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偶尔麻木     
钝感力之所以让一个人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胜出,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钝感的背后是强烈的自我认知力,或者称之为自信力.在这个浮华喧嚣的社会中,自我认知力能够让一个人冷静分析自己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关系,判断出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从而清晰地找准自己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汶川地震灾区中小学生复原力对其心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都江堰安龙镇某九年制学校学生进行复原力、创伤后应激反应和心理健康状况的测查,探讨复原力对中小学生创伤后应激反应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心理援助活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在震后一个半月时,该校学生有17.3%的人出现较严重的创伤后应激反应,12.9%的人心理健康水平较低;(2)复原力中的积极认知和信任两个维度对降低学生创伤后应激反应、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恢复具有比较大的作用;(3)创伤后应激反应在复原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需要学习力的提升,而高职学生学习力普遍不足,其中酒店管理专业受专业特点及社会认知等影响,学生学习力更显不足.对此,在基础理论课中探索提升高职学生学习力的途径与策略,已成为目前高职教学实践中一项极为重要而紧迫的改革任务.为此,以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为例,提出了一些提升学生学习力的策略,以更好地提高理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学习力是伴随一个人终身发展的能力,被视为现代人基础性的文化素质.提升一个人的学习力,有利于其成为一个善于学习,智慧学习的人.教师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开展支架式教学,有利于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生的生物学习力. 1 支架式教学形式和环节 支架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学习者对知识理解建构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支架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源自"最近发展区"理论,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支架式教学"与"最近发展区"都需要从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出发,搭建有效的学习平台,达到更高的潜在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一、教育力是传递梦想的能力 一个社会之所以要产生教育并且还要尊师重教,就是因为这个社会是有梦想的,有一个值得去实现的目标.梦想是否存在,是教育是否能够产生的前提条件.一个人如果拥有这种梦想,他对所做的事情就会产生一种内心的向往,产生超人一般的一飞冲天的热情,而受到“梦想力”触动的人,也会不知不觉萌生学习的欲望.只有热爱学习与善于学习,他才能引导学生进入这种学习的境界,一个人教育力大小,主要体现在将教师的学习热情与学习能力转化成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能力上.  相似文献   

6.
杨霞 《辽宁教育》2009,(9):15-16
社会认知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意向等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社会认知对象的范围很广,包括对他人性格的认知、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知等等.社会认知对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少年儿童正是通过社会认知了解社会并逐步融人社会.在资讯时代,大众传播媒介对人的社会认知的影响非常大,少年儿童的学校教育越来越受到书籍、广播电视等传媒观念的干扰.  相似文献   

7.
人不由自主地受到社会的同化或异化,个人的命运取决于社会的认同程度和自身对这种认同程度的反映与心理承受力。所以,在教学中要向学生强调在客观认识社会的同时,更要关注自我心理承受力的培养与锻炼。要激励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去感受作品,读出真实感受,写出真切体验,从中了解、对照、分析自己,进而提高自己。要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化解他们内心的矛盾冲突,建立平等对话的平台,让其释放情感;与其一起挖掘作品深刻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对自我精神世界的追问,并结合社会和个人现实问题加以点拨,促进他们对自我情感、情绪的正确认识及与人交往的能力,从而提升社会认知和自我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8.
当前,个别小学生因为物质生活的富有,使思想道德素质滑坡,这是不可忽视的.一种好习惯也许会影响一个人的世界观;一种好品质,也许会改变一个人的成长路.那么,作为小学班主任,怎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呢? 一、开展道德认知教育 道德认知也叫道德观念,道德认知的形成在品德形成过程中是个极重要的开端.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道德认知水平的高低必然会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因此,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就必须着手改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9.
中职学校的班级管理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核心。以优势视角介入中职学校的班级管理,通过聚焦中职生的优势与潜能,将学生问题放在具体社会情境中,重构问题意义,激活学生内在的抗逆力,重建学生自我认知,从而帮助中职生顺利实现从"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中职学生属于一个社会弱势青年群体,他们常被人贴上一些负面的标签,变为"负能量"的承载体.他们在学业自我认知、情绪自我认知、社交自我认知、职业自我认知等方面处于迷茫状态,而自我、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影响了中职学生自我认知的发展.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针对中职学生自我认知发展的问题,从积极自我、积极情绪、积极关系和积极成就提出相应解决对策,认为应该发挥积极心理教育的作用,着力让中职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促进中职学生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发掘自身潜能,发挥自身优势,唤醒自身的心理力量.  相似文献   

