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下面是《教学参考书》上未曾提及或提而不详的有关资料: 一、供教师掌握的几条注脚: 1.“昨天收到十日来信,知道那些书已经收到,我也放了心。”“昨天”,指1936年4月14日。“那些书”,指在1936年4月2日鲁迅给颜黎民的信中说到寄去的两本书,并一本苏联班台莱耶夫的中篇童话《表》,一本杂志和一本木刻画《引玉集》。  相似文献   

2.
<正> “崇高”一词,《辞海》释为“雄伟、高大”,或“高尚、伟大”,进而查阅各类汉语词书,未见超此藩篱者。辞书家、学者大抵从伦理学观念去阐释其义,尊崇人的崇高理想、崇高精神、崇高节操、崇高行为,颂扬那些光照千古为振兴  相似文献   

3.
《诗》、《书》、《礼》、《乐》、《易》、《春秋》,始称作“六艺”,后尊为“六经”,。“六经”为孔子所编,或孔子曾编过“六经”。这是我国历代诸多学者经过反复考证所得出的结论。尽管“六经”没有完整地流传下来,其中《乐》已失传,《易》、《书》、《礼》经过曲折离奇的过  相似文献   

4.
《文学教育(上)》2011,(11):157-158
“2011首届途书盛典暨2010中国十大途书颁奖典礼”日前在北京举行,中国首个“途书排行榜”出炉,评选出来的“十大途书”是:韩寒《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郭敬明《小时代2.0虚铜时代》、艾米《山楂树之恋》、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星云大师《舍得:星云大师的人生经营课》、  相似文献   

5.
<正>《教育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教育学辨析》一书(下文简称《辨析》)是怎么来的,时间跨度有多长?对于一位著作颇丰、跨度较大的学者而言,弄清《辨析》成书的原委始末,或可帮助我们走进(近)陈桂生的精神世界。《辨析》果真只有“辨析”这一条“明线”吗?是否尚有其他“暗线”?陈桂生教育学辨析的旨趣究竟何在?以下略谈笔者阅读《辨析》的感受。  相似文献   

6.
刘歆撰《七略.诸子略》,一如其父之所谓“九流十家”,称纵横家为“其中可观者”之一。然而,后世学者对此多持异议,或以为“纵横家只有口才而无学术”;或以为《战国策》只是纵横家社会活动或政治活动事迹的记载,它本身不是一家学说。欲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思想文化流派,就必须找到指导他们言行的理论纲领。如果我们将《战国纵横家书》的出土和《鬼谷子》书与战国纵横家联系起来,则可以说明纵横家作为“一家之说”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山海经》研究50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海经》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是一部“奇书”。最晚从晋代起即有学者研究该书。近 50年来 ,在《山海经》研究中 ,参与人数之多 ,学术活动之活跃 ,前所未有。中外学者在研究中对《山海经》性质的认识有“神话”说和“信史”说两大派。在全体矢志于《山海经》研究的中外学者的不懈努力下 ,其研究的终极成果 ,必将为全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寻找一本书     
曾经听过一场名为“寻找一本书”的讲座,主讲人是位从美国留学归来、小有名气的青年学者、教授,在大学生中很受欢迎。教授一上台,就向我们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都阅读过很多的书,有谁能在读过的书中,挑出一本你认为对自己一生都有用有价值的书,告诉我书名吗?”一本对“一生都有用有价值的书”?看起来十分“简单”的一个问题,可是,我还未曾思考过。那么多的书,是哪一本呢?我陷入了沉思。是《伊索寓言》吗?或者《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抑或《西游记》、《水浒传》、《隋唐演义》的连环画中的某一本?这些书,的确陪伴我度过了美好的童年,…  相似文献   

9.
从孔子编“六经”看编辑劳动的创造性杭炜,姒桐孙《诗》、《书》、《礼》、《乐》、《易》、《春秋》,始称作“六艺”,后尊为“六经”。这是我国历代诸多学者经过反复考证所得出的结论。尽管“六经”没有完整地流传下来,其中《乐》已失传,《易》、《书》、《礼》经过...  相似文献   

10.
清代学者钱大昕曾对范雎之“雎”作过考证,他说:“战国,秦汉人多以且为名,读子余切。如穰苴、预且、夏无且、龙且皆是。且旁或加隹,如范雎,唐雎,文殊而音不殊也。”《辞海》对“范雎”也释作“范且”,并指出“范睢”属于误作。同时,许多选有《范雎说秦王》(选自《战国策》)的书,均是作“雎”,而没有作“睢”的。可见是“雎”(ju)而不是“睢”(sui)。  相似文献   

