是进行生命教育的关键场所,社会的关注可以让生命教育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意义和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认识。它在深化教育改革,优化育人环境,调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对青少年教育实施齐抓共管等方面,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芜湖市多年来积极探索和实践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这一有效形式,初步形成一个以块为主,条块结合,以假期为重点,延伸全年的有芜湖特色的“三结合”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8.
笔者对河南省四所普通本科院校学生闲暇教育状况的调查研究表明:目前,部分大学生对闲暇教育认识不足,对自身的闲暇生活安排不当;闲暇教育还没有引起学校、社会和家庭的足够重视;大学生在闲暇生活中的自我教育作用不足.为此,学校、家庭和社会要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的闲暇教育,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闲暇观念;学校要配合社会其他部门共同实施闲暇教育,同时要发挥家庭对大学生闲暇教育的主渠道作用;要发挥大学生在闲暇生活中的自我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燕群 《考试周刊》2009,(36):232-234
研究幼儿生存能力教育有重大的意义。生存能力教育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研究生存能力教育是社会和幼儿发展的需要。幼儿生存能力教育有很多的问题: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幼儿生存能力教育意义的认识不足;幼儿园缺乏生存能力教育的系统化课程和内容;幼儿缺乏生存意识和生存技能。这有幼儿园、家庭、社会和幼儿自身方面的原因。要改变幼儿生存能力教育的现状,必须提高各方面对幼儿生存能力教育的认识;增加幼儿园生存能力教育的课程和内容;依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提高幼儿的生存意识和生存技能;与家庭和社会配合,共同做好幼儿生存能力的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生性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家庭、学校/幼儿园和社会三方共同承担、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其中,学校是中坚和核心力量。学校除了切实提高对中小学生性健康教育的认识、彻底改善学校性健康教育现状,使其成为性健康教育的主战场外,还肩负着同家庭和社区的联络与合作的责任。一方面,学校可通过家长学校,加强亲子教育,使家长树立正确的性教育态度,掌握科学的性教育技巧;另一方面学校可通过借助社区、非营利组织等社会力量的教育作用,给青少年学生以全方位的呵护和教育。  相似文献   

11.
粮食安全事关国运民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针对粮食安全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粮食安全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粮食安全重要论述从生成逻辑维度看,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粮食安全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关粮食安全问题的精华、党的历届主要领导人的粮食安全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从实践要求维度看,关键在于坚持藏粮于技、藏粮于地、藏粮于民;从价值维度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对于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面临严重困境。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全社会关心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风气尚未形成,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出现空白点等,是导致这一困境的重要原因。对此,从整体的视角,全面改革和优化现行的社会、学校和家庭德育,应是成效之举。  相似文献   

13.
农村学校在家校合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家庭、社会以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形式占据了学生的整个生活,三者的教育无论哪个方面出现空白和偏差,都会使学生在一定时间和空向内放任自流。所以,必须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网络化建设,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整体教育效果,下面,谨从家校合作的角度谈谈自己在实践中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道德责任教育是当代大学生责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家庭、学校、社会、个体认识等因素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念的形成和道德责任感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加强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教育,在运用家庭引导、学校教育、社会影响、个体自我教育等渠道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时,注重家庭教育的导向性,发挥高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创造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水平,做到各方面的协调一致,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学校礼仪教育是学校德育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强当代学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身份认同感的实现路径。当前我国学校礼仪教育面临着学校缺乏完善的礼仪教育制度规范体系、教师对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家长忽视礼仪教育、社会对礼仪的宣传不足、网络庸俗文化影响礼仪文化的传承、东西方礼仪文化多元碰撞对传统礼仪文化冲击等诸多实践困境。加强和改进学校礼仪教育需要强化礼仪教育的学校制度体系、家庭支持体系、社会服务体系以及网络补充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6.
爱国主义教育是有目的,有系统,有层次地提高受教育者对祖国的认识和理解,加强对祖国的感情,懂得对祖国的义务和职责,培养对祖国的正确态度和行为习惯,逐步形成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和行为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结合点,也是受教育者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道德观和政治观的交汇点。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青少年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及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是学校、社会教育的基础。因此,必须重视和发挥家庭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特殊作用,促使家校同步,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对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思想状况调查基础上,深入剖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集体主义价值观认识和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加强学校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等教育对策,把培养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课堂主渠道”观点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创造素质教育环境条件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看,“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这一观点是难以成立的。实施素质教育的渠道应该而且必须是三个,即社会、学校和家庭。而课堂既不能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不能替代学校而与社会、家庭并列为三渠道。在当前学校和课堂被不切实际地赋予了各种难以承担的教育责任的情况下,就需要更多地引导人们去认识社会和家庭对于教育应该负有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孙玉昌 《家教世界》2012,(20):31-32
学校、家庭、社会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教育整体,青少年的和谐发展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和社会的影响,所以整合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和力量才能取得最佳效果,而家访则是学校和教师建立家庭和学校教育一体化的重要手段和良好渠道。家访,很好地沟通了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教育联系,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充满活力,彰显和谐的光芒,让学校教育如虎添翼。  相似文献   

20.
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学校、家庭、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最重要的是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是否有效,还要看是否能得到家庭和社会的配合与支持,尤其是家庭,因为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