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我国馆校结合STEM教育项目中以“实践”取代“探究”的错误认识与“伪探究”问题,本文尝试从科学与工程实践和探究式学习、馆校结合STEM教育、科技馆资源之间的联系出发,对馆校结合STEM教育进行再认识,提出基于科学与工程实践的馆校结合STEM教育项目的基本特征为“聚焦《课标》重点科学概念,以科技馆实物展品为教学资源,还原科学家或工程师的工作环境,促使学生浸入故事情境,在‘问题’‘兴趣’双重动力的驱动下,开展科学研究或工程设计,从而获得‘直接经验’的跨学科探究式学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馆校结合STEM教育项目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2.
深度认识国内馆校结合领域研究的主题和发展趋势,不仅有利于研究者更加详细、清楚地了解国内馆校结合发展的最新动态,也有利于推动我国馆校结合的发展。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馆校结合领域研究主要集中在馆校结合中的博物馆角色研究和馆校结合的结合特征研究两大方面,其中馆校结合的结合特征研究又可分成六个方面:馆校结合教育课程建设;馆校结合课程的教育学思考;馆校结合教育模式;馆校结合相关教育类型;馆校结合机制与策略;馆校结合现状。我国馆校结合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为:奠定博物馆在馆校结合中的重要作用;馆校结合机制的研究日趋增加;更多体现馆校结合课程中的教育学理念;完善馆校结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美国用于评估课程与《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一致性的教育者评估教学产品质量量规(EQuIP),并以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开发的“生态系统的破坏”单元为例,阐明量规的使用方法。从对接NGSS三个维度的角度总结量规的特点,为我国馆校结合课程的开发提出三点建议:首先,馆校结合课程不仅要在教学的内容上,还需在教学的理念、目标、方法上全面对接课标;其次,馆校结合课程需要以学生及其学习为中心,注重课程资源、教学的目标、方式、评价的整体设计,深入地对接课程标准;最后,需要为开发基于课标的馆校结合课程提供相应的软件和硬件保障。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许多科技馆引进了STEM教育项目,但教育理念却与真正的STEM教育有较大差距,并且未能与科技馆展品及其教育的基本特征相结合。为此,本文对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和我国《小学科学课标》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探讨当代科学教育与STEM教育的核心理念,将其与科技馆展品及其教育的基本特征相对照,以“基于实物的体验”“基于实践的探究”及“多样化学习”作为科技馆“馆校结合”项目开发思路,并以《消化大冒险》主题课程为例,介绍了厦门科技馆在课程开发中的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5.
科技馆展览学习单是引导观众参观和自我学习的资料,运用在馆校结合中,是协助教师指导学生参观和学习的有效工具。馆校结合中适用的学习单既要有科技馆的特点,又要满足学校的需求,因此,基于展品引导探究并对接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是馆校结合学习单的显著特征。本文从科技馆教育的特点出发,论述了馆校结合中,开发基于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探究式学习单的必要性,用对比的方法,分析了这类学习单的特征。同时,在学习单的设计上,本文着重介绍了“分解展品,逐步引导”“还原故事,探索重现”“知识升级,层层递进”三种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6.
馆校结合是正规科学教育与非正规科学教育融合的重要体现,能够促进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和提升。现阶段,科学教育领域对“科学探究”与“科学实践”的理解和认识出现偏差,本文对二者进行深入分析,认为“科学实践”实为“基于科学探究的实践”,在此基础上,结合科技博物馆教育资源及其教育特征——基于科学探究的实践,从展览项目、展教项目、展品项目和研修项目等四个方面论述馆校结合项目的开发与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聚焦于科普场馆教育中的科技实践活动,在阐述实践活动是科普场馆教育活动重要形式的基础上,结合科普场馆科技实践活动的设计原则,提出四种有效提升科普场馆科技实践活动设计的思路和做法,以满足科普场馆教育活动设计的需求,促进科普场馆教育的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科技博物馆是重要的非正式科学教育场所,科技藏品是其重要教育资源。本文通过总结馆校结合下科技藏品的机遇与挑战、基于科技藏品的馆校结合之馆方特点,构建馆校结合下的科技藏品教育信息通信过程模型,进而探讨馆校结合下的科技藏品教育效果提升策略,引导场馆人员在规划科技藏品展览陈列时,充分考虑科技藏品内涵,并以此为依据重构教育活动项目设计,提升自我导向式学习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托科学教育项目展评案例集,从课标对接、展品利用度、使用的技术、学习方式、活动的教育评估五个维度对科普教育活动实施过程进行调查和研究,并结合团队实地走访的科技博物馆访谈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和探讨,旨在为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的设计开发实施评估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STEM教育与博物馆教育的共性、博物馆教育活动现状两方面论述了STEM教育理念应用于博物馆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以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未来航海家STEM系列课程”为例,剖析了博物馆STEM系列课程的设计开发路径,以“渡河的工具”子课程为例探讨了如何将“跨学科”“探究”“实践”三大核心理念有机融入博物馆STEM课程设计中,并对课程实施的难点进行反思,为将STEM教育整合融入我国博物馆课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某些科技博物馆的展品教育活动存在说教灌输多、体验探究少和缺乏深层次科学内涵的普遍问题。