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理解重点词句;2.培养学生适当提高阅读速度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教学过程师:“开国大典”这一天是中华民族最辉煌的一个节日。这一天,中国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今天,我们学习第三课,请齐读课题。(生齐读)师:大家预习了课文,谁能说说课题的意思?生:一个国家创建时举行的盛大的典礼。师: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大典盛况的?生A: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也就是先写大典前,再写大典中,最后写大典后。(师板书)生B:课文是按时间顺序…  相似文献   

2.
一、识题触"道"师:(板书课题)请大家读读课题,这个题目有点文言的味道",之"的意思就是"的"。什么是"自然之道"呢?说说你的理解。生:自然之道就是大自然中蕴含的道理。师:好。这个"道"除了理解为道理,还可以怎么理解?生:我觉得是大自然的秘密。师:有意思,大自然的秘密,看不见,摸不着,但却真实  相似文献   

3.
<正>一、课堂实录[问题导入]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师:汉语言文字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掌握和正确运用汉语言文字是我们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十分讲究炼字,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想好了的同学举手发言。(多媒体显示)你认为填入哪个字能准确地体现诗题中的"早"字?早梅齐己(唐)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枝开。生1:用一个"独"字最能体现诗题中的早字,因为"独"就是独一无二的意思,在这里就是没有第二只梅  相似文献   

4.
【教学片断】师:(板书课题)谁来说说,怎样读这首诗的题目?生:要注意停顿和重音。师:说得好。请你上黑板标出停顿和重音。(生标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班齐读)师:文有文眼,题有题眼,题目中最关键的一个词就是题眼。谁来说说诗题中哪个词最关键?  相似文献   

5.
一、引入新知(师出示“我爱府学”知识竞赛成绩表)第三小队第一小队第二小队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第5题注:表示得10分,表示扣10分,表示得0分。师:过两天我们学校将举行一次大的活动。为了配合这次活动,五(1)班举行了“我爱府学”知识竞赛,这是比赛的成绩表。观察一下,从这张记录表中你能知道什么?生:有3个小队参加比赛。生:一共测试了5道题目。生:表示答对一道得10分,表示答错一道扣10分,表示没有回答得0分。师:大家能表示出每个小队的最后得分吗?(举起表格)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3个小队的最后成绩记录在这张表格中。(生独立完成,然后…  相似文献   

6.
<正>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使用图形直观,笔者现就分数除法的教学,谈谈肤浅的感受。片段一(笔者听取的一个教学片段):出示题目:小刚家九月份用水12吨,比八月份节约1/7,八月份用水多少吨?师:读题,想一想,这题的单位"1"是谁?生:九月份的用水量。师:是吗?生:八月份的用水量。师:九月份比几月份节约1/7,几月份就是单位"1"呀!所以,单位"1"是什么?生:(似懂非懂)八月份的用水量师.现在我们观察线段图,通过线段图来寻找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板块一]开门见山,揭题解题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第24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诗——(生读课题)师:诗题比较长,共有九个字,要读好它,停顿很重要,请再读一遍。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师: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生:这首诗是写早上走出净慈寺送别林子方的事。师:你从哪儿知道了这是在早上发生的事呢?生:晓就是早上的意思。师:理解非常准确,那么是谁走出净慈寺呢?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过程】一、揭题导课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我和祖父的园子。二、聚焦"小孩子"师:首先,我们就来瞧一瞧这个小孩子。(出示活动要求,并指名朗读)1.自由朗读课文第3至12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让你看出文中的"我"就是个"小孩子"?画出相关词句。(请你注意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描写我"动作"的词语)  相似文献   

9.
正(课前讲"罗斯福保守秘密"和"周总理妙答外国官员"的机智故事)一揭题释题师:今天,宋老师要带大家去认识一位很会说话的小孩,愿意一同前往吗?——(出示课题"杨氏之子")他是谁?(生齐答"杨氏之子")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生:杨氏的儿子。生:姓杨的女人的儿子。不对,应该是姓杨人家的儿子。师:对的,在这里"氏"是姓氏的意思。杨氏之子就是杨家的儿子,杨家的儿子就是杨氏之子。师:(指名两个男同学)你是——(生:李氏  相似文献   

10.
案例内容《用数学》练习课(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1~22页练习四3~7题。)案例描述〔片断一〕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20以内的加减法,不知道同学们掌握得怎样,老师想通过口算比赛来检查一下同学们掌握的情况,敢试一试吗?(生:敢。)请翻开课本第21页第3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师:开始。(约1分钟后,老师喊停。)师:你们做了几道题?生1:我做了5道题。师:这是一条信息。(板书:已做)没做的有几道题?生1:没做的有7道题。师:这又是一条信息。(板书:没做的)一共有几道题?生1:一共有12道题。师:这是第三条信息。(板书:一共有)你们能不能根据这三条信…  相似文献   

