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一生酷爱读书,手不释卷。他在很多文章,书信中谈过自己的读书经验,还专门写了《读书杂谈》、《读几本书》、《随便翻翻》等文章介绍自己的读书方法。 背书法 鲁迅的背书方法与众不同,他制作了一张小巧精美的书签,上面写有“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10个工整的小楷字,把书签夹在书里,每读—遍就盖住书签上的—个字。读了几遍后,他就理解默诵一会儿,以加强记忆,等他把书签上的10个小楷字盖完,也就把—篇文章背下来了。  相似文献   

2.
如果把陕西作家称作“陕军”,那么安黎就是“陕军”中新崛起的一彪“独立特种兵”了。他的文化根系是扎在黄土深厚的三秦大地上的,但他的小说却与以往陕西作家的作派有了很大的差异,这主要体现为安黎的艺术观念和艺术操作方法都带有较强的现代气息,而同以柳青大宗师的传统小说拉开了较大的距离。我对安黎的读书、写作情况以及他的生活方式了解很少,但凭我的感觉判断,他应当是比较孤独,不喜欢扎堆,不张扬,但很勤奋,只是埋头读、写、思考的那一类。我还判断,他的读书范围很宽,而外国的书占有很大的比重。同时,他会读书,不生吃、不浑吞,能消化吸收并变成自己的血肉。我以上的评判,主要是以他的书为依据的。我特别欣赏他的《小  相似文献   

3.
“等身书”与“五车书”同是两个读书的典故语。“等身书”原来是指读书很多知识广博的意思:宋代的黄源从小就很聪明,刚满五岁时父亲对他教育极严格,每天早上要他站直,然后将书卷展开,量取与他身体一样长的篇幅,规定他一天念完。这是指读书的篇幅长度而言的,并非指把书叠起来同人一样高。而现在“等身书”都用来比喻某人的著作多而非指读书,而且绝大多数都是这样用的,把典故的本义忘了。  相似文献   

4.
读书永恒的主题──《当代百家话读书》评介读书与生命同在著名作家、政治家李尔重以“读书与生命同在”为题,畅述他在戎马生涯中,在百忙的政治活动中,怎样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是个爱书人,但爱书人不等于会读书。李尔重的读书经历告诉了我们,由爱读书到会读书,有...  相似文献   

5.
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往今来,凡有成就者无不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贪婪地读书学习、吸取知识。马克思把他最喜欢做的事概括为三个字:啃书本。有人问廖沫沙,事业上成功的诀窍是什么?他谈的一条主要经验是学习。新闻工作者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广大受众既要进行政治导向,又要进行知识传授。因而更应该把读书当作自己的第一需要,其理由是十分明显的。毋庸讳言,在我们  相似文献   

6.
读书的癖好     
人的癖好五花八门,读书是其中之一..但凡人有了一种癖好,也就有了看世界的一种特别眼光,甚至有了一个属于他的特别的世界。不过,和别的癖好相比,读书的癖好能够使人获得一种更为开阔的眼光,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也许可以据此把人分为有读书癖的人和没有读书癖的人,这两种人生活在很不相同的世界上。  相似文献   

7.
“厚黑教主”李宗吾的读书诀以一部《厚黑学》名世的李宗吾先生,被人们推为‘“厚黑教主”。他在《厚黑大全卜一书中说:“每读古人之书,无不在疑,固定下读书三诀,为自己用功步骤。”他的三诀”是:第一步,以古人为敌。读古人之书,就想此人是我的劲敌,有了他,就没...  相似文献   

8.
丁福保的藏书观念及藏书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福保是我国近代重要的藏书家.他认为藏书不仅在于储存,更在于利用.他积极提倡藏书家要读书,同时把自己的藏书大量捐献给社会,为社会公用.作为著名的出版家,良好的出版业绩支持了他的藏书事业,也使他有能力接受其他藏书家的图书质押,从而保护了一大批珍贵的图书.  相似文献   

9.
王云五的一生与读书、教书、出书紧密相连,他嗜书如命,读书得法,对于读书目的、读书方法都有独到的见解。读书使得王云五成为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全而博的知识结构是他成为一个优秀的出版家之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苏轼号东坡,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不精通,可以说是历史上少有的全才。他有自己独特的读书方法——“八面受敌”法。这里的“八面”,是指书的各个方面的内容而言。他曾经把这个秘诀传给一个叫王庠的青年。他说:一本书的内容象大海一样,什么都有。读书时,不可能一下子把各方面的内容都理解吸收了,要逐次去读,分别加以理解。因此,每读一遍,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比如说读某本历史书时,要是了解“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就  相似文献   

11.
周志强 《中国图书评论》2011,(8):M0001-M0001
某高校老兄,近日见面闲聊,说起来他一年出书两本,几年来成果累累,煞是令人羡慕。转身跟他约稿,希望他把自己几年来读书的心得跟同仁交流,没想到他很干脆地回答很多年没有读书了……  相似文献   

