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度洋海啸后,“如何面对天灾”成了热门话题。有人说“天灾不可抗拒,就像人类无法逃脱死亡一样,没必要再抗灾”;有人说“敬畏大自然是科学常识,否认这个常识就是反科学”;有人说“天灾”要“抗”,要在“同天灾斗争中捍卫人类的根本利益”……作为县(市)报年龄偏老的“新兵”,就用七年前的一次写作经过,谈谈我对抗灾新闻的一点体会,聊充创作谈。  相似文献   

2.
印度洋海啸后,“如何面对天灾”成了热门话题。有人说“天灾不可抗拒,就像人类无法逃脱死亡一样,没必要再抗灾”;有人说“敬畏大自然是科学常识,否认这个常识就是反科学”;有人说“天灾”要“抗”,要在“同天灾斗争中捍卫人类的根本利益”……作为县(市)报年龄偏老的“新兵”,就用七年前的一次写作经过,谈谈我对抗灾新闻的一点体会,聊充创作谈。1998年夏秋之交,百年罕见的水灾席卷我国南北,几乎条条江河堤岸告急。那时,我刚去“副镇长”之职进入仙桃日报社,因为较熟农村工作,我便赴“天河垸”抗洪。我出生水乡,然而,“天河垸”外的天上雨和…  相似文献   

3.
阅读报刊,经常会在一些文章的标题中见到“de”,例如“邻桌 de 你”、“令人忧虑 de 图书馆”。对照上下文字,不难猜出这里的“de”指的是“的”。尽管如此,我还是对这个“de”感到费解。将“的”写成“de”,其理由可能是“de”是“的”的拼音。不过“de”也是“德”、“得”、“地”的拼音。你说“de”是“的”,我为什么不能说“de”是“德”呢?汉语拼音不能代替汉字,这是常识。现在有人向这一常识“叫板”,看来  相似文献   

4.
“群众高兴地说..一”“干部战士深有体会地说……”“大家激动地说……”“工人们信,二百倍地说.”:.”“同志们满怀豪情地说·….“学生和老师们异口同声地说……”“男女老少不约而同地说“一” 每当看到报纸上这些描述群体的各式“说”的报道时,我心里总不觉生发出一种别扭感. “大家是不是就这样说的?”稍懂街闻写作常识的人看了这样的报道,都会产生如此疑问.稍加分析,就不难看出其中的破绽:每个人的思想认识、思维方法、观察生活的感受以及年龄、身份、职业、文化素养等各不相同,说出来的话怎么能够“众口一词”、‘异口同声”?这些只…  相似文献   

5.
话说“说”     
“群众高兴地说……”“大家激动地说………每当看到报纸上这些描述群体的各式各样的“说”的报道时,我心里便不觉生发出一种别扭和不踏实之感。“大家是不是都这样说的?”稍懂新闻写作常识的人看了这样的报道,都会产生如此疑问。其实,稍加分析就不难看出其中的破绽:每个人的思  相似文献   

6.
当下,“自主创新”已经成了人们议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尤其是电视媒体,不论是为了落实上级下达的任务,还是为了扭转收视率的颓势,工作内、外言必称“自主创新”。词典解释“自主”是“自己作主”;“创新”就是“创造革新”。有人说“自主创新”是“能够为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创造出有价值的、前所未有的全新的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还有人说“自主创新”就是“原始创新”,有不依赖他人、从头开始的含义。看来“自主创新”就是要原创、要开先河、要从头开始。不论物质产品还是精神产品,“自主创新”都需要创新者独自跋涉、拓荒垦野、绞尽脑汁…  相似文献   

7.
“有限”与“无限”的启示遇衍滨有一次,儿子问我:“宇宙是有限还是无限的?”我说:“当然是无限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常识。”他说:“那有本书上怎么说宇宙是有限的呢?这跟学校学的哲学书上说的也不一样。”我让他把那本书找来。原来那是一本讲天文学特别是现代...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在青年时期曾写过一句诗,“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意思是说,要想写好文章,不靠别的,全凭自己的真功夫。就新闻写作而言,除了应具有一定的文字基础外,还包括发现线索、深入采访、提炼主题等;下笔成篇后,还要上修右改,千锤百炼。通讯员有句口头禅,叫“报上见豆腐干,要流三天三夜汗”。这话虽夸张了一些,但也道也了写稿辛苦的真情。别看报纸上一块小文章,也是作者付出汗水的结晶。如果作者没有写文章的真功夫,想见报怕没听那么容易。因此,作为通讯员,专业也好,业余也罢,只有不断地通过努力学习,挖掘新…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在青年时期曾写过一句诗,“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这句诗对我们业余写稿人来说是莫大的安慰,联想到我们这些业余写稿爱好者。写了稿子不见报。心里总感到难过。笔者自己就深有体会。“发出去的稿件,十天个把月不见稿,心里想,哎,出不来了,这篇稿子又被抢毙了”,心里总有一股说不出的感觉,其实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应当加以克服。 “文章得失不由天”,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想写好文章,不靠别的,全凭自己的真功夫,就新闻写作而言,除了应具有一定的文字基础  相似文献   

10.
我觉得我们在书的“畅销”和“畅销书”问题上存在着一些混乱认识,因此想说一说这个话题。有人一提到“畅销书”就频频地摇头;意思是说真正的好书难以畅销,而‘畅销书”却没有好书。这么笼统地说话,恐怕不行。  相似文献   

