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使教师与新课程共成长,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生命价值,教师应当树立科学的课程意识。教师可以通过感知知晓“他”的课程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提升“我”的课程意识,可以通过反思融通“你-我-他”的课程意识。  相似文献   

2.
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穆岚 《教育探索》2005,(2):19-21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从单一的国家课程模式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的背景下,校本课程开发将成为今后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通过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可以提升课程参与意识,掌握课程开发的技术,确立专业思想,拓展专业知识,发展专业能力,形成专业自我,从而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课程意识:新课程中教师发展的生长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发展同步跟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倡导教师与新课程一同成长。但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中教师普遍感到“心中无数”,教师课程意识的缺乏是其根本原因。课程发展与课程效能的新近理论,以及课程变革和教师发展的动态模式表明课程意识对于促进教师参与课程的动态发展、实现课程效能、达成课程改革目标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课程意识的觉醒是新课程改革给中小学教育实践带来的最突出贡献。教师课程意识的觉醒是教师教学观念发生变革的表征。它不但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变化,而且使课程意识在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给我们的中小学教育注入了无限生机,这种生机最突出的表现是广大老师课程意识的觉醒。课程意识是指人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或是进行教学评价时,其思考、言说或操作对象,都处于特定的课程形态、课程方案、课程框架的背景之中,而非孤立静止地去思考教学。课程意识是一种对教学思想行为的整体观照。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教师缺少课程意识。我们有丰富的教学论思想,却少有完整的课程理论。  相似文献   

6.
《全球教育展望》2008,37(5):62-64
课程意识的觉醒是新课程改革给中小学教育实践带来的最突出贡献。教师课程意识的觉醒是教师教学观念发生变革的表征。它不但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变化,而且使课程意识在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课程评价性思维能够体现教师的主体地位与能动性;提升课程实践的品质与理性;使教师专业发展走向自主与自由。教师评价性思维的习得在学理上遵循认知—反思—批判—对话—建构的发展路径,在现实条件分析上,则要扩展教师课程评价的视域,为教师进行课程评价赋权增能,营造和谐共享的课程评价文化与气氛。唯有如此,课程评价才能内化为教师课程实践的思维方式,成就教师的课程评价性思维。  相似文献   

8.
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专业适应性发展的问题.外在的、抽象的专家知识对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性发展而言乃是必要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个体的经验性知识之应该受到排挤或否定.个体的经验性知识对于教师的专业适应性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发挥教师个体经验性知识在其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在于教师的专业自我建构、教育反思和教育实践对话.  相似文献   

9.
对话:教师的发展与课程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薇博士:这次大会的主题是教师发展.为什么在这里又提出课程发展呢?我们是想与大家一起思考:一是把教师发展与课程发展放到一起来讨论的意义;二是在中国幼儿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与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的课程问题有哪些?还有一个具体的问题是,教师在课程发展中的角色是什么?预设或者生成的课程在实施中的实质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11.
在新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反映出一些教师对课程本质和新课程要求的理解仍然存在偏差.从人们认识课程的思维方式上去深究产生这些偏差的原因,我们认为是认识课程的方式在"存在性"到"个人性"两端上摇摆导致了教师对新课程的疑惑,只有在存在性与个人性之间来思考课程,才可能接近课程的本质,更好地实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教师个体发展固然需要一定数量的时间消耗,但是更重要的是质性时间的投入。质性时间是个体生命质量的综合表征,它具有历史性、个体性和阶段性。关键事件、关键人物和关键时期构成了质性时间的基本内容。并因此决定了每个发展时刻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意义。增强质性时间意识、不断进行反思、自主把握发展节奏应该成为教师个体发展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3.
教师课程意识与专业成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教师课程意识属于社会职业意识范畴之一,是教师个体与群体基于职业实践,在其职业环境中通过履行专业职责而形成的关于课程规律的体认。课程意识指导着教师的课程实践,映射着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课程意识的生成与提升,需要相应的实践环境。  相似文献   

14.
当代课程研究已超越了普适性课程原理的建构,而转向教师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特别是转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然而,教师的课程理念并没有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向着纵深方向发展.通过笔者对青海一些中小学校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调研,了解到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必须与相适应.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教育改革的可持续发展,而教育改革包括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离不开一线教师的作用。近几年,一些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感受强大的职业压力,出现了职业倦怠。分析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深层原因及负面影响,研究应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各项措施,将有助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江诚 《黄山学院学报》2006,8(2):155-157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与新课程推行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个体化”的工作方式,相互合作,构建新型的教师关系,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并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18.
个别差异与课程发展中的通用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用设计思想,旨在使所设计的产品或服务能够在最大范围内为不同能力的人所使用,而尽量不再需要在使用过程中的调整或其他补充性的专门设计。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追求下,这种思想对于教育、尤其是对课程设计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课程发展中运用通用设计思想,是基于通用设计七条原则和学术界以往在处理学生个别差异问题上的经验提出的。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理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创生"、发展性教师评价以及"学习共同体"等新课程理念为教师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在新课程改革中,应当倡导实践、反思、合作等教师专业发展理念,以课堂教学为本、重视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建立教师专业群体意识和合作文化,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提升教师教科书评价意识保障教科书质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科书的用户才是教科书质量的真正评判者,提升教科书的质量,应该首先关注师生需要的满足程度。教师具有良好的教科书质量评价意识是“用教材教的基本前提。从提升教师的教科书质量意识出发保障教科书质量,可以通过分析教科书对师生需要的满足程度,研制合理、有效和便捷的教科书质量标准与内容分析方法,建立流畅的教科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等渠道来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