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全球化背景之下,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退回自我封闭的孤岛。但全球化并非一种“去国家化”“去领土化”的全球治理理念,相反,国家之间意识形态主导权的争夺反而愈加强烈。文化作为意识形态的主要载体,是一个国家彰显民族特质的精神标识。家国情怀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话语体系下依然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与时代价值。深入发掘家国情怀思想的育人功能,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形成现代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观念,培塑“修齐治平”的价值追求,平衡修身、齐家与治国三者关系。优化家国情怀培育环境、完善家国情怀培育内容、丰富家国情怀培育载体三维路径设计,有助于在全球化语境下建构出一体化、常态化的家国情怀培育图式。  相似文献   

2.
陈元亮 《学周刊C版》2022,(35):142-144
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学生接受历史教育,除了掌握必要的历史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家国情怀便是其中之一。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不仅是历史学习的目的,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发挥课堂教学的阵地作用,加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高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本文立足现实分析了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家国情怀存在的问题,探究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效策略,旨在为高中历史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自媒体是普通大众进行信息推送与传播的活动,与传统主流媒体相比具有门槛低、易操作、传播快、监管不规范、内容良莠不齐等特点。近年来,由于自媒体的介入,学校德育实效受到严重冲击,学生价值构建受到不同程度的侵蚀。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在语文课堂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能够帮助学生着眼未来、体悟价值、思辨选择,自觉构建德育核心框架、自觉进行心理情感审判、自觉涵养媒介素质、提升媒介品质。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领悟祖国大好河山之美,树立远大的志向;介绍英雄人物生平事迹,让学生知人论世,形成正确价值观;指导学生关注时政热点,学思结合,增强历史使命感;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言说心声,抒发民族自豪感。这样能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激发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自豪感。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教育技术十分发达的今天,信息技术为高中历史课堂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内容和更为多元的形式,依托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也成了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家国情怀     
正春宿左省唐·杜甫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宋·辛弃疾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  相似文献   

7.
家国情怀是研究生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的情感基础,培养研究生家国情怀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由于功利性的评价机制,导致研究生家国情怀的教育投入与教育效果不匹配;教育合力不成熟,导致研究生家国情怀的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不平衡等,这是高校思政教育在培养研究生家国情怀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从把握“破”与“立”,重塑研究生思政教育的目标;贯通“理”与“情”,更新研究生思政教育的内容;兼顾“漫”与“滴”,优化研究生思政教育的方法等几个角度入手,是助力高校思政教育破除当前困境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8.
正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奋斗目标。习近平同志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我国高校要朝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奋进,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一流人才。世界一流大学通过创造世界一流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20,(14):129-130
家国情怀素养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重要的素养,培养高中生的家国情怀素养体现了历史教育的价值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并且随着高中教育不断受到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者逐渐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本文通过分析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家国情怀的重要性,提出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家国情怀的研究策略,意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培育新时代的高素质接班人。  相似文献   

10.
<正>高中历史作为一门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的人文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这除了与历史学科自身的优势有关外,还在于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也是个人情感、理性发展最为关键的阶段。故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将家国情怀列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提出: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  相似文献   

11.
所谓"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它是对自己国家的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将家国情怀列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虽尚未明确提及,但许多初中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不应忽视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引领。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21,(8):14-15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日益全球化,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被逐渐淡化,重新审视其价值尤为迫切。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当今中学生传统文化相对缺失,中学阶段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毋庸置疑的。儒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传统文化的核心。文章拟以《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课为教学案例,感受民族文化,培养民族情感和家国情怀,从而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有效落实于教学实际中。  相似文献   

13.
家国情怀是高中历史五大学科素养之一,教师可以学以致用,借助有效的历史教材、乡土文化、经典诵读中的儒学思想,以课堂为载体,以学生的认知为出发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进一步探究历史课堂的家国情怀素养。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文章以培养高中生家国情怀为目标,通过转变教学方法、巧用历史史料、融合乡土资源和实施多元评价这四个方面来构建家国情怀培育与历史课堂教学相结合的路径,从而促进高中生对家国情怀的多角度理解、多视角解读、多维度实践和多层次内化。  相似文献   

15.
16.
17.
通过问卷调查研究,总结出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的过程中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通过文献研读以及课堂实践的研究总结出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每个人都有着浓厚的乡土情结,将乡土历史融入历史教学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服务社会、担当责任等,这些无不体现了对历史价值的学习和追求,让学生感受历史厚度与温度的同时,教师也要深挖乡土历史资源,并融入教学之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9.
家国情怀是一种价值观和情感,是学生对民族发自内心的爱,对民族文化的一种认同。伴随着新课改素质化教育的推进,教育应关注学生本身,家国情怀作为历史教学中的核心素养之一,需要老师们在课堂上结合实际情况,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初中生身心实现健康发展,对自己的国家产生高度认同归属和责任感,进而不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因此本文围绕着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的课堂改革不断深化,对各个学科的探索也在不断深入,对各个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了新的要求。以历史学科为例,在以往的课堂模式中只重视学生对核心知识的掌握,现在更看重学生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自己个人甚至对整个社会有重要意义的能力或者品格。因此,本文通过对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塑造过程中家国情怀方面的培养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提出更符合当下要求的教学培养策略的改进方案,旨在培养高中学生的思维以及学习能力,同时也希望对整个历史学科以及其他学科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