11.
一、“编”的内涵“编”,最早出现在甲骨文、金文中。《广雅·释器》称:“编,绦也”,绦,就是丝绳。到后来,就用丝绳把竹简顺次排列起来成书简,称作编或编次。《孔子家语》:“删诗述书,定礼礼乐,制作春秋,赞明易道。”《辞源》:“收集材料,整理成书。”《中文大字典》:“收集材料,以编成书。”可见,“编”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图书的历史久远、丰富,从殷商时代的甲骨书算起,到现在长达三千四、五百年,在世界文化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图书”一词的含义刘国钧教授在《中国书的故事》中解释说:“用文字、图画或其他符号,在一定材料上记录知识、表达思想并制成卷册的著作物”。我们也可以说,图书是知识的载体,是有意识地传播知识的工具。在我国古籍中早有“书”的名称。如殷周之际的《易·系辞》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春秋时的《左传·昭公六年》说:“叔向使诏子产书”。战国时的《周礼·地官大司徒》篇说:“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西汉时的《史记·礼书》司马贞索隐说:“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说:“黄帝之史仓  相似文献   

13.
<正> 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我国青年学者王坤庆同志的《现代教育价值论探寻》一书,以其特有的生机与魅力,令我反复研读。我国教育哲学的知名学者黄济先生在该书的《序言》中肯定:《现代教育价值论探寻》一书,在教育价值“这个问题上已经攀登了相当的高度”,“比较系统地探讨了教育价值中的诸多问题”。《现代教育价值论探寻》它作为我国第一部教育价值论专著而引人注目。书中关于教育价值问题的探讨,西方教育思想家早就进行过,如[美]斯宾  相似文献   

14.
苏东坡说过一句话:“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又答五庠书》)戴老师指导这次作文的办法正是“作一意求之”。无论指导学生读书或写作,他都紧扣本组课文基本功训练的重点——注意静态和动态的描写;读中得要领,写中炼本领,两者结合得很好。课文《鸟的天堂》《火烧云》是名  相似文献   

15.
戴震说:“古故训之书,其传者莫先于《尔雅》,六艺之赖是以明也.所以通古今之异言,然后能讽诵平章句,以求适于至道.刘歆班同论《尚书》古文经曰‘古文应读尔雅,解古今语而可知.’”①可知《尔雅》一书,所以疏通故训,通古今的语言,在我冈语言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实为一部极有系统的训诂专书.其后如《小尔雅》、《广雅》以下七八种“雅类”的书,都滥觞于此.《尔雅》作者,过去计有三说:一是郑玄谓为孔子门人所作;二是张揖谓创自周公,曾著《尔雅》一篇,今俗所传三篇,或言仲尼所增,或言子夏所益,或言叔孙通所补,或言沛郡梁文所考,皆解家所说,疑莫能明也;三是欧阳修《诗木义》说;“《尔雅》非圣人之书,乃是秦汉之间学者所为.”我以为欧公所言,最有卓识.晚近学者,多主此说.先师吴兴钱君“重论经今古文学问题”.谈到《尔雅》时说:“此书当是秦汉时人编的一部《名物杂记》.清《四库提要》说:‘今观其文,大抵采诸书训诂名物同异,以广见闻.实自为一书,不附经文’,此论最确.”②杨遇夫(树达)师说;“……汉武帝以前,小学家缀缉旧文,递相增益.云周公孔子所为者,皆依托之词.若然,《尔雅》之作,当在战国秦汉  相似文献   

16.
郭丽丽  龚大洁 《基础教育研究》2011,(11):52+54-52,54
一、“科学素养”与“生物科学素养”的关系 “科学素养”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西方发达国家。第一次使用“科学素养”一词的是美国学者科南特(J.B.Conant),他在1952年出版的《科学中的普通教育》一书中认为:被人们称之为“专家”的那些人,其最大的特点是他们具有“科学素养”。这是从科学家的角度论述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最古老的典籍,当然是《诗》、《书》、《礼》、《乐》、《易》、《春秋》,通常就称它为《六经》或《五经》,因为今文家认为《乐》是没有书本的。中国最早的学者当推孔子,但是我们在《论语》上没有看到以《经》总括经籍的说法。较早的是《荀子》的《劝学篇》: “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 还有《庄子·天运篇》:  相似文献   

18.
“足下”是古代用于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乐毅《报燕惠王书》:“恐伤先王之明,有害足下之义,故遁逃走赵。”此处“足下”系下称上;司马迁《史记·报任少卿书》:“少卿足下……”此处“足下”  相似文献   

19.
作为教师,在平日的教育教学中免不了要批评某些学生,尤其是那些调皮捣蛋、表现不好的学生,并且在批评时,我会说或会想:我批评你是为了你好,这么简单的道理你都不明白?然而,饱含良苦用心的批评对那些“坏学生”却往往见效甚微。为此,我感到疑惑不解,直至我看到了卡耐基《挑战人性的弱点》一书中这样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20.
书之伴     
人生的经历常被称为“书”,厚薄之间,蕴藏着每个人内心或悲或喜的诸多细节。偶尔翻晒此“书”,一些中学时代的场景仍能使我怦然心动。那个时候,对我而言,最为匮乏的大概就是课外书,而我偏偏着迷于那些远离真实生活的童话故事、长篇小说。能借的书都借来看过了,而镇上惟一的供销社里能买来看的书也已屈指可数,剩下的《红楼梦》是繁体字,更何况囊中羞涩,我只得悻悻离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