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郢锣鼓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刘集乡谢郢村锣鼓班子创作并流传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它是安徽花鼓灯锣鼓演奏形式之一,作为花鼓灯的姊妹艺术,其演奏手法多样、鼓谱丰富、表现细腻,是淮河流域民间打击乐的代表,有"民间交响乐"之称,是研究民间鼓乐的活化石,具有极高的保护传承价值。通过对谢郢锣鼓全面细致的调查和系统深入的研究,文章从其历史发展脉络、艺术特征等方面进行介绍,希望引起学界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2.
王德兵 《文教资料》2014,(16):67-68
作为安徽地方戏主要剧种的庐剧历史悠久,流派纷呈,上中下三路各具特色,传统剧目、现代小戏一应俱全。虽然庐剧的起源区域和形成年代尚无科学论断,且说法不一。但是建国后庐剧所经历的发展、传承和危机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十分明显,人们对庐剧传承与发展的研究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由此,对庐剧艺术资源的全面调查;对庐剧传统剧目与创作剧目的整理编制;对庐剧的唱腔表演地方特色与美学特征;对庐剧文化的综合价值与发展前景,以及对庐剧文化的生态保护与艺术传承等问题的研究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谢家锣鼓为视点,把谢家锣鼓的发生、发展及存在状态置于民间文化的整体背景和生长环境当中进行考察,通过对谢家锣鼓的传承变迁状况的观察及思考,更好地把握谢家锣鼓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如何在当下文化环境中选择更好的发展路径,以点带面,起到积极保护与发展民间音乐文化的作用,对推进民族地区文化传承与创新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5.
易忠  杨晓芳 《文教资料》2008,(21):43-45
民间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保护与开发一直都是各国工艺艺术家密切关注的焦点.安徽作为正在崛起的文化和旅游大省,已经在旅游发展和文化产业化过程中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获得明显的经济利益.目前国内欠发达地区工艺家们面临的观念陈旧、理论滞后、资金短缺、人才不济、设备落后等诸多问题,同样一直都在困扰安徽工艺文化实践中的继承与发展.因此,安徽民间传统工艺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要依据当前的实际现状、地域文化的多样性、民间工艺的丰富性、旅游资源的多元化和民间工艺文化实践的多层面取向等资源优势条件,开发新产品,创造有利的发展机遇和条件,以求实现安徽传统工艺、艺术工艺、旅游工艺、工艺教育及工艺艺术理论体系的健康、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现场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运城市民间软槌锣鼓进行调查研究。结论:运城民间软槌锣鼓的发展受到地域性、时代性、历史文化的影响,经过多种文化的碰撞,时代的变迁,文化的发展而形成了风格独特、内涵丰富的民间鼓艺形式;运城民间软槌锣鼓的传承与保护要发掘最原始的形式内容,保护现有的形式特征,更要不断的创新与改革,打造软槌锣鼓的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7.
花鼓灯舞蹈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样一个重要舞种进行探讨,无疑对弘扬民族文化有着重要意义。但由于社会迅速变革,农村城市文化步伐加快和外来文化移入等多种原因,花鼓灯生存环境急剧恶化,播布范围迅速萎缩。我国花鼓灯保护之路任重而道远,这是一项寂寞而艰苦的工作,也是一项有着重大社会现实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花鼓灯艺术相传最早起源于夏朝,上世纪30—40年代左右,在淮河中游的蚌埠、淮南、阜阳等地区形成了中心,并在河南、安徽、山东、江苏等多个县、市广泛流行。几千年来,在淮河流域不同的历史文化和经济时期,花鼓灯的舞蹈、音乐和节奏方面都得到比较完整的保存,记载了不同时代淮河人民生产劳作、风土人情的美好回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价值观及其强势文化的影响和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革,民间舞蹈文化赖以滋生的传统社会土壤和人文环境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激变与挑战。本文主要对花鼓灯艺术中的音乐进行研究,并对现有研究花鼓灯音乐的成果进行综述,及对未来花鼓灯音乐的发展与传承作出思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锣鼓草歌为例对川北民歌的特点、现状进行了研究,针对民歌传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保护川北民歌,促进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并对传承与保护川北民歌的途径与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王晔 《黑河学院学报》2022,(12):167-170
安徽古琴音乐在古琴文化传承和演奏艺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安徽古琴音乐文化历史发展中,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历经历史的演绎和艺术的沉淀,古琴文化独特的音律韵味,在作曲创新与发展中,创作者在安徽古琴的学习中,能够起到文化历史传承与乐曲创新的作用。安徽古琴中音乐文化的历史与传承涵盖安徽古琴音乐的产生与发展,安徽古琴中的文化传承以及古琴中思想情感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早在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通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逐渐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广泛关注,一大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传统民间音乐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单。而赣中花钗锣鼓乐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在新时期下面临着生存环境的变化,活态传承与保护的困境。本文从赣中花钗锣鼓乐面临的实际困境出发,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探索出具有可行性与操作性的传承与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2.
13.
14.
永京拳作为安徽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临发展困境。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视角,运用文献、访谈等研究方法,发现永京拳正处于人亡拳息、人去艺绝的濒危状态,亟待挖掘保护,建议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的引导及社会力量的支持,加强对永京拳的保护力度,促进地域武术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5.
特定的地理位置和风土乡情成就了安徽民歌特定的风格。从安徽民歌的色彩美、形式美以及时代美三个方面探讨安徽民歌的审美特征,在安徽民歌的文化传承与保护方面也应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16.
绛州锣鼓为山西省最具代表性的锣鼓乐种之一,具有较强的艺术价值。其音乐发展手法丰富多样,有重复、扩展、紧缩、变奏、对比、联缀等。绛州锣鼓中还有一种整段以基本模式为基础,在固定位置变化演奏技巧或变换代表节奏型,从而获得一首新曲牌的方法,这种方法既便于掌握又能使演奏获得耳目一新的效果,充分显示出民间艺人的智慧。  相似文献   

17.
"麻山锣鼓"于2006年被列入湖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和其他的非物质文化民间艺术一样,以口传心授为主要的传承方式。从保护和开发的视野上出发,"麻山锣鼓"并未得到较多方位的学术关照,大多都是对其曲谱的记载、演奏奏法等本身的研究,其作为非遗的活态传承特性并未得到重视。本文将从"麻山锣鼓"的现状与传承的个案入手,通过对"麻山锣鼓"的历史前沿、发展现状的调查了解,进而对麻山锣鼓的活态传承环境进行分析、探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如何让这门艺术在新时代中获得新的生命,如何获得活态的传承试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促进安徽省体育产业的发展为目标,从区域合作的视角分析安徽体育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区域合作的必要性,以及体育产业与区域合作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旨在拓宽安徽体育产业发展的思路,为促进安徽体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传承与发展     
正一、信息技术对直观形象的传承与发展低年级的学生对事物的认知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采取必要的手段化抽象为形象来化解学生认知中的难点已成为传统语文教学中的共识。在一年级第一学期认识汉字的基本笔画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演示笔画的书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