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乡村女教师群体是扎根乡村教育的中坚力量,推动了乡村教育的发展,展现了女性特有的教育韧性。建国以来,一大批教育电影关注乡村女教师的生存生活状态,通过艺术的手法塑造了立体丰富的乡村女教师形象。研究发现,影像记忆中的乡村女教师在师德师风、职业劳动、角色地位等维度有其突出表征和多元体现;教育电影在对乡村女教师形象塑造中表现出映射社会价值倾向、记录时代演变烙印、揭示社会教育动力的路向旨趣;但教育电影中乡村女教师形象的塑造具有同质性,未能整体呈现出乡村教育文化变迁,在乡村教育振兴大背景下,应该适度增加反映乡村女教师形象的教育电影数量,深度描写乡村女教师在乡村社会中的角色,精度凸显乡村女教师在性别上的独特价值,审慎评析乡村女教师的命运。  相似文献   

2.
女性的教育参与,体现出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的社会价值,体现出为女童发展树立榜样的教育价值,体现出女性潜能全面开发的发展价值。调查发现,乡村女教师人数在教师总数中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但县镇学校女教师所占比例大,乡村屯学校女教师所占比例小:乡村女教师担任学校领导职务的人数少,即使有,也多担任学校中层干部或副职;女教师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充分,教育参与意识弱,参与能力有待提高。为提高乡村女教师的教育参与度,应当从法律、政策、社会文化以及教育资源分配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提起乡村教师,人们往往会联系到女性,联系到乡村女教师,这在我国曾经深入人心。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大部分乡村学校的男教师比例更高。2002年,笔者参与的调查发现,越是偏远地区,男教师的比例越高。在2004年"全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基础调研"中,女教师的比例仅占全体的45.7%[1]。近年来,乡村女教师的比例不断提高。北京师范大学郑新蓉教授领衔的特岗教师调研显示,2011年特岗教师中的女教师比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高校女教师生活、工作、心理、价值实现与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实证调查发现:高校女教师身心健康状况总体较好,但职业压力较大;婚姻满意度较高,对家庭较依赖,交往网络不宽泛;工作能力强和职业认同感较强,但对公共性活动的参与度不高。根据以上特征,高校应关注女教师的身心健康与权利保护,提升她们对学校公共事物的主动参与性;创造公正的工作环境,帮助女教师提升自身人力资本以实现其职业理想;成立各类自愿团体,拓展女教师的关系网络。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吉林省某县乡村女教师的个案访谈为依据,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指导,从社会性别视角探讨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的状况,揭示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建构一个有利于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的性别文化和社会环境,推动乡村女教师社会价值的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梦"为背景,视教书育人为人生坐标,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是高校青年女教师努力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贡献的价值理想主题。通过对厦门高校的实证研究,探析制约青年女教师自我价值实现的因素及其成因,把"中国梦"融入悦纳自我、挑战自我、完善自我和成就自我的四个进阶,是高校青年女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7.
分析2010—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中乡村女教师事迹的报道,可以将主流媒体文本中对卓越乡村女教师日常生活空间、职业生活空间和专业生活空间的描述概括为12个主题情境,分别是艰苦环境中的志坚行苦、困难境遇下的无私奉献、师生彼此守护的心的港湾、熟人社会中的人际和谐、师资匮乏境地下的全能教师、挤占日常生活的爱岗敬业、亦师亦亲环境中的爱生如子、为了成"人"的因材施教、放弃选择的为爱坚守、言传身教中的精神赓续、繁忙之余的专业提升、助力青年教师成长的专业引领.12个主题情境对"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形成了差异化的回应,即对"有仁爱之心"的强调和对"有扎实学识"的忽略.以"仁爱之心"为底层结构、以精神升华实现卓越是主流媒体所展现的乡村女教师成长的文本范例,这种文本范例因最能合理化我国当前乡村教育情境而得到社会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边远地区300名在职中小学女教师的职业压力基本表现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影响边远地区中小学女教师职业压力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边远地区中小学女教师职业压力普遍较大,24.1%的女教师体验着重度的职业压力。(2)边远地区初中女教师在职业压力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小学和高中女教师;主科教师在考试压力和工作负荷方面压力显著高于副科教师;班主任教师在考试压力和工作负荷方面压力显著高于非班主任教师。(3)部分女教师面临家庭与事业发展的双重冲突,尤以研究生学历女性为最。(4)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是缓解教师职业压力的重要前提,增强自我职业压力管理能力是缓释教师职业压力的关键策略。  相似文献   

9.
