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教师群体的文化资本积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教师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基本的价值不但凭借文化知识的生产创造与传播而且通过整个高校教师群体文化资本的积累加以体现.本文则从布迪厄文化资本的基本概念入手,结合高校教师群体的身份特征,从教育、权威、市场三个维度对高校教师文化资本的再生产做探析,进而理清高校教师群体文化资本积累的基本形貌,为加速知识分子文化资本转化、促进社会发展建设提供必要的研究支持.  相似文献   

2.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是时代的重要任务。作为研究"高深学问"的大学,应该自觉主动参与到文化大发展的建设之中。高校教师是文化的生产者与传播者,是推动文化大发展的主体,因此在文化大发展中,高校教师的角色定位与自我身份建构非常重要。自我与他者的双重认识、教书与育人的主体间性、育己与育人的内涵建设是关涉高校教师角色定位的重要方面。文化大发展为高校教师再次定位自己的角色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场域,而高校教师将这种角色的双重定位落到实处也必将利于文化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3.
由于从工业社会到后工业社会的历史转型,国外学界对于知识分子研究的视域及分析路径发生了重大变化。目前,关于知识分子的定义主要存在三种维度:职业功能、心理动机以及行动场域。传统知识分子研究的核心是描述及解释知识分子的意识形态,在影响因素上可归纳为结构分析、历史传统分析两种理论框架。在知识社会背景下,新一轮的知识分子研究重心逐渐从意识转移到行为,关注知识分子的知识介入功能,即如何对社会生活发生作用,产生了场域理论、网络分析、定位理论等分析路径。知识分子研究视域的转变是二战后西方社会经济文化变迁、知识分子群体变化、知识观念转型的综合后果,新的研究视域也为国内外知识分子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了布尔迪厄的知识分子场域来说明知识分子现在的困境。知识分子的角色被祛魅了,面临着与媒介、权力、金钱的依赖与抗争。知识分子在文化符号暴力的今天,应该对身份确认和反思,坚持知识分子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朱墨的官场小说,对文人型官员在知识分子传统“士”之精神与官场权力地位的角逐中,如何建构身份问题进行探讨。这些人物形象各异,却有着相似的官场人生际遇。从身份上来看,他们都完成了从知识分子到官场人物的转变,嵌入了权力机构;从精神特质上来看,在官场“场域”中,他们仍葆有知识分子的种种特质。在二者的胶着紧张状态中,知识分子以“智”为依托的人格理想已訇然失性。然而,从知识分子身份到官员身份的蝶变之后,却又伴随着隐忧。  相似文献   

6.
高校教师创新行为是学校创新氛围与个体交互作用的结果,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有助于厘清学校创新氛围与高校教师创新行为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学校创新氛围显著正向影响高校教师创新行为;知识创造在学校创新氛围与高校教师创新行为中发挥调节作用,教师知识创造的效果越好,学校创新氛围越能激发其创新行为;知识创造的调节作用部分通过高校教师知识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得以实现。学校场域内含于整个社会场域中,政府和学校需通力合作,着力为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此外,教师个人亦应进行自我学习,通过知识吸收能力的提升,将知识创造内化为创新行为的支撑条件。  相似文献   

7.
基于高校教师身份认同出现危机这一问题,探讨了教师身份认同存在的问题,审视了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进而为教师对自己的身份认同,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提高高校教师对自己身份认同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赵树理是一位有着农民、知识分子、革命者三重身份的作家,其创作历程呈现出作家本人对自我身份认同叉矛盾的复杂情感。在这种情感的反复纠结中,以知识分子身份为主导进行创作逐渐成为一种自觉,赵树理由此也完成了一名现代知识分子的人格自塑。  相似文献   