11.
“爱书人”的梦陈金川1963年的中国,刚刚摆脱三年天灾的浩劫,就出现了人口爆炸的奇观,据统计,仅这一年就猛生了2600万人!而我这个生长在豫西山村、黄河岸边的农家孩子,就是其中之一。不知是受天灾的影响,还是父母遗传的缘故,我生来就比较瘦削,长到175...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个新闻写作爱好者。近一年多来,我发稿虽不多,但几乎篇篇都命中。有人说我写稿扎实,把握性大,我想,这大概也要归功于我的“资料库”和“信息网”了。我深刻地体会到,作为通讯员,没有自己的资料库是不行的。除了有丰富的知识和娴熟的写作技法外,我想,资料库恐怕就成了通讯员的一大“资本”。我的资料库包括:  相似文献   

13.
时下盛传“好处”之说:摇摇笔杆儿,有“好处”;(口努)(口努)嘴儿,要“好处”;跑跑腿儿,捞“好处”;“不给好处不办事,得了好处就办事”。每闻此说,我心头甜酸苦辣一古脑儿冒出来,真不是个滋味。比如说吧,余本无官无职,小小一名编辑匠而已,每发人家一稿,就有人问:“你小子得了他什么好处?”业余时间,帮人家写点家信、指点怎么写文章之类,也有人追问:“你得了什么好处?”好处、好处,开口闭口就是好处。果真是人人都在为“好处”而活着吗?我当这为人作嫁衣的编辑几十余年矣,照“好处论”者之说,早就该腰缠万贯了。何至今日仍如此穷酸,连一身像  相似文献   

14.
小的时候就听老爸讲,长大了要有出息,以我朦胧的常识,出息就是出人头地,就是要出名,要大家都知道你。因此,我成天异想天开,绞尽脑汁地想要折腾点事出来,上学时常冒充是名将之后或者大肆鼓吹自己,放学就疯疯癫癫地学当时流行的济公,结果适得其反,不仅遭到众人的白眼,而且很挨了老爸一顿臭骂,说:“你小子别给我丢人了,小心我打断  相似文献   

15.
谈“识见”     
有人问我,怎样做好一个新闻记者?我做了五十多年的新闻记者,但说到做好,是邈乎远矣,还差很大的一段,所以很难回答这个题目。不过积几十年的经验,一个新闻记者最重要的,恐怕还是识见。有了识见,才能向“做好”的道路跨过去。识是知识、认识、常识之谓。有人说,人获得知识只有两个方法,即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其实不对,至少也不全面,实际上,人的知识更多来自书本,受于教育,因为书本是前人经验的积累,而教育才可以使人起到“化性去伪”的作用,一个新闻工作者,知识愈多,本事愈大。这是过去事实证明了的,将来也必然如此证明。但一个新闻记者所要求的识,还不是一般的识,  相似文献   

16.
为人在世,“人缘”不可不讲。余虽临知天命之年,对“人缘”亦极不善于琢磨,以致招来许多的不便。诸如有人造访,人家尊重记者、编辑这个崇高职业,说奉承话吹捧话特别刺耳,对此我觉得不快,往往冷眼相送,于是好友说我不会处理“人缘”,将贻后患;有人为求方便,或掩饰什么问题,带着隆重的礼物来说情,对此我婉言拒之,于是有的说我不知趣,“人缘”不好;平日对上级总爱说几句有“针对性”的意见,不喜欢哼哼哈哈,对同事也疏于交游,于是有人认为我不圆多角,不懂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有人说“新闻是历史的底稿”。总之,新闻“存”久了,就成为历史。然而,有一种“新闻”却非常特别,不是为了公开报道公众传播,只是为极少数人“通消息”。在中国特色语境中,这种“新闻”叫“内参”。重要的是,“内参”受到的限制不能说没有,但比一般意义上的“新闻”却要少得多。所以,当经过几十年“冷藏”后,这种具有特殊价值的新闻开始“解冻”,便是格外珍贵的昨天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到现在,再有人问我“该怎样搞定感情问题”,我只好说不知道。我只知道有一种心态是必定会雪上加霜的,就是“工具化”  相似文献   

19.
在编稿中,常会遇到稿件中说“绝话”、写“绝事”的问题,如“某村修建了一座平塘,该村从此就不怕旱灾了”;“某村种了一块甜玉米,当年就脱贫了”,等等。这些“绝话”,读者是很反感的,不光要责怪作者“说瞎话”,还要说:“报纸竟瞎吹”,引来很不好的社会效果。 那么,为啥会出现“绝话”呢?我以为有以下种种原因: ——为求反差,不顾其他。有人觉得用反差笔法写稿,是非明显,容易发表。于是,在写一个企业变化时,往往把企业现任领导者写得如何精明强干,而把前任领导者贬得一无是处,以此来衬托现任领导的能干。稿子还在编辑桌上,“麻烦”就跟来了。  相似文献   

20.
有位编辑同仁问我:要是叫你去打仗,你是希望做个快枪手好呢,还是做个准枪手?我问:何谓快枪手?何谓准枪手?他便解释说,就像打敌人,快枪手是指不经瞄准,“啪”就打出去,不管是死是活,反正敌人是被打着了;而准枪手呢,则指经瞄准,“啪”一枪打中要害,敌人便被打死了。我略一迟疑,说:当然要做快枪手啦,一枪一个多痛快。“那么,比如我们写新闻作品又如何?”我说:同理。话虽这样说,但过后仔细一考虑,这样回答未免有失偏颇。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