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很明显.大部分孩子的错误都是因为单位“1”找不准所致。笔者认为导致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应该追溯到“分数乘法”单元中例3的教学。  相似文献   

2.
很明显,大部分孩子的错误都是因为单位1找不准所致.笔者认为导致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应该追溯到分数乘法单元中例3的教学.例3的教学如果不扎实,对于分数应用题的后续学习将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4.
在日常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帮助学生找准单位"1",效果较好。1.理解本质——在理解分数的意义中找准单位"1"的量。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先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白哪个量被平均分成若干份,哪个量就是单位"1"的量。如:红花是黄花朵数的5/7,是把黄花的朵数平均分成7份,红花的朵数相当于这样的5份,所以,黄花的朵数是单位"1"的量。2.挖掘补充——在补充扩句中找准单位"1"的量。分数应用题中一些关键句子没有明确告诉"谁"的几分之几,隐去了单位"1"的量,需要教师教会学生分析并补充。如:工地运来500吨沙子,用去了2/5,需要扩充为"用去了  相似文献   

5.
小学阶段所学的分数应用题,题型复杂多样,加之有些题中的单位“1”不固定,不统一,常常给解题带来不便。如果抓住单位“1”的使用方法,进行合理转化,解答起来便很容易。下面结合教学实践与感悟,谈谈单位“1”的妙用。一、固定的单位“1”这类题目,单位“1”在题中的出现有多处,这几处的单位“1”是一致的。例1有一根绳子长32米,第一次用去全长的14,第二次用去全长的20%,还剩下多少米?分析与解:根据两次用去的分别占全长的“14”和“20%”可知,把这根绳子的总长“32米”看作单位“1”。先求出还剩下全长的(1-14-20%=)2110,继而就可求出还剩下(…  相似文献   

6.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而分数应用题的教学又是应用题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不易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也比较混乱。其实小学分数应用题可以分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是多少这样三大类。教师只要引导学生能正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  相似文献   

7.
曾读过有关用“靠近法”找分数应用题中的单位“1”的文章,很受启发。文章中举例说明了用“靠近法”可以使学生很容易地找到单位“1”,而且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在学生普遍认为分数应用题难学的现状下,这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探索。但数学问题千变万化,对分数应用题的不同表达方式,死套“靠近法”也会出现错误,对此笔者有以下认识。  相似文献   

8.
解答分数应用题与设定单位“1”有关,善于灵活地设定单位“1”是解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许维瑞 《甘肃教育》2011,(22):84-84
在小学分数应用题的解答过程中,离不开对单位"1"的分析和利用。正因为我们可以把一段路、一群人、一堆煤、一批货物等等这样的整体看做单位"1",所以我们在求以上不同整体的几分之几时,就不得不对整体与部分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加以分析。在我们所解答的分数应用题中,基本上可以分为单位"1"已知和单位"1"未知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找准分数应用题中的单位1、比较量以及比较量的对应分率,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一般情况下,学生对基本的分数应用题尚能定出单位1,而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中常常出现几个不同的单位1,遇到  相似文献   

11.
听一位年轻教师执教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教师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法,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学,然后安排围绕出示的教学目标,阅读课本讨论理解,再交流学习体会,相互提问答辩。在学生相互的问答中,一个学生提出了极有深度的问题:自然数1与单位"1"相同吗?应答学生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有意思的是教师也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让学生"课后再继续讨论"。我估计这位教师可能对于这个问题没有思想准备,担心回答有误而采取了缓兵之计:一方面继续"依靠"学生自力更生,另一方面留下后续教学引发思考的玄机。在没  相似文献   

12.
在解答复杂的分数(含百分数、下同)应用题时,经常会遇到标准量不一致的情况。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就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标准量的“转化”训练,使他们能够找到一个解题所需要的标准量,以此与题中的已知条件相对应。如果说找准单位“1”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那么进行单位“1”的转化则是解答复杂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提了。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对学生进行训练的。 一、换一个量作标准且的练习 1.甲数是乙数的,乙数是甲数的。 2.男生比女生多25%,女生比男生少。3.女生比男生少20%,男生比…  相似文献   

13.
认知分数应用题单位“1”转换的规律,掌握转换的技巧,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学生会找错单位“1”?并不是学生缺乏找单位“1”的技巧,而是我们的分数应用题教学出现了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确的巧换单位“1”是迅速解答小学数学中较难的分数应用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分数的概念,而且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16.
17.
在解答较复杂的分数 (百分数 )应用题时 ,准确地把握单位“1”是正确理解数量关系、正确布列综合算式的一个关键。下面举几个例子。例 1 饲养场有鸡、鸭、鹅共 75 6只 ,其中鸭的只数是鸡的 47,鸡的只数是鹅的 438倍 ,问鸡、鸭、鹅各有多少只 ?由题意可知 ,分率 47的单位“1”是“鸡的只数” ,438的单位“1”是“鹅的只数”。因为单位“1”不一致 ,这两个已知分率也就不可能进行合并和比较。因为 438=358,就是说 ,鸡的只数是鹅的358,所以 ,根据分率的意义 ,鹅的只数就是鸡的835 。这样一来 ,两个分率的单位“1”就都是“鸡的只数”了。接着 …  相似文献   

18.
事物的特性有它的内涵和外延,它的价值在于人的利用。单位“1”在分数阶段,作为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随时体现着它的价值,单位“1”是解决分数应用题的切入点,是纽带……灵活地运用单位“1”,充分发挥其在解题中的作用,将大大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学生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19.
数学思维能力在学生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对分数应用题中单位"1"的转化,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