11.
社会无形教育效果是指社会各种环境和教育情境对学生产生的无形影响,其教育效果如何,校内的因素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一)长期以来与社会脱节的教育方式影响了学生对社会信息的接受量,限制了学生的社会认识范围。人的思想品德与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就必须让学生去充分接受社会无形教育,自觉不自觉去了解社会,认知社会。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德育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和谐社会的主体和承载,和谐社会必须以和谐主体为基石.多年来,我们致力于学生德育的探索与实践,立足于"认知与身心相结合,认知与行为相统一"的和谐德育原则,构筑了以学校为导向、以社区为平台、以家庭为桥梁的"三位一体"和谐德育体系,呈现出学生德育的整合力、辐射力和渗透力,奏响了学生和谐德育的乐章.  相似文献   

13.
情境是一个人在进行某种行动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人们社会行为产生的条件[1].从认知的角度看,情境可被视为人的认知活动的信息来源.数学情境是含有相关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情境,同时也是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它不仅能激发数学问题的提出,也能为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提供相应的信息和依据.创设数学情境,就是呈现给学生刺激性数学信息,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启迪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产生认知冲突,诱发质疑猜想,唤醒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从而激活课堂,使其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与研究性学习的课堂.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习力已经成为学生乃至未来每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提升学习力已经成为当下教育改革和学生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通过理论研究与调查分析,进一步厘清学习力的概念,剖析学生学习力现状不佳的背后成因,提出了培养学生学习力的策略和方法。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相似文献   

15.
认知偏差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人们在相互接触和交往的过程中,对他人形成印象时所产生的误差。社会认知是人们社会行为的基础,所以,认知上有了偏差,人的行为也会随之出现差错。在学校里,师生之间的交往同样受社会认知规律的影响,特别是教师,如果对学生发生认知上的偏差,就会影响对学生的态度、情感。教育和教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一种文化行为,文化力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文化力的创建需要良好的教育环境作支撑.因此,学校应为学生提供最佳的生态环境,即建立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高度协调的生态校园,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建设生态校园,即从生态视野去审视和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理念.  相似文献   

17.
<正>思辨力即一个人的辨别思考能力。培养学生思辨力,对于他们理性思考人生价值和启迪行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道德与法治学科强调的思辨力,是指基于初中学生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状况,对生活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推理论证、价值选择和自我校准等综合性思维能力。现以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框"关爱他人"为例,探索在传授教材知识的同时,设计思辨问题、创设思辨情  相似文献   

18.
<曼斯菲尔德庄园>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认知的失调造就了主人公范妮这个人物形象,她的蜕变有自己主动的有意识,也有被动的无意识.同时,新的认知的建构和完善彻底改变了范妮,使她成长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曼斯菲尔德庄园的主人.维持无效信念所造成的社会趋同是一个社会的产物,而不是某一个人或一些人的错误.这种社会对人的反作用总是影响着一个人的心理发展,左右着一个人的思想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19.
高等学校的任务不但是把大学生培养成有知识的人,更重要的是把大学生培养成有"知性"的人,知性是一个人悟性的基础,是一个人创新能力发展的前提。在大学生的知性培养需从以下方面进行:一是注重在知识的教学和学习中培养学生对"理"的讲解和认知,二是注重知识的"全面性",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系统认知;三是注重实践动手环节,培养学生的操作认知能力。大学生知性操作认知能力的环节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实践、学习社会实践,还有就业实践和创业实践等。  相似文献   

20.
自尊是指一个人在对待自己的态度中表现出的对自我价值的判断.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自尊是一种社会需求,人们对它的需要超过了物质和生理方面的需要.作为自我系统的核心成分之一,自尊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自尊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整个人格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作为起中介作用的人格变量,自尊对学生的认知、动机、情感和社会行为均有重要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