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拟从音乐与诗的结合以及词体自身的发展演变中来审视李清照的《词论》。通过对历代有关李清照《词论》评论的梳理,李清照《词论》与北宋词坛创作风气关系的检视,以及歌、词、诗三者相互影响的分析,重新解读李清照《词论》,进而指出李清照词”别是一家”说的主要贡献,与其说是通过对苏轼等人以诗、文为词的批评而明确了词在风格及表现手法方面的特殊性,倒不如说是通过强调词在声律方面的特殊要求,从格律化的角度加速了词体文人化的进程,为词最终走向一种可以与诗并列的文学样式在体制上率先垂范;至于其负面影响,也并非如先前不少学者理解的那样是束缚了词的发展,而在于从另一个方面促成了词对歌的背离,使之趋于案头化和书斋化。  相似文献   

2.
林淼 《生态文化》2011,(5):45-45
孙业文,吉林省人。系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林业作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多年来,有多部作品在多家报纸和刊物上发表,获多项奖励。近日吉林人民出版社发行了《业文诗词》。收录作者近年来所创作的古体诗、格律诗及词共183首。与此前出版的《业文新诗选》为作者诗作当中的姊妹篇。  相似文献   

3.
因晋代潘岳作<悼亡诗>三首悼念亡妻,后世遂以"悼亡"作为丧妻的代称,悼念亡妻之诗(词)称为悼亡诗(词).本文认为这种说法存在问题,因为就本人阅读所见,明代有六位女诗人作有以<悼亡>为题的悼夫诗.这说明"悼亡"并非悼妻的专称,也可用于悼夫.  相似文献   

4.
诗是以美的形式愉悦人的精神,以爱的形式感染人的灵魂。李岩作为林业企业的工会主席,在大力推进企业化的同时,以其火辣辣的情感和妙语巧思,编织成一首首诗的七彩画卷。这一首首诗又带有浓郁的森林气息,也不乏大森林的浩荡之势。  相似文献   

5.
胡秀春 《文化学刊》2009,(2):168-172
古典诗词中,男性视角观照下的女性形象都是作为男性的附属品来写的,是男性言说的代符号,因此呈现出普泛化、类型化的特征。例如晚唐“花间”词中出现的大量“代言体”作品,其中的女性形象并不是作为主体呈现的真正的女性,而是男性欲望和审美的客体。而李清照则在她的词中塑造了中性化的真实的女性自我形象,体现出女性作者冲破男性强势话语的胸襟。  相似文献   

6.
两宋是词体建构定型的主要阶段 ,词体观是两宋词学批评中的核心问题。词体这种配合燕乐而歌唱的音乐文学样式 ,在其产生之初其内部就存在着音乐性和文学性、娱乐功能和抒情功能的内在张力和矛盾 ;正是词体的这一内在矛盾决定了词体的发展必然是“建构论”的 ,亦即词体的本质属性是在宋代文人词和民间市井词的雅俗分流、互动及词体文学创作和批评间互动的动态运动中 ,以“尊体”为目的导向 ,建构发展以至规范定型的。两宋词学批评中先后出现了“破体以尊体”和“分体以尊体”两种推尊词体的阐释思路和意向 ,前者以苏轼的“诗之余裔”说为代表 ,后者以李清照的“别是一家”说为代表 ,它们构成了宋代 (文人 )词体建构的两个维度。终两宋 ,文人词虽然主动疏离了民间歌场 ,但未尝脱离音乐本身 ;在词体观念建构中 ,宋人并未以脱离音乐为尊体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7.
自汉魏六朝始,"庭院"作为文学意象出现在了诗中,但作品并不多;至晚唐时期,受时代背景影响,"庭院"意象在诗中的运用多了起来。在五代词中"庭院"意象出现的频率则更高。一方面是花间词人写女性的闺阁生活,离不开"庭院"意象的运用;另一方面是南唐两位词人赋予了"庭院"意象更为丰富的内涵,使"庭院"意象在词中形成的意境更为深远,且使词的题材更为广阔,为后世诗人、词人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正又到杭州满城桂花飘香的季节,想起了李清照在杭州写的一首词《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这首词的大意为,病后已经稀疏的两鬓又添白发了,无力外出,只能躺在床上透过窗纱看看残月。用沸腾的汤水煎豆蔻,没有兴致做分茶。靠在枕上读书算是一种闲适,以为门前的景色因为下雨而比平时好看。整日默默陪伴着我的,只有那窗前的木犀花(桂花)。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词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但鉴赏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又复杂的活动。真正鉴赏出一首诗(词)的内涵和美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鉴赏者需要认识理解字面意思,了解诗人诗作背景并用艺术的眼光进行鉴赏,才能发现诗词中蕴含的美和内涵。  相似文献   

