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早教专家面向家长们侃侃而谈的课堂上,在街头发放的各种培训班的宣传页面上,在电视、广播专门给孩子们"健脑""增智"的保健品广告中,竭力宣扬着这样一种理念:如果不在0到6岁时就开发孩子的智力,如果不在上小学前就学习心算和外语,如果不用古典音乐陶冶孩子的心灵,你的孩子就不会"大有前途"。  相似文献   

2.
王爽  赵岩 《黑河教育》2010,(9):57-57
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画家,在他们的画里蕴藏着鲜活的艺术生命。在绘画的自由天地里,孩子们有自己的想象和创造,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和标准去要求孩子,而是要唤起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够展开想象的翅膀。拿起画笔自由自在地去创造。  相似文献   

3.
余明辉 《广西教育》2013,(12):23-23
春节假期,孩子们在享受过年狂欢的同时,却为繁重的假期作业愁眉莫展。不少人看准时机,干起了为孩子代写作业的"买卖"。这样的"买卖"在春节期间不仅价格大涨,而且"生意"火爆。(2月16日《北京晨报》)对于代写作业,家长担忧会对孩子带来负面效应,影响健康成长;教育专家则认为孩子雇"枪手"代写作业是教育的悲哀。在笔者看来,不管是家长的担忧还是专家的悲叹,其实完全可以避免。反观现实不难发现,被人诟病、让人忧心的代写作业,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并呈不断蔓延趋势,皆因为"有需求就有市场"这一定律。  相似文献   

4.
孩子永远是天真的,他们所想的和所做的都表示着他们真实的一面。而有些家长在孩子面前像是守护神一样,可在孩子们看来,他们就是魔鬼。每天只会让孩子们学习、吃饭、睡觉,这三点一线就是孩子们的一条阴间小道。他们害怕,怕老师训斥,怕家长打骂。这样家长和老师除了会对孩子做这些还会做什么呢?他们把孩子的天真一丝不漏的遮盖住了,孩子们无法呼吸,他们喘不过气来。  相似文献   

5.
随着一些穿越题材的电视剧热播,各种体例、各种档次的穿越电视、小说在大、中、小学生中广泛流传着。《穿越时空的少女》《清梦无痕》《绾青丝》……都是孩子们耳熟能详的热门书籍。这个"众中之一"的文体正以排山倒海之势迅速挤占孩子们的闲暇阅读空间,正在向他们的生活渗透。很多家长为孩子迷失在这样的文体里而担忧。(4月25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6.
所谓"白日梦",就是无法实现的幻想。孩子们常常出现"白日梦",例如:在课堂发呆,做作业时摆弄铅笔,走路时慢慢腾腾踢着石子,吃饭时像"猫吃食"等等。当家长们发现孩子出现这些"白日梦"行为时,一般会立即出面制止,甚至误以为孩子出了问题。心理学家的观点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7.
许多家长被孩子的"多动"所苦恼,其实许多孩子的"多动"并非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是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幼儿园我们常会发现孩子们利用课余的时间去参加课外的辅导活动,特别是中、大班居多。原本开开心心的双休日,现在更多的只有无奈。那么孩子们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绪呢?这些课外的辅导到底是出于自己的兴趣还是爸妈的意愿,我们都能想象得到。现在的社会竞争激烈,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面临的时代的挑战,社会经济地发展,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好多父母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把自己的期望强加于孩子身上,孩子们在家长的期望中失去了本真的快乐j孩子快乐的缺失,关键在违背了儿童本真的特点。要孩子快乐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好书推荐     
《师道》2006,(8)
《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今天的社会环境对孩子们的影响已经超出了我们的预料和想象,而作为社会大环境的细胞家庭,更直接点说父母对孩子们成长中的缺憾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老师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表现出来的一些个性品质,总能从家长身上找到根源,无论是勤奋、宽容、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还是懒散、自私、不负责任的不良品格,都不是孩子先天所固有的。作者是一位从教近30年的老师,同时也是一位家长。她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出发,结合了自己在实践中的大量案例,剖析孩子们的烦恼,解答家长们的困惑,为孩子与家长的沟通…  相似文献   

10.
于伟 《中国德育》2015,(15):6-6
据报道,本来应该快乐度过的暑假,孩子们却因为被"放养"或者"圈养"而快乐不起来。许多孩子和家人都感叹:别跟我提放假,我一点儿也不高兴。在整个基础教育中,校外教育是相当重要的,暑假是校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暑假其实不单纯是孩子做做暑假作业,在家玩玩游戏这么简单。我想要过好一个家长孩子都快乐的暑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暑假要倡导"休闲式教育"。对孩子们来说,暑假首先不是"板着面孔"的教育,而是生动的、活泼的、休闲的。  相似文献   

11.
《家长》2014,(10):6-8
今年7月,巴西世界杯进行得如火如荼,体育的魅力令全世界为之癫狂,想必家长和孩子们对此还记忆犹新。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在自信心、交往能力、适应性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给孩子带来诸多正能量的体育运动,却长期被家长忽视,不断为"智育"让路。体育与智育,这对"手足兄弟"原本可以相辅相成,现实却常常让他们互相对立。  相似文献   

