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是完善思政教育体系、提升教育效果的必然要求。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教学内容侧重点、课程性质、教学方式方面虽然不同,但是二者的最终目的都是立德树人,因而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广大教师只有准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建构同向同行的思政教育体系,进而发挥协同育人效应。  相似文献   

2.
<正>在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政课程发挥主渠道作用,其他各类课程同样肩负重要使命,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一方面,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立德强调培育学生道德品质,树人则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之成长为符合国家与社会要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立德至关重要,直接决定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走向.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3.
同向同行是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育人根本通路。“同向”是育人前提,是育人根本遵循和依据;“同行”是育人目的,是育人实践理路和条件。思政课程是思政育人的“主渠道”,担负育人主导地位,而课程思政是实施思政育人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育人价值引领,两者同向同行共同构成学校思政育人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4.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理念的提出,是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分析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机制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二者同向同行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作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理念与新实践,肩负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课程思政的提出,是高校教育理念变革、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必然要求,而思政课程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渠道,两者同向同行有其特定的价值意蕴。从个人层面来讲,有助于培养时代新人;从高校发展来讲,有助于确保高校办学方向;从民族层面来讲,有助于实现教育强国。因此,为促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而行,要坚持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注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并强化思政课程对课程思政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合力育人成效,各高校大思政建设正在着力推进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协同育人体系。课题组在国际商务专业开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改革实践,提出了“三位一体”建设框架。其核心是“专业思政目标+课程思政目标+单元思政目标”的三级一体同向目标体系,其落实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导”的三位一体同行教学设计,其保障靠“院党团委+学工线+教学线”三线互动配合。为了保证建设成效,实践中要着力于应对建设基础、建设特色和建设难点三大挑战。  相似文献   

7.
8.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目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前提是明确课程思政背景,目标是把握课程思政方向,核心是挖掘课程思政元素,重点是实施课程思政路径。  相似文献   

9.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都将立德树人作为最终目标,在育人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两者存在共同的价值引领,具有不断完善的内在动力。新时代高校要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进行铸魂育人的供给侧改革,推动教学方式创新,增强文化认同,实现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10.
11.
坚持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三全育人"的重要途径.为了正确地、自信地全面推进这一教学改革,有必要立足古今中外全面考察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理论基础.通过梳理可知,古代中国形成的德教至上、和谐教育等优秀传统教育思想,国外先进教育理论特别是系统科学和协同学的合理内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系统观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列宁的课程教育观、中共领导人关于学校教育教学的有关论述,各门课程的学科教学理论的有关内容,共同构成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深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我国教育工作新形势,提出了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重要课题。在“大思政”格局下,要以“同向”为出发点,以“从同向到同行”为贯穿主线,以“同行”目标为落脚点,立足思政课程的引领价值与课程思政的拓展价值,明辨两者之间由“显性”到“隐性”的关联意蕴;立足任务、课程、实施、环境“四维体系”,明晰“同向”对“同行”育人横向广度、纵向深度、内缘温度、外缘效度由“量变”到“质变”的作用机理。要以“价值论”“要求论”“原则论”“动能论”为贯彻索引,筑牢政治“红线”、制度“基线”、内容“脊线”和工作“战线”工程,明晰由“应然”到“实然”的实践路径,为深入推进“同向同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发展借鉴。  相似文献   

13.
大学物理电磁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电磁场的基本理论体系和科学素养.通过将电磁学知识和思政教育内容相融合,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实现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结合.学生在掌握电磁学知识的同时,实现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实现知识技能培养与道德素养培养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促进时代新人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遵循育人规律深化课程改革的迫切要求。准确把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从凝聚“育人共同体”主体力量、扩大优质思政资源供给、创新教学方法手段、强化组织领导和机制保障等方面,努力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是将思政教育渗透高校各专业课程的一大全新举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屋建瓴,审时度势、把握规律,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对文艺工作和文艺工作者作出重要论述。在新形势背景下,自觉践行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才培养理念,积极探索舞蹈艺术类院校必修课中国民族民间舞剧目课程思政改革的有效途径,达到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同向同行的目的,势在必行。如何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中国民族民间舞剧目课程教学内容中是教育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新时代赋予专业课程的新要求入手,分析了专业舞蹈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思路与策略。  相似文献   

16.
民乐合奏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实践演奏、音乐审美等多方面、多层次的素质与能力,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音乐的兴趣和情感,为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奠基,天然附着思政教育的基因。民乐合奏教学落实思政教育的基本思路有:选择的作品需是具有极高艺术性和思想性的“双料经典”,做到技能训练落实要点、精神引领润物无声,并在互动学习平台不断丰富“同向同行”的素材。  相似文献   

17.
王虹 《江苏教育》2023,(13):17-20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两山理论”为“景观设计实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学理逻辑。“景观设计实务”课程要按照艺术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全面规划、循序渐进、以点代面,提升艺术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18.
推动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建设的重要命题,本文通过分析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内涵,以厘清其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从政治引领、教书育人和立德树人三个层面,剖析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内在逻辑关系。探讨“同向同行”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根源,力图从内在导向契合互融、育人理念相辅相成、育人队伍着力点解释解决相关问题。研究目的在于探索解决相关问题的有效路径,以实践促进改革,用改革完善育人。  相似文献   

19.
20.
刘捷 《教育评论》2022,(11):97-103
“大思政课”是持续推动学校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路径,具有大宗旨、大方向、大内涵、大形式,需要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然而,各类课程融入思政元素与思政课程借力各类课程存在思政课和各类课程功能相混淆的疑虑、课程教育政治性和学理性难以统一的困惑、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知识性与价值性双向关联不足的担忧、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难以有机结合的顾虑。与此同时,“大思政课”背景下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面临各学科相互认识不足、学科教学目标不同、学科建设人才不足、学科教材不足、学科综合应用方法不足等问题。建设“大思政课”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现实路径,需要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共筑信念信仰、共建制度、共育人才、共制教材、共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