乡村女教师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她们身上既有职业女性的特征,又带有鲜明的乡村妇女特征。乡村女教师的生涯发展受制于社会性别的规约,在生涯发展中处于被动地位,甚至失声和失语。当前,应建构有利于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的性别文化和社会环境,使乡村女教师摆脱性别陈旧观念的规约,走向解放,体现乡村女教师自身的生命意义与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本土化发展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应然趋势."城市取向"教师发展的牵引使乡村教师呈现出不自觉的脱离乡村实体转向城市的趋同化发展趋势.解决乡土性被遮蔽、主体性被隐匿等问题是实现乡村教师本土化发展以稳定乡村教师队伍的首要任务,需要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发挥乡土社会的文化优势、地缘优势以及动力优势,实现文化、科技、教育的有效联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本土化发展的路径是:凸显乡村教师发展的主体性,增强其乡土文化认同;激发乡村教师学习本土文化知识的能动性,增加本土化教育经验;增强乡村教师的互动性,使其厚植教育情怀;把握乡村教师的职业敏感性,重塑其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回顾黄石教育学院25年办学历史,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述了教育学院在基础教育工作中的地位,为进一步发挥教院的独特作用,提出了关于教师专业化和校长职业化培训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学校管理精细化,有助于学校管理迈上科学、规范与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实施精细化管理可以更加完善课堂教学环节,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3.
高校女教师由于工作、家庭、生理的原因有着巨大的压力,受霍桑实验中访谈实验的启示,建议对高校女教师实施访谈制度,可以让大家减缓压力、发泄不满、寻找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教师和学校均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随着广西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全区民族乡村女教师队伍规模在不断壮大,整体素质明显提升.但是传统文化的式微、去性别化的制度安排以及身份焦虑、职业生涯阻隔等因素,也在阻碍着乡村女教师队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对整个农村教师队伍的要求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让农村教师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笔者针对农村教师现状,就如何使农村教师专业化更好地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作为“传统的现代女人”,高校高学历女教师有着强烈的自我发展需求、主体意识和成就动机,但在沉重的学术压力面前她们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作为“现代的传统女人”,未婚的高学历女教师往往面临“结枷陛剩余”的境地,已婚的高学历女教师则在事业与家庭之间作着“鱼与熊掌”的艰难选择。多种角色压力归根到底是由于传统社会期待与现代价值追求的冲突,疏解这些压力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推进社会性别文化的良性发展,高学历女教师自身也要对自我作理性认知,提高对不同角色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农村教育质量与低年级学生就近入学之间的矛盾,论证一种滋养村小的城乡统筹教师管理创新机制。认为从多层面建构城乡统筹教师共同体,寻求一种多方共赢的联系,可以吸引优秀年轻教师农村任教,缓解基层农村教师缺乏专业发展机会,英语、音乐、美术专业教师长期结构性缺失等问题,而疏通城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是农村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农村中小学教师评价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教师评价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活动中起到监督指导和约束激励的作用。在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评价在教育、教学管理中一直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但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分析了教师评价的产生及现状。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地调查,对中国人口流动中一种特殊的流动主体及其流动中的重要问题——农村女性以婚姻的方式迁入城市的适应问题进行了研究,深入分析了农村媳妇在城市社会中的家庭生活适应、社区生活适应以及工作角色适应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探讨了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在多层面上帮助她们更好地适应自己的城市新身份,提升和改善她们弱势地位的可能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