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标把语文学习内容安排成了五大板块: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五大板块贯穿于1~9年级四个学段。“综合性学习”首次成为我国语文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这是我国当前语文课改的一大亮点。它以语文课程内容的整合为基点,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  相似文献   

2.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被列入基础教育的各个学段,成为语文课程标准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在“综合性学习”中关键是要改善接受学习,探求接受学习的新形式,使学生真正学会阅读学习,掌握功能性阅读。但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要实现接受学习的现代发展,就将从课堂改革的发展性阅读与功能性阅读谈起,学会阅读的要求,本文从这三方面探讨在综合性学习中培养学生学会阅读学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为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教师应为综合性学习提供明确的指向。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倡与其他课程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强调突出学习的综合性。  相似文献   

5.
于仁英 《科教文汇》2007,(3X):53-53
新课程标准首次将语文综合性学习列为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之一,可见,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一样重要。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相似文献   

6.
傅翔燕 《科教文汇》2010,(14):92-93
《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为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教师应为综合性学习提供明确的指向。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倡与其他课程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强调突出学习的综合性。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近年来有关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讨论不断深入。强调人文性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格品质和健康个性方面的重要作用,并从阅读、写作和综合性学习三方面的教学来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彰显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光芒,是当前语文课程改革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徐巧凤 《科教文汇》2012,(11):87-87,96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巨大优势在于开发并利用无限的教学资源,突破教材的有限性,教师要把这一优势揉入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提升综合素质。语文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综合性学习的过程,语文知识的综合性和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一种综合学习的过程。语文的综合性、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决定了在语文的任何学习过程中时时都要综合性地学习,而非仅仅进行综合活动课才要强调综合性。只要是能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整体发展听说读写、沟通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做到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这样的语文学习都应属于综合性学习范畴。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以生为本,注重兴趣、习惯的培养,教给方法,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积累运用,将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一堂生动的语文课,就像一篇流光溢彩的散文,它在让你细细品味的同时也到了灵魂的净化。?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应开放、多元,??也应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学生学好了语文,就能更好的应用到生活中去。因此我在新课改引领下的教学活动中运用电子白板手段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让学生走进社会,再回到课堂。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针对语文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目标的提出,对开放语文教学,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整体定展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以及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形成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与综合性学习有着紧密的联系,二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进行阐述.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一、突出综合性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应以语文为主,以学习语文为出发点,运用各科资源,开展跨学科活动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凸现语文作为各个学科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显示综合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一)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一节中提出综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同时,还明确表述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为: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②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③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建构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相似文献   

14.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与试行,小学语文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方面,都迈出了可喜的步伐。然而,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重“认知训练”,轻“情感熏陶”;重“竞争”,轻“合作”,“合作学习”往往只注意到形式却忽略了效果。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认真研究有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新方法。一、从轻“情感熏陶”到“知”“情”统一,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要既注…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在“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要正确把握语文的教育的特点,就必须“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教学建议”中则强调,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由此可见,“体验”是语文课程改革中阅读教学必须关注的一个方面,阅读课要能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体验呢?笔者以教学体会试谈几点看法。一、联系生活,促成体验对文本的阅读归根结底是阅读主体(学生)生活体验的兑现。生活体验越多,阅读的…  相似文献   

16.
语文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品质以及与学习能力交相互动的学习方法等诸多因素的总称。根据社会对所需人才的全新要求,根据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特点,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主张,对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势必对语文教学产生革命性影响。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精神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呢?  相似文献   

17.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陈海燕 《科教文汇》2010,(26):96-96,14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开展综合性学习,构建学生和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语文综合性学习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构成了语文新课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语文课程改革的新举措和新突破,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具有深远的意义.但如何有效地实施综合性学习没有现成经验可供借鉴,没有既定的模式可资模仿,这对语文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它为语文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