12.
现在许多家长都认为只要在孩子读书前给他上尽可能多的课就等于完成了任务,其实更加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与合作能力,去好幼儿园之后家长们常常就把孩子关在家里,并没有让孩子们和外面社会与世界更多的接触,这样使得孩子们在互相交流和合作上存在着空白点,这也是现代幼儿教育的空白点和瓶颈。在此对这一现象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3.
当前,家长们都愿为自己的孩子争取"最好的……"他们给"最好的"赋予多种含义:有些家长把孩子进入教学等条件优越的托儿所视为"最好的";有些家长把给孩子提供最好的衣服、玩具及经验等视为"最好的";有些家长则认为"最好的"意味着"我的孩子应拥有我不曾拥有的一切".总之,不管家长们如何理解"最好的",他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找到某些将影响他们为孩子们所确立的短期或长期目标的因素,那么,在当今不断变化着的社会中,家长们所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呢?孩子们如何受其父母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所影响呢?家长们应该认识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确实在影响着他们的孩子.  相似文献   

14.
水的秘密     
活动背景 每天小朋友洗手的时候,都在盥洗室里停留很久。每次老师都会不断提醒“不要玩水”,而且还要一再催促“快点”,但是。孩子们还是留恋于此,盥洗室的魅力如此之大,似乎超过了我们的想象。随着对《纲要》的学习。“发现孩子的兴趣,关注孩子的热点,开展孩子喜欢的活动”这样的指导思想时常驱使着我们,针对这一情况,随着天气的变化,孩子们衣服穿得少了,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语文教育应给孩子以梦。"确实,童年是多梦的季节,孩子的心中充盈着想象的激情,蓄积着创造的欲望。对这个五彩的世界,他们有着太多太多梦幻般美好的期待。语文,似乎生来就是为放飞孩子们的多彩的梦而存在的。在这儿,花儿与他们共舞,白云与他们  相似文献   

16.
奉劝望子成龙的家长为孩子松绑,让孩子自由快乐地生活,倡导家长"把欢乐的童年还给孩子"。协助幼儿家庭之间成立"好朋友之家",支持幼儿走出家庭的围墙,进行串门活动,扩大幼儿家庭环境的活动范围。使孩子们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感受到被尊重、被信任的快乐,体验与他人交往、合作与分享的乐趣。  相似文献   

17.
胡梅  杨庶 《今日教育》2007,(3):F0003-F0003
有的家长对幼儿园要求收集废旧物品不能理解,对此我们开放了幼儿园的部分活动。让家长在活动中亲身感受孩子用废旧材料进行的创作,通过教师的引导,孩子们发挥想象、大胆制作,各班的区角被孩子们灵巧的双手装扮得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18.
沈兰兰 《成才之路》2013,(11):13-13
我是一名快乐的幼儿教师,二十年来,一直与孩子为伴的我深深领悟到:一个孩子,对一个家庭而言就是全部的希望与寄托,当家长把孩子放心地交给我们时,我们肩上的担子真的很重很重……案例(一):一次午间活动,我边给一个女孩梳头,边扫视着在玩桌面玩具的孩子们。突然,一个叫乐乐的孩子头低垂着",乐乐,在干什么呢?"孩子没有反应,我警觉地赶紧走过去,发现乐乐瘫在桌子下,嘴唇紧闭,口吐白沫,身体不断地抽搐。  相似文献   

19.
王健 《学子》2013,(9):91-91
我们是爱孩子的,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衣、食、住、行,只要孩子提出来,会尽量得到满足。相反,孩子对我们的要求却很少做到。家长不解,"我是为了孩子好,才让他……"现在,有的名人写书,也会说上一句:"当时不能理解家长的用心良苦,长大以后才明白。"而我们也要做让孩子长大以后才明白的家长吗?可见,问题就出在了家长这样做是为了孩子好,但孩子不能理解。家长就觉得自己吃力不讨好,但依然吃着力,做着不讨好的事。心里想着:不讨好也要做,我可是为了孩子好。此时此刻,您的孩子并没有感受到您对他的爱。  相似文献   

20.
长久以来,家庭作业一直是孩子那幼小脊梁上的一座大山,使他们不堪重负。再加上当前的"应试教育"模式在我们小学教师们的心中根深蒂固,使家庭作业的布置误入了歧途,孩子们每天都要写好多字,做很多题目,很多孩子写作业到深夜,根本没时间玩。有时想想虽然觉得这样做有些不近人情,孩子们已经会默写了,干吗还要叫他们抄呢?不是浪费时间吗?但想想不抄,那他们不是没作业了,会不会以后还会养成一个不做作业的习惯呢?再说别的老师不也照样布置这样的作业,算了算了,多抄抄总不会没好处的,抄!还是该抄!这样的作业观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十个教学春秋。随着年龄的增长,教育理念的深入,视野的开阔,"要我写"总不如"我要写"的效果,尤其是家庭作业,让老师变成了"黄世仁",学生和家长怨声载道。怎样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我能写"和"我会写"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