9.
厘清高校教师专业身份概念对于促进高校教师自主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在对身份及专业身份等基本概念的解析基础上,分析了高校教师身份涵义及其专业性和特殊性。对高校教师专业身份的认识,涵盖了外界对高校教师专业资格的期待,也包含了高校教师个人对其工作的理解、对自我意义和自我价值以及相关社会地位的认识和感知。高校教师专业身份区别于中小学教师的特殊性来源于高校社会职能多元性、高校教师资格认定的特殊性,以及高校培养对象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0.
知识传递者的角色定位为我国乡村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乡村学生的知识学习及乡村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保障。但这一角色定位也存有淡化乡村教师“乡土色彩”,对乡村学生既有文化身份及其教学价值体认不足,其作为乡村场域中的知识分子身份地位日渐式微等问题。乡村教师从“知识传递者”走向“文化建设者”,使其增强对乡土文化的感知理解及与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培养乡村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认同感,发挥作为乡村知识精英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1.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高校教师的重要职责与使命。高校教师对自身身份认知的偏差成为其立德树人的困境根源。破解高校教师立德树人困境,高校教师既要正确认识自身身份公务性与专业性并存的特点,也要正确理解立德树人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推进高校教师立德树人可以从促进立德树人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相融合,构筑提高高校教师立德树人认知的法治基础,构建高校教师立德树人协调机制,推动教师培育体系进一步完善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高校教师职业声望沉浮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高校教师职业声望下降的原因,反思高校教师作为知识分子和育人的角色应该承担的社会职责,提出应从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知识分子角色意识以及规范高校管理体制方面重构高校教师职业角色以提高职业声望。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小说中,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相当多的作品都呈现了知识分子自我的身份认同与革命、与民众的密切关系,并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种身份认同存在一个逐渐演变的轨迹:"五四"及20年代前半期体现为自我认同,在认同中又有危机;大革命前后及30年代体现为革命认同,在认同中又有左倾;抗战及四十年代则体现为人民认同,在认同中又有困惑。总之,知识分子自我、革命、人民是我们理解现代知识分子小说的三个关键词,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特定历史时期的中国知识分子形象以及精神特征,体现了知识分子身份的不同与地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宜宾学院学报》2016,(9):120-125
话剧《驴得水》以知识分子群体为描述对象,将故事发生的场域抽象地放置于民国边远山村,在"知识分子理想"的包裹之下活现出一幅曲线救人的图景。当堕落过程被抽丝剥茧地呈现之时,知识分子群体的身份面目、现实选择及精神困境也便赤裸裸地显影于世。这不仅仅是对某些知识分子的道德批判,更是对为堕落提供"温床"的社会环境辛辣嘲讽。  相似文献   

15.
认为企业导师具有高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专家双重身份,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践中呈现出深刻的身份认知困境,表现为自我认同的“知行分离”、处境身份认同的“交往疏离”、专业身份认同的“名实偏离”的“三离”状态。指出可从本体论、关系论、结构论三个层面阐释企业导师的身份认同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纾解身份困境的策略:赋权增能,推动企业导师能力建设,使其“知行合一”,达成自我身份认同;以实践课程、工程项目为纽带构建实践共同体,使其“交往融合”,达成处境身份认同;完善企业导师职称评定、聘任制度,使企业导师“名实相符”,达成专业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6.
作家既是物质个体又是创造主体,在文学场域中的地位及作用举足轻重。他们是文学生产的原生力,也是文学机制的核心枢纽。然而,目前学界却对作家身份关注不足,作家的身份构型在文学研究中仍不清晰。在分析作家的历史、定义和身份后,我们可将作家身份构型分为知识分子与游荡者构型两类。  相似文献   

17.
延安时期的文艺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指知识分子问题,而此时用来指称知识分子的称呼有文化人、文艺工作者、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些称呼的变化,不仅折射着中共知识分子政策的变化,同时也反映着一代知识人文化身份体认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18.
高校教师"编制"问题已经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高校教师编制管理制度作为人事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直接影响着现代大学制度改革。从本质上讲,高校教师编制管理和高校的组织特性密切相关。高校作为一个具有社会公益性的学术组织,又直接影响着教师的组织身份属性。在高校人事编制管理从单轨制向双轨制转变过程中,高校教师的身份认同面临着组织身份多样化和认同疏离的现实困境,呈现出个体身份认同和社会身份认同双重不清的状态。因此,创新高校人事编制管理制度,确立高校教师作为学术人的职业身份属性是促进高校教师身份认同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知识管理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阐述了对知识管理的认识,分析了在高校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培训中对知识管理的要求,从组织、个人和技术工具等三个层面论述了高校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培训中的知识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20.
知识分子身份意识是指在身份定位上具有知识分子角色的自我认知,即对自己的角色行为、角色使命、角色追求和角色生存方式等具有知识分子的自我体认。大学教师具有知识分子的外在形态和成为知识分子的无限可能性。但是,大学教师在教学中的实然表现与知识分子所追求的价值旨趣是根本悖离的,而根源就在于大学教师知识分子身份意识的缺失。为此,应该通过践行"以人为本"的价值理想、建构"课堂共同体"、提升理性批判意识等策略,唤醒大学教师的知识分子身份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