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旅游行业及城市化的发展,尤其在十八大以后,生态建设、乡土文明的重要性提升到了历史新高度,国家倡导要积极发展旅游民宿。我国各地以主体文化产生创造力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又为民宿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价值,开启了人们挖掘本土文化、向往自然生态的度假模式。国内各大城镇近几年发展的乡土民宿在不断地升温,特别是受台湾文创类设计及经营的民宿的影响,有着历史文化古迹的村镇又为旅游民宿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本文以本土福州永泰嵩口古镇开发民宿为例,展开基于文创理念下乡村民宿的改造与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为例,基于全域旅游的视角,通过分析西双版纳发展全域旅游的优劣势,提出西双版纳发展全域旅游及产业转型升级的策略,旨在为解决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旅游发展、市场无序竞争、旅游产品雷同等问题以及促进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安徽省巢湖市为例,阐述了该市以旅游志愿服务为主要职责的社会组织发展状况及其参与该市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现实情况,探究如何引导社会组织发挥在旅游志愿服务中的作用,进而提出对策建议,为进一步提升全域旅游发展的水平和成效、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加快建设生态绿色的山水名城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秉持生态文明理念,加快乡村旅游建设的步伐,是党的十九大对统筹生态文明和美好乡村建设给出的明确方向。文章在铜陵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的调研基础上,结合生态文明理论,探究了铜陵市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并为铜陵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5.
分析城乡统筹发展时代背景下文化生态型乡村重构的问题所在,指出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的碰撞是文化生态型乡村发展的外在驱动力,即打破城乡二元结构,链接城乡一体化发展。本文认为文化生态型乡村因势利导顺应外在发展的动力,结合乡村旅游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进行乡村空间的特殊重构:表象物质景观保持原有风貌,与自然和民俗浑然一体;内涵物质空间以提升功能为主,适合现代城市居民旅游的需求;并以乡村旅游项目策划为切入点,凸现乡村性,规划建构乡村意象空间。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游憩和旅游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游憩空间布局是影响城市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对常州市城市游憩空间现状进行探讨,分析常州城市游憩空间建设上所采用的方法,来进一步论证城市游憩空间系统的整合。  相似文献   

7.
民宿是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的住宿设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地文化的“活化石”,二者有共通之处。承德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七家温泉村有丰富的温泉资源,温泉民宿数量基数大,将其二者融合,不仅有利于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也能提升民宿的文化品位和精神内涵,推动当地旅游业及经济的发展。本文分析了七家温泉民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的现状,针对融入数量少、层次浅、角度单一生硬等现状,从温泉民宿景观、饮食、旅游购物、娱乐以及温泉民宿的“研学游”设计等方面提出非遗文化与温泉民宿深度融合的旅游开发路径。  相似文献   

8.
发展乡村旅游,是贯彻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从乡村旅游的发展阶段、乡村旅游发展的地理分布、乡村旅游的空间结构、乡村旅游的开发投资主体、乡村旅游的产品类型等方面阐述了扬州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现状,针对发展模式中开发的盲目性和无序性、开发投资和融资渠道的单一性、产品类型模式的雷同性等问题,提出在选择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时应注重社区和村民参与的开发模式、注重有政府参与的投资模式、重点打造有地方特色的产品类型模式,从而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大国和第四入境大国。如此快速的发展意味着对旅游人才需求旺盛。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与体系处于摸索阶段,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的初步探索是:优化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构建优秀的教师专业化教学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对旅游扶贫的基本内涵进行了阐述,对旅游扶贫的几种重要开发模式的科学性进行了讨论,对旅游扶贫项目实施的操作流程进行探究.其中重点对以社区主导的旅游扶贫项目进行了研究,并对社区主导模式的设计与开发进行系统的分析.最后以宏村旅游扶贫项目的实践实施成果为例,对社区主导旅游扶贫模式的优越性和科学性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扶贫是一种典型的"造血式"扶贫,它以贫困地区特色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政府扶持和社会参与下,实现乡村旅游扶贫综合带动效应。本文通过分析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解析安徽省宿州市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的现状,进而发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乡村旅游扶贫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前,随着美丽乡村建设步伐持续加快和转型升级,乡村规划设计、乡村文旅产业、乡村生态修复及环境空间设计等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以上领域人才缺乏愈发凸显.在此形势下,基于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视角下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并全面服务于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是目前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树立"重实践、强技能、提升教育教学质...  相似文献   

13.
2016年宁夏成为全国第二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本文以宁夏首府银川为例,通过构建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系统指标权重进行确定,然后依据耦合协调理论对银川市2001-2015年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5年银川旅游经济效益指数呈现递增趋势。生态环境指数在2001-2010年呈很缓慢的下降趋势,但是2011年下降非常明显由0.5546下降到0.1984之后在2012年下降到最低点0.1189,随后呈现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在2001年-2010年呈现递增趋势,由濒临失调阶段上升到初级协调阶段,2011-2013年呈现下降趋势,在2013年降低到轻度失调阶段,之后呈现上升趋势,至今已达初级协调,两者的协调度有了明显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改革与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以近几年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例,从旅游管理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定位、旅游管理课程模式构建、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培养途径模式等几方面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创新,以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技能为目标,以校内模拟实训室为基础,校企合作办学为重点,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实践再次证明:资源是基础,客源是关键.基于二者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是一个区域乡村旅游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本文从资源特征、客源类型等角度探讨了珠三角五大类乡村旅游类型--田园风光游、农园科普游、地域风情游,乡村度假游和景区农家游的发展模式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举措,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路径。乡村旅游依据利益相关者主导地位的不同可分为内生式发展模式、外来资本式发展模式。以两种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竹泉村和阿者科村为例,以乡村振兴的内容出发,从产业、文化、人才、生态、组织五个方面比较分析两种发展模式产生的不同影响,认为内生式发展模式对乡村振兴的社会效益高于外来资本式发展模式,村民更易获得幸福感;外来资本式发展模式对当地政府的税收收入贡献高于内生式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内高职旅游专业实习模式落后,实习基地基本以校内实习基地和国内旅游企业为主。难以适应国际旅游市场环境和行业需求。文章对高职旅游专业实习模式的创新进行了粗浅研究.构建了高职旅游专业“六方合作、双管齐下”的海外实习基地模式,以期与国际接轨,打造国际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宁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多样,包含的遗产项目丰富。但是到目前为止,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水平实际效果较差,开发与保护的模式单一,仅限于保护传承人模式和传统节日庆典模式。旅游节庆作为一种新的旅游产品形式与非物质文化的融合,为宁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提供了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三圣乡红砂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通过了解三圣乡红砂村(以下简称红砂村)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发现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相应的解决方案,以达到推动红砂村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同时为四川省其他地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与数据整理法相结合。研究结果:红砂村虽然拥有较成熟的旅游系统但仍存在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季节性强烈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通过市场问卷调查方法对扬州城市居民乡村旅游市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扬州市民乡村旅游需求旺盛,出行目标明确,但目前市场上尚缺乏符合人们需要的旅游产品。因此得出要有针对性地开发适应市场需要的旅游产品、要结合新农村建设来加强乡村旅游点的配套设施建设和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促销等三点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