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提出的三个维度“科学与工程实践”“跨学科概念”“学科核心概念”恰恰针对上述问题,而STEM教育则是承载当代科学教育理念与三个维度的重要载体,笔者认为将其引入科技博物馆展品教育活动十分必要,并以中国铁道博物馆开展的“铁路背后的科学”展教活动为例,研究STEM理念对于科技博物馆展品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情境学习理论强调通过真实情境呈现知识以及通过社会性活动和协作进行学习,这与科技博物馆的一些教育活动有很强的契合点。本文通过对情境学习理论的分析,提出在科技博物馆中策划开展教育活动的模式,并以“创客营”活动为例,在情境学习的理论下进行了整个流程的分析,以期有助于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的策划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STEM教育和科技馆展示教育的特征入手,分析了STEM教育和科技馆展示教育的共通之处,如跨学科整合模式、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和注重学习实施的过程等,并强调科技馆展示教育需具备“实践”“探究”“直接经验”三个要素。结合重庆科技馆“你‘浮’‘不浮’”课程,从内容的开发设计以及实施的流程设计两方面详细介绍了科技馆融入STEM教育理念的教育活动开发设计。  相似文献   

14.
目前,许多基于科技馆展教资源的“馆校结合”项目仅关注了对接《科学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而忽视了其中的教育理念与课程目标。在结合国际科学教育发展趋势深入研究分析我国《科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馆校结合”科学教育项目的教育目标应是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想事情、做事情”,同时这也是“馆校结合”科学教育项目的设计思路。根据这一目标和思路设计的“小小赛车会”项目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传播“核心概念”是科学教育、科学传播发展的新趋势,也是国家、社会、时代的需求。本文根据近年来我国科技博物馆在理论与实践上的探索成果,对于什么是“核心概念”、为什么要围绕“核心概念”开展科学教育、如何围绕“核心概念”设计教育活动,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并将“核心概念”视为当代科技博物馆应履行的使命和评价科技博物馆科学教育、科学传播能力与水平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小学家庭亲子科学实验入手,以“浙江省趣味亲子实验赛”为探究载体,分析该赛事成功的原因及存在的不足。从实践层面上探讨构建与促进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作,进行小学科学教育活动这一教育新模式。期望通过研究探索这类活动的开发模式和思路,有效发挥科技博物馆的教育优势和价值,使之成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补充和拓展。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馆校双方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密切合作,厘清了馆校合作双师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路径,采用问卷调查法面向参与课程的学生开展评估,采集学生对课程、双师授课模式、馆校合作课程类型和主题的喜好以及参与感受等信息,进而验证馆校合作双师课程的可行性和未来开发方向,根据评估结果提出加强馆校师资队伍建设、加快课程体系化建设、推动课程信息化传播三个馆校合作双师课程后续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科学教育逐渐受到重视,科技博物馆成为科学教育的重要场所。如何通过设计开发教育活动达到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当前研究的重点。本文结合“基于证据的论证”和课堂教学中的论证模型,构建了“基于证据的论证”用于科技博物馆的教学流程。本研究以此教学流程为基础,以小学三年级学生为对象,设计开发了学习昆虫知识的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发现,基于此教学流程,学生的科学知识有所提升,并且在活动中呈现出基于证据进行有效论证的对话。  相似文献   

19.
“科学防疫:我来‘罩’”是面向小学生设计开发的“馆校结合”教育项目。该课程以“问题—发现”模式引导探究式学习,为参与者创造探究体验的学习环境,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方式,将“问题—发现”引导的探究式学习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参与此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观察发现、收集信息、推理分析、逻辑思维、归纳总结、实验验证等相关的方法和能力,强化了以“实证”为核心的科学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本教案选自厦门科技馆“HPS(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下的教育活动——吾爱吾师工作坊”教育项目。该项目依托厦门科技馆常设展厅中的古代建筑及榫卯类展品,结合小学《科学课标》中关于“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使用和制作简易的古代仪器模型”的教学目标进行活动开发,重点讲述“榫卯的结构与功能、榫卯结构在古建筑中的应用”等科学内容。本教案将“基于展品的项目制学习”作为基本教学模式,通过情境教学法和项目制学习,结合科技馆展品融入地方特色,引导学生掌握具体科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应用常常会对社会经济产生影响”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