10.
敦煌曲子词《菩萨蛮·朱明时节樱桃熟》与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一个创作于唐末,一个创作于南北宋之交,分别对应了词的初创期和兴盛期。同为抒写女性闺怨的思妇词,二者都从贵族女性的视角进行创作,却在情感上一个直白,一个含蓄;意象上一个明丽,一个淡雅;艺术手法上一个重在白描,一个重在用典;塑造了一个娇憨,一个清雅的女性形象。两者的比较反映了词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特征,也展示了词作者的个人风格,尤其是李清照可谓女性本位言情,而不是代言体,所以对于词作情感的表达更为真切深沉,符合女性心理。体现了思妇词的初创与成熟的典范映照。  相似文献   

11.
一、澳門文學發展歷程如果從1386年趙彥方調任香山縣令吟詩作文算起,澳門文學已經有600餘年的發展史了。據李德超《中國文學在澳門之發展概況》統計,在1386-1946年的560年間,曾經有136位作者發表過有關澳門的各類文學作品528篇(首)。這個數字當然是不精確不完全的,因為整個  相似文献   

12.
孔子与辩证思维——读《论语子罕》末章随笔孙玉章一孔子捍卫辩证思维在《论语子罕》末章的一首古诗中,使我从反面见到了我国古代辩证思维传统的辉煌。这首古诗文是: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此诗的主旨,是以委婉的诗句来反对辩证的思维方式,称辩证思...  相似文献   

13.
朱生豪是中国翻译莎士比亚作品较早和最多的一人,但他也是一位文学创作者。他的作品可以归纳为诗、书信和小言三大部分。少年情怀的诗朱生豪的文才从诗歌开始展露。1927、1928、1929年,嘉兴秀州中学校刊《秀州钟》上分别刊载了朱生豪写的三首诗歌《城墙晚眺》《柳荫中》《雨丝》。这是现在找到的朱生豪最早的习作。  相似文献   

14.
自古有“女儿如花”之说,花与女性有不解之缘。“一代词宗”李清照的易安词里有大量的写花之作,词家丰富多情的内心世界外化为对花的格外关注与热爱,她的少女时期、少妇时期、嫠妇时期,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与花的开谢荣枯相暗合,通过咏花写花抒发自珍、自爱、自信、自怜的写意人生。李清照“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的气魄,使之登上文坛一流作家宝座。  相似文献   

15.
夏彩玲 《职业圈》2007,(9):62-63
自古有"女儿如花"之说,花与女性有不解之缘."一代词宗"李清照的易安词里有大量的写花之作,词家丰富多情的内心世界外化为对花的格外关注与热爱,她的少女时期、少妇时期、嫠妇时期,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与花的开谢荣枯相暗合,通过咏花写花抒发自珍、自爱、自信、自怜的写意人生.李清照"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的气魄,使之登上文坛一流作家宝座.  相似文献   

16.
夏彩玲 《职业圈》2007,(5S):62-63
自古有“女儿如花”之说,花与女性有不解之缘。“一代词宗”李清照的易安词里有大量的写花之作,词家丰富多情的内心世界外化为对花的格外关注与热爱,她的少女时期、少妇时期、嫠妇时期,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与花的开谢荣枯相暗合,通过咏花写花抒发自珍、自爱、自信、自怜的写意人生。李清照“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的气魄,使之登上文坛一流作家宝座。  相似文献   

17.
清代诗歌中,在人们熟知的蒋士铨《京师乐府词十六首》之三《象声》以外,还有不少描写"象声"与"口技"的作品,为我们考察口技这门民间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史料,具有特殊的文献价值和重要的文化意义。这些诗歌作品本身,以及相关的写作背景等等,都值得我们予以认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苏轼词的革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以诗为词",抒写自己的理想与抱负,表现慷慨豪迈精神或表达人生感悟和哲理。从农村清新风光中,再现淳朴风情。把词推进为诗,且灵活多变,在音律、语言体制上进行创变,使词提升为与诗同等的文学地位。其二是"豪放词宗"。苏轼有意识地将词的题材拓宽并打破晚唐以来低沉的词风,表现积极向上,成为"豪放派"的开创者,对词史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为著名的女性作家,她也被后人奉为婉约词之宗.在她的大部分词作中都或多或少地渗透着或表现出愁苦忧郁的情调.文章将按照其创作的分期来探究其词产生忧郁情节的原因以及具体表现,并最终分析了由这种特殊的忧郁所产生的美感.  相似文献   

20.
杜文博  许飞  庞小艳  申锋 《职业圈》2008,(15):130-131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为著名的女性作家,她也被后人奉为婉约词之宗。在她的大部分词作中都或多或少地渗透着或表现出愁苦忧郁的情调。文章将按照其创作的分期来探究其词产生忧郁情节的原因以及具体表现,并最终分析了由这种特殊的忧郁所产生的关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