12.
鲁迅年轻时,在南京水师学堂读书。他喜爱书籍,却没有钱买书。为了省钱买书,他以烧饼充饥,以夹衣、辣椒御寒,把吃穿的钱尽量省下来买书。他勤勤恳恳地刻苦攻读,学习成绩优异,在学校里多次得到奖章。但鲁迅并不把它作为炫耀自己的招牌,而是用来换取自己  相似文献   

13.
孙犁既是一位文学宗师,又是一位学术大师,他的阅读观可以概括为:"我的精神支柱是书本","有些余力就只好爱爱书吧","读书杂一些","择善而从","读书总是带有时代特点","读书应道首先得其大旨","抄一次比读十次都有效","图书馆使我眼界大开","把文化带给劳动人民"等。  相似文献   

14.
读书价值观就是人们在读书过程中,基于自身读书需求和内容而形成的,对读书的目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与理解,简单地说就是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样去读书,如何读好书等问题。通过孔子的言行不难发现他一生最推重修身养性,以读书为自我道德完善和精神需求满足的人生方式,这也恰恰构成了他读书的核心价值观,也成为中国传统读书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的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下学上达的读书目的,文质统一的读书选择,安贫乐道的读书精神,四结合的读书方法。  相似文献   

15.
坚守文化使命,源自对文化发自内心的热爱——关于范用 2013年9月14日是范用先生去世一周年。范先生在世时最爱的是书。人称他为"书痴",他很高兴。他曾说:"我是为了读书才选择了出版这一行的。"他又说:"我最大的乐趣就是把人家的稿子编成一本很漂亮的书。"关于范先生编辑出版《傅雷家书》《随想录》以及《读书》和《新华文摘》的故事,早已为大家耳熟能详。这里再讲讲其他两本书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您读过峻青的作品吗?峻青不仅是个著名的作家,还是位老新闻记者呢!他的学习体验,概括起来说,就是多读书,多实践;读书本文学和读口头文学相结合;读书和创作相结合。峻青从八岁起,在村里的私塾断断续续读了三五年书。十三岁那年,他为家境穷困所迫,到邻村一家地主开的花边工厂当童工,整天下地、放牛、推磨、烧火做饭、不管是农活还是家务,里里外外,什么都干,被人喊作“小扛活”的。尽管终日劳累,但一空下来,他就象干渴的人扑到清泉上,贪婪地读书。当时,地主的儿子在外地上学,署假带回一些书籍。他如获至宝似地把  相似文献   

17.
“连字带空白一起读”。这是我国大学者金克木晚年的读书方法。他说:“读书也可以说是听古人、外国人、见不到面或见面听不到他讲课的人的话”。因之“听话也可以说是一种读书”。金克木这种读书方法,实际上是把书放在社会大环境下去读,读书和读社会上的大和事物结合起来。这种连字带空白一起读的方法,使许多大学者有着警世骇俗的发现。例如大文豪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写了两个字‘吃人’”!从“空白”处和“字缝”中看出问题的本质,这才是把读书和读人、读物结合起来,发现前人没…  相似文献   

18.
干什么工作都要讲究点艺术,读书也不例外。试看发明大王爱迪生,小时没有掌握读书的艺术,不加选择地把底特律市图书馆的藏书一本挨一本地读下去,结果收效甚微。而当他得到一位好心人的指点以后,在知识的宝库里尽情采掘,竟如虎添冀,终于创造了平均每十天就有一项发明的奇迹。可见读书艺术的重耍。如果说知识具有神奇的力量舶话,那么,获取知识(读书是  相似文献   

19.
求知书屋     
名入谈读书●戊寅生人各有志,纵观人世间,多少人曾为功名利禄自寻烦恼,往往陷入深渊不能自拔,不少人因此抱病在身,遗憾终生,伤元气者有之,亡命者亦屡见不鲜。然而自古以来,多少名士却以读书为乐,甘于寂寞,潜心治学,宁静淡泊,自然而充实,其渊博的学识令世人所仰慕。鲁迅先生曾谈到他自己对读书的喜爱:“我最初去读书的地方是私塾,第一本读的是《鉴略》,桌上除了这  相似文献   

20.
读书随想     
每逢空暇,必去图书馆坐一会。阅览室里静悄悄的,书刊杂志可随意翻阅,赏心悦目。久而久之,形成习惯。渐渐地,从书中也悟出一些道理来:书是人类以自己的智慧创造出来的,人间第一本书的诞生是文明与野蛮的界限,是一次历史的飞跃。人在世上来去匆匆,有做不完的事,有追逐不完的利欲功名,还是静下来读点书好,避开尘嚣,撇开浮躁。因为在人的一切行为中,什么最美?读书最美。书展开了,心灵的太阳升起来了,整个灵魂因为渴求知识而变得丰满而光亮。清代有位张心齐先生,他把读书这件事随着人生的进展,分成三个境界:“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