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发展离不开法治进步,法治意识也是每个社会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全面提高公民法治意识对维护社会稳定健康发展有着重大意义。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注重培养学生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的重要科目,应当引起全社会教育力量的重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道德和法治的理论科目,对培养学生法治观念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探究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2.
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法治观念是思政课堂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树立学生法治信仰的内在动力。为增强学生法治意识,践行“大思政课”善用大课堂理念,将沉浸式教学充分融入思政课堂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促使法治意识通过情感沉浸、情境沉浸、活动沉浸、精神沉浸四种方式帮助学生深度学习,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从知识的沉浸上升到情感的沉浸,逐步上升到思想的认同、内心的认可,让法治意识的种子浸润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3.
<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与法治思想的重要课程,其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其中,道德修养指向的是学生的道德品质与道德素养,法治观念指向的是学生的法治意识与法治思想。以“法治观念”为例,教师需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之于法律的权威与信仰,同时帮助学生形成对法律性质、地位、作用的正确认知,让学生真正理解“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以依法治国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且正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更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将道德意识、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深植到学生的心中,以成为指引学生成长的重要理念。这实际上也是事关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问题。初中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并以之打开核心素养培育的大门。从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形成的"体验加反思"的教学思路,即在教学中赋予学生充分的体验空间与时间,让他们在体验的过程中感受法治的必要性与作用,进而生成法治观念,这是有效的教学途径,也是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途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法治观念的培养,应当是一个走向学生主体生命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的生活逐渐丰富,但是精神层面却十分匮乏,尤其是人们的法律知识。学生是未来的栋梁,是祖国发展的希望,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主要针对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学生法治意识培养做出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6.
中学时期是青少年形成法治意识和践行法治理念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培养、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至关重要.教师要从了解学生法治意识的现状着手,追寻其形成的原因,对症下药,找到解决策略.在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过程中,学校教学要知行合一,与家庭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7.
法治教育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是本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课堂教学中,要达成课程目标,教师需要基于学生发展的特点,确定适合的目标;立足学生现实生活,选取生动资源;关注学生真切体验,设计探究活动;关照学生现实经验,知行合一,让法治教学接上童气.  相似文献   

8.
法治观念核心素养是中学生立足社会、适应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育学生的法治观念,有助于学生形成法治信仰和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法治教育关系着青少年的身心成长,也关系着我国的法治社会建设。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巧提法治味、时政味、人文味,让法治精神真正融入学生生命。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教学中,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重要学科,尤其是其中的环境教育,通过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环境法治观念与道德观念,全面提升学生在保护环境方面的法治素养和道德素养,让学生从小就能从道德和法治两方面全面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增强环保意识。所以,教师要高度关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环境教育,采用合理的实施策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正>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的认可、崇尚与遵从,是关于法治的思想、知识和态度,主要包括规则意识、程序意识和权利义务意识等。培养法治意识,就是引导和培养学生形成宪法至上、法律权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养成依法办事、依法维权、履行法定义务的习惯;具有法治让社会更和谐、让生活更美好的认  相似文献   

11.
<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法治意识是思想政治课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活动型学科课程、增加学生的体验性,是实现核心素养的主要方向。课堂是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主阵地,教师要巧妙地设计活动议题,围绕议题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模拟、案例分析、辩论会甚至社会研学等,在活动体验中形成法治观念,从而树立宪法至上、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法治理念和法治信仰。  相似文献   

12.
学校是法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品德教师理应成为普法教育的主力军。我们亟须加强富起来农家子弟的法治宣传教育,唱响法治教育主旋律,念好"早、实、行"普法三字经,让法治观念入耳、入脑、入心,让初中学生学法、守法、用法、爱法,并通过小手牵大手,把法带回家,共同撑起一片法的蓝天。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法治教育:请您谈一谈对这届比赛的总体感受。翟国强:这几年,我一直参与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的评审工作,认为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十分重要,法治宣传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而"学宪法讲宪法"活动真正有助于青少年将法治教育的内容和法治观念入脑入心。  相似文献   

14.
林鹭 《成才之路》2023,(11):49-52
培育青少年学生的法治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是青少年成长为一名知法守法、品德高尚的公民的重要前提,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举措。学校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场所,教师要将培育青少年学生的法治意识渗透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文章分析培育青少年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意义,并对学生法治意识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以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相似文献   

15.
情景剧作为当前教学的全新教学策略,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不同情景下的道德与法治问题,引发学生对道德底线与法律法规的思考,进而提高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学会理解和应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道德与法治问题,更好地理解和传达道德与法治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蒋鹤 《亚太教育》2019,(12):123-123
现代人类社会的文明指针是法治,它也是当代中国的价值追求,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备条件。法律是需要全体公民一起用真心拥护的,所以培养全体人民的法治观念是很有必要的。培养高职学生法治观念不光是全体公民法治观念培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中国现在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我们国家目前需要让全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让高职学生深刻理解和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因此目前高职法律课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培养高职学生的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17.
高放 《教书育人》2020,(5):23-23
知识来源于生活,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知识点生活化,这样不仅能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更能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观念入脑入心,同时,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要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其在各个学科中均有体现,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法治意识、社会意识、丰富情感的科目,本身与德育教育挂钩,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德育教育,让学生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柳翠华 《天津教育》2022,(36):34-36
<正>如今,随着教学观念的变革,能力和素养的培养越发受到重视,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意识是学生政治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提高公民法治意识与法治社会的构建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一阶段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导相当关键。因此,法治意识的培养要从小开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如何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法治意识,成为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立足于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策略,从立足课本内容,  相似文献   

20.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应当让学生对法律知识进行内化,以生成能够影响学习与生活的良好行为,能够对法治社会有良好的期待,在实际生活中对事物进行判断。法治意识的培养,应当具有这样两个基本意义:一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辨别是非对错的标尺;二是可以让学生形成一个观物察事的宏观视角。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法治意识的培养,本质上是对法的理解,是对法治的认同,我们应当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植根于心灵深处的法治意识是立德之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