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会不会“设疑”是一个教师教学技巧的表现。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善于引导学生生疑问、质疑、解疑。应当指出的是,设疑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提问。它不是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设法造成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兴趣和动机。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劲头,是上好一堂物理课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设疑诱导”已成为小学教学课堂数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一、小学数学课堂上设疑的基本程度1.激疑。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思维之弦。适时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要使学生生疑,教师就要不失时机地激疑。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先出示题:小明今年12岁,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时学生…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于抓住课文的重点,通过教师设疑的方式来达到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这种教学形式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也不利于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突破“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大力鼓励诱导学生质疑,变教师“自我设疑”为学生“主动设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使小学生学会提问、培养质疑能力呢?本文试做探讨。  相似文献   

4.
罗承彬 《云南教育》2005,(23):41-42
“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会不会“设疑”是一个教师教学技巧的表现。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善于引导学生生疑问、质疑、解疑。应当指出的是,设疑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提问。它不是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设法造成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兴趣和动机。  相似文献   

5.
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启发式教学原则呢?浅谈一些自己粗浅看法。 一、设疑问难,启发学生思维 亚里斯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陶行知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教学过程也是如此。教学不断地见疑(发现问题)、质疑(提出问题)和释疑(解决问题),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应抓准启发时机,即在学生处于“愤悱”的心理状态下提问。这  相似文献   

6.
设疑是小学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的每一个高质量的“疑”,都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地理教学中的设疑,并非是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学生进行简单的对话,而是一种有目的、有方向的思维引导,是对学生思维活动的调节。下面就小学地理教学中教师如何驾驭教材而进行设疑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疑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师生互动和推动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因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数学课堂教学流程进展的情况、教学内容、学生心理特点、认知特点和思维特点,精心设疑,使教学过程在师生的默契配合下,向充满悬念、令人激动的未知旅程挺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展开积极的探究,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焕发活力.  相似文献   

8.
学贵有疑,教贵设疑。所谓“问题情景”,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精心设“疑”、设“障”,有效地诱发和唤起学生的认知期待,激励学生去探求、去思维,然后在教师适当的诱导和学生的相互启发下转化为思维的火花,从而使课堂取得显著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设疑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如果运用得当,对于后迪学生思维,营造课堂氛围,提高学生能力都很有好处;反之,若运用不当,则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设疑导思”的艺术。 1.设疑要有明确的自的性。教师设疑不是盲目的无的放矢,而应紧紧围绕教材,从教学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三疑”,即设疑、质疑、释疑,是启发学生勤学好问,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设疑,即由教师设置疑难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质疑,是学生在认真阅读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提出疑难问题,进而在教师指导下研究、探讨这些问题。释疑,是在教师的启发之下,主要由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解答疑难问题。古人云,学起于疑,思起于疑。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无疑—有疑—无疑”的转化过程。我们通过设疑,为学生创造思维的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质疑,使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讲究教法、注重启发、诱导思维,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思考问题、探索真理的情趣之中。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呢?一、设疑布障引趣、激发学生思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趣才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才能使学生去主动探求知识、故课堂教学中,通过设疑布障引趣,能激发学生思考。二、融洽师生关系、激励学生勤思善问尊师爱生、教学民主是社会主义教学的特色,教师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又要尊重学生;对学生耐心教诲,热情帮助,精心培育。教师是教者,但又不能以教者自居,要虚心倾听学生意见,创设民主和…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学是师生共同设疑、释疑的过程。设疑是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它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成为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设疑用得好,能激活课堂,启迪学生的心智,激发学生主动去思维、去探索,能使课堂产生更好的“效益”。那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设疑呢?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是学科教学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以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突破口,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要效益。如何在中学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呢?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从“疑”开始,靠“疑”推动的,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所以“设疑”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但“设疑”必须讲方法和技巧,因为只有激发学生思索的“设疑”才是成功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心理学指出:“思维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没有外界的客观事物,也就谈不上思维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目的的设疑点拨,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求知心理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以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1.由浅入深,注意可按受性。 设疑点拨,积极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首先必须做到适时适度,不可拔苗助长,使学生感到望尘莫及,而要让学生感到:只要用力跳一跳,就可以够得到。其次,是循序渐进,不断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5.
学生上课应该做到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敢于提出疑义,并将自己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做好这些。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要运用各种方法,千方百计使学生进入思考活动状态。为了使学生越过思维障碍,取得教学成功,教师应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引发学生积极思考。1.设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学生思维的“启动器”,它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从潜伏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有意设置疑问,立障碍,布迷局,使学生对物理知识处于“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创…  相似文献   

16.
为了让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教师常常要设疑.设疑要有的放矢,要围绕教学重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精神,把教学推向高潮.本文主要谈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设疑".1.准确设疑,更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17.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为此,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的几种方法。一、激“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思维之弦。适时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如在教《体积的意义》时,教师巧妙地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向学生激疑“:为什么瓶子里的水没有增加,丢…  相似文献   

18.
课堂提问,即教师有目的的设疑,以引起学生积极定向的思考.提问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方面有特殊作用,它是教师的“常规武器”。敦学中的启发式在于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之中,恰当、巧妙的提问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通过点拨学生思维 ,从而激发其求知欲 ,培养其创造力和想象力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一、设疑点拨古人云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教学实践证明 ,好的设疑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创造“愤”和“悱”的状态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也能激起学生的认识冲突 ,启动创新的闸门 ,触发想象与思考 ,使其求知欲及聪明才智由潜伏状态进入活跃状态 ,从而有力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充分地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如讲《归去来兮辞》 ,教师设疑启发 :作者为什么要辞官 ?作者以平淡质朴的语…  相似文献   

20.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只有讲究教法 ,注重启发、诱导思维 ,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思考问题、探索真理的情境之中。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诱导”呢 ?一、设疑布障引趣 ,激发学生思考“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有趣才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才能使学生去主动探究知识。故课堂教学中 ,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