11.
饶海峰 《江西教育》2011,(11):35-35
<正>【片段】师:这篇课文有些字是比较难读或难写的。我想请同学们来当当小老师。请你拿出笔,把这些字在书上做好记号。(生准备)师:可以交流了吗?谁先来当当小老师?生:我觉得"剖鱼"的"剖"比较难读。师:这样就是小老师了吗?想想平时老师是怎么教的?生:下面我领读,"剖","剖鱼"的"剖"。(其他学生跟读)师:你不抽查一下吗?生(笑):请你来读。(指名读)  相似文献   

12.
教学片断再现:(苏教版第九册《艾滋病小斗士》) 师:谁有不理解的词语提出来. 生1:"轩然大波"是什么意思? 师:我们怎样来理解这个词语呢? 生2:可以通过查字典来理解. 师:那请大家查字典,谁找到了告诉大家.(片刻后) 生3:老师,我找到了,就是"比喻大的纠纷或乱子". 师:现在大家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了吧,请大家将这个词语的意思写在书上,"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啊.  相似文献   

13.
教学片段: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听说大家的计算能力很强,我想检验一下,敢比一比吗?生:敢!师:(出示课件)请口算下面各题。5+15=14+26=18+12=11+39=42+38=15+5=26+14=12+18=39+11=38+42=师:同学们做得很棒!你们有什么发现吗?生1:得数都是整十数。生2:上一题的得数和下一题相同。生3:上一题的加数和下一题的加数相同。生4:按得数来分,可以分成5组,上下两题为一组,  相似文献   

14.
师:大家一定熟悉这样一句广告词———联想1+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联想的特点是什么?生:由此及彼,由甲及乙……从一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其他事物。师:注意,这里有两个要素:一是“与之相关”,二是“其他事物”。请思考:由“绿”会想到什么?生:植物、春天、希望、青春。生:唐诗“春风又绿江南岸”。师:好。修辞中的比喻就是利用联想来完成的。什么是想像呢?生:将已有表象加工改造成新形象的思维过程。师:对。请大家根据圆的外形特征进行想像。(随即板书“圆”)生:皎洁的满月,明亮的眼睛。生:高高的石拱桥,地动仪,圆周率。师:修辞中的比拟就是靠…  相似文献   

15.
正村子的后面是山。山坡上有一片茶树。茶园里不时传来采茶姑娘欢快的笑声。——《月亮湾》第3小节【教学过程】师:读完了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老师,什么叫"不时"呢?师:谁已经理解这个词语了?请告诉大家好吗?生1:"不时"就是不停地,不断地。生2:也可以说是经常地。师:你们两个说的都对。"不时"也就是时时,随时。你们懂了吗?  相似文献   

16.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再过几天是什么节吗? 生:元旦,也就是新年。 师:我们要举行新年联欢会,还要把教室布置得非常漂亮,大家说好不好?请大家想一想,怎样布置?  相似文献   

17.
"9加几"的教学片断:师:请9位同学站在台上,6位同学站在台下。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生1:台上台下一共有几位同学?生2:台上同学比台下同学多几位?生3:台下比台下少几位?师:今天我们重点研究一下一共请了几位同学来做游戏。生1:老师一共请了15位同学做游戏。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相似文献   

18.
一、"雨"字切入解诗题(出示金文"雨"字)师:这是一个古字,猜猜看是什么?(生脱口而出"雨")师:你们是怎么猜到的?生:字的形状很像我们现在的"雨"字。师:这就是汉字的特点"。雨"和"诗"是很有缘分的,古往今来的无数诗人为我们留下许多风情万种的"雨"。这节课咱们  相似文献   

19.
一、学习目标的动态生成——"问题让学生提"例如:这题就是一个典型的图文结合题.为了培养孩子的审题习惯,做到"读"得细致,我逐步出示信息,并在其中逐步渗透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师:从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生1:我知道了有4个小朋友在做灯笼.师:那我们一起看看,他们做灯笼的时候碰到了什么问题了呢?  相似文献   

20.
课堂实录家长1:用英语说出"去过超市"。学生1:went to the supermarket.家长2:用英语说出"洗过衣服"。学生2:washed the clothes.家长3:请拼读出动词take的过去式。学生3:T-O-O-K,took……反思在常规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师与生或生与生为常见的双边关系。而该教学片段中的人物主角却转化为家长与学生,家长抽签读题,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