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当前我国大众传媒教育中的传统文化传承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传媒教育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一环,其传承侧重点是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当前我国大众传媒教育的传统文化传承不力主要表现在受众传统文化价值系统的缺失,传播者对自身作为教育者角色的认识不清、责任不明,传播媒介形式的娱乐化、内容的媚俗化三方面.为有效发挥大众传媒教育的传统文化传承功用,我们应当克服其唯“说教“和“赢利“两种不良倾向;规范其日常文化传承行为;净化其传统文化传承的环境;提供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内容.  相似文献   

2.
论当前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中的显性课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学校教育传统文化传承不够,在显性课程上主要表现在课程计划中体现传统文化内容的科目、课时比例少和教材编篡中体现传统文化的内容不足两方面。为此,我们应当改进课程计划,在课程目标上充分挖掘并体现传统文化因子,在课程和结构上调整并增加传统文化的学科和课时比例,在课程内容和教材编写上拓展并加深传统文化知识素材。  相似文献   

3.
如何践行当前我国教育的传统文化传承。其认识基础便是对立“反思中和”的守成主义文化观,这不仅是文化发展本身的机制和文化守成主义产生的根源及现实功用所在。也是当下世界及中国的实际情形使然。“反思中和”的守成主义文化观应当具有守成的基本气质和反思的基本精神.克服三种极端的误解和滥用。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教育传统文化传承不力主要表现在受教育者对传统文化知识系统、行为系统、价值系统的内化不足上,其成因除教育系统内部诸如家庭、学校、大众传媒教育及国家宏观教育决策等教育者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有效的文化传承,教育影响没有提供足够的传统文化原料和养份之外,还有更为深层次的社会因素.于内而言,主要是国家实力之衰弱、中国传...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不力之社会学成因(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教育传统文化传承不力主要表现在受教育者对传统文化知识系统、行为系统、价值系统的内化不足上,其成因除教育系统内部诸如家庭、学校、大众传媒教育及国家宏观教育决策等教育者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有效的文化传承,教育影响没有提供足够的传统文化原料和养份之外,还有更为深层次的社会因素。于内而言,主要是国家实力之衰弱、中国传统文化本身之已有缺陷、他者思想在中国之结构性内化;于外而言,主要是:他者文化、教育及意识形态之渗透、现代性之全球自然拓张。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对传统文化愈加重视,国内教育文化界也在不断加强对传统文化传承的研究,传统文化在语文教育中的传承甚至一度成为传统文化研究的主要内容。所以各个阶段的学校教育也加强了在语文教育传承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索,希望能够共同促进语文教育和传统文化的发展。本文就是从传统文化对语文教育的作用入手,对传统文化在语文教育中的传承途径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希望能够真正的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传承我国经典文学。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三种教育误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传统文化传承的教育认识上,当前我国主要存在三种误识:将教育的传统文化传承片面狭同于学校教育的传统文化传承;将原本分别侧重于行为、知识、价值系统的家庭、学校、大众传媒教育传统文化传承机械混同于三者各自传统文化的全纳传承;将教育的传统文化传承不力仅归因于中微观的家庭、学校、大众传媒而无视国家宏观教育决策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忽视。为此,在教育之文化传承观上,我们应当确证家庭、学校、大众传媒三类教育形式之文化传承必需性,构建三位一体的传统文化传承网络;突出三类教育文化传承之各自侧重点,力促三者各司其职、同质同构;重提宏观教育决策之国民性,整体加强教育之人文化成功用。  相似文献   

8.
就隐性课程而言,当前我国学校教育传统文化传承不力主要表现在校园建筑缺乏传统学校气质、校园环境缺乏传统文化氛围、校园活动场所缺乏传统人文关怀等三方面。为加强学校教育的传统文化传承力度,我们应当完善隐性课程设置,适度遏制当前普遍存在的“非学校化”建筑运动,切实克服当前学校只关注学生“认知模式”的文化传承格局,着力构铸学校师生传统精神人格。  相似文献   

9.
论学校教育传统文化传承不力之隐性课程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隐性课程而言,当前我国学校教育传统文化传承不力主要表现在校园建筑缺乏传统学校气质、校园环境缺乏传统文化氛围、校园活动场所缺乏传统人文关怀等三方面。为加强学校教育的传统文化传承力度,我们应当完善隐性课程设置,适度遏制当前普遍存在的“非学校化”建筑运动,切实克服当前学校只关注学生“认知模式”的文化传承格局,着力构铸学校师生传统精神人格。  相似文献   

10.
藏族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优秀内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立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系,教育传承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对于西藏学校来说,教育者应选择适应社会发展的传承内容,拓展传承的途径,通过课堂、教育基地、校园文化和文化作品等方式传承藏族传统文化,增进各民族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并相互尊重,相互学习,进而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促进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大学传统文化传承不力与大学课程设置不无关系.就显性课程而言,主要表现在体现传统文化内容的科目比例、课时少;就隐性课程而言,主要表现在体现传统文化精神的内容和因素少.为加强大学的传统文化传承力度,应当改进当前我国的大学课程设置,细心呵护显性课程中之传统文化内容,精心养护隐性课程中之传统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中已包含了和谐社会理念中一些基本内容。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对当前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价值内涵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德育工作中有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即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价值观念,能引导学生去追求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人生;优秀传统文化能使青年学生获得正确的世界观和理论思维的训练,开启学生的智慧和原创精神;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推动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品格和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14.
科学认识和价值认识发展轨迹的融合产生了当代教育管理决策的适应思维范式。在这种思维范式下 ,我们应该主动把握教育决策事件发展的统计因果关系 ;充分考虑到教育决策事件的经济价值、社会政治价值、科学价值、审美价值。在决策主体、决策方法和决策对象上应把握适度分权、非线性和自主性等全新特征。惟有如此 ,才能适应当前教育环境和教育教学改革需要  相似文献   

15.
论家庭教育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教育作为整座教育大厦的基石,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因此,应充分认识家庭教育传承传统文化的可能性和存在的问题,并探求解决问题的措施,从而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当前我国高校一项尤为重要的工作,因为它是具体落实我国高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等一系列问题的核心所在。中国传统文化是孕育中华民族的精神的沃土,是中华民族的命之所在、魂之所系。传统文化中的优良精华部分对全体中华儿女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并在当今依然发挥着重要普适价值的意义。今天要努力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应该深入探索优良传统文化的供给,探寻更好发挥传统文化对满足思政工作的价值与途径。  相似文献   

17.
重视伦理道德教育是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主要表现在德育首位、德育先导观念的确立,伦理道德教育内容、方法、教材体系的逐步完善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