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科研创新活动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建设科技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以科学家为主人公的优秀国产电影在讲述科学家事迹的同时,对科学家精神作了艺术呈现和生动诠释.尝试以九部优秀国产电影为例,分析此类题材主旋律电影中科学家形象所蕴含的科学家精神.在新时代,需要进一步礼敬和弘扬伟大的科学家精神.  相似文献   

2.
深入透彻地阐释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是响应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思政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详细分析了提出建设科技强国战略目标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论证了党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共同推动着科技强国建设,论证了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是对科技强国建设提供精神支持的重要途径。科学家精神作为首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必将为建设文化强国提供精神动力,可以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可以培育人文精神、积淀人文素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将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双重理论意义:可以为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精神养料,即深化爱国精神、强化创新精神、实化求实精神;可以为思政课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提供精神指引,即增加课堂教学的深度、温度、热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学家在"向科学进军"的系列科技攻关行动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中国科学家精神。这一精神以爱国为核心信念,以科学精神为基础构成,以奉献为价值取向,以奋斗、协同、育人为实践和方法论原则,是爱国主义精神、科学精神、奉献精神、奋斗精神、协同精神和育人精神六个方面的有机集合体。继承和弘扬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学家精神,有利于我们坚持和完善党对科学技术工作的领导,激励科学家接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丰富和发展中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4.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民族复兴中,“精神小康”建设同样重要。文化建设比经济建设更沉重。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文化上的全球主义趋势已成为新的文化挑战。要警惕文化上“全球主义”对民族国家文化的浸蚀。民族精神是建立在民族优秀文化基础之上的。弘扬民族精神的前提是弘扬民族国家的传统优秀文化,同时吸纳世界上的一切先进文化内涵。陕西文学创作对民族国家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承载作用,其优良传统应该进一步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5.
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科学家精神的核心内涵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高度的内在契合性,将科学家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高和价值回归.科学家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价值包括政治内涵、文化内涵、育人内涵等三个方面.当前,科学家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认知困境、教学困境和传播困境,应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学内容、开展实践体验、创新宣传方式等方面探索科学家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解策略,顺应高校立德树人要求.  相似文献   

6.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的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特质的生动写照,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集中表现,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源和本。东北抗联精神是东北地区人民浴血奋斗形成的壮烈史诗,和伟大建党精神一同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东北抗联文化是以东北抗联精神为精神脉络,以东北地区先烈事迹和人民生活为主要内容,结合时代发展和地域民俗更迭形成的文化产品。弘扬东北抗联文化,梳理其理论特性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联系,阐明伟大建党精神作为抗联文化的理论渊源;阐述其品质特征与伟大建党精神基本内核的关键,充分彰显东北抗联文化内在层面体现的伟大建党精神意蕴;对在新时期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西柏坡精神是在中国革命具体实践中形成的科学精神,凝聚着共产党人的智慧,是新时代思政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教材,其内涵体现在两个敢于、两个一切、两个善于、两个务必的伟大革命精神中。西柏坡精神融入思政课具有必要性,从目标结果来看,弘扬西柏坡精神等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问题目标一致;从传承和发扬的途径看,思政课是传承发扬西柏坡精神的主渠道、主阵地;从思政课学科发展看,西柏坡精神等伟大建党精神是高校思政课在新时代内容拓展、方法创新、效果提升的重要教育资源。拓宽西柏坡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需要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历史逻辑,通过用故事讲,把西柏坡精神讲深;遵从理论逻辑,通过用数字讲,把西柏坡精神讲透;坚持实践逻辑,通过用现实讲,把西柏坡精神讲活。通过把西柏坡精神讲深、讲透、讲活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西柏坡精神,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在经久实践基础上凝练而成的思想精粹,是党强大蓬勃的精神源泉。继承与发展伟大建党精神,能极大地助力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从其形成与发展来看,伟大建党精神具有理论、历史、实践与文化四重逻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更需要加强精神内涵研究学习,充分运用百年党史资源,吸收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以增强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理论认识,厚植其历史情怀,提升其文化素养,强化其政治引领,进而继续培育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相似文献   

9.
黄河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在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厘清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涵,积极传承黄河文化,有助于加强民族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发挥黄河文化精神引领作用;赋予黄河文化创新发展生命力。目前,黄河文化精神传承面临传播性较差、系统性不强、传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因此,应从遗产保护、文化传播、人才培养、城市文化建设等方面着手,探索黄河文化精神传承的具体路径,真正构建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的一体化机制,从而更好地实现黄河文化精神的永续传承。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科学精神启蒙于近代,随着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要求,在发展科学技术的过程中形成了科学家精神。之后其内涵丰富发展,确立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内容。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实现科技强国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大学生勇攀科研高峰的精神动力,是提升其国家认同的有效手段。弘扬科学家精神,将其融入高校课程教学、厚植于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内化其灵魂、合作中孕育其精神,这四个方面是探索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李栋 《福建教育》2023,(29):14-16
科学家精神作为科学精神的发展和延伸,对于学前儿童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科学家精神的内涵随着时代发展在不断丰富,可从五个方面入手培养幼儿的科学家精神:营造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文化氛围;传播老一辈科学家的科学故事和感人事迹;鼓励幼儿自主提问,敢于尝试;重视幼儿科学思维发展,亲历探究过程;灵活采用项目活动,引领幼儿科学学习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是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潜在力量,将担负起科技强国的历史重担,在大学生群体中弘扬科学家精神至关重要。大学生弘扬科学家精神既是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回应,又是其自我人格塑造和自身科学素养养成的需要。后疫情时代科学家精神弘扬依旧面临诸多挑战,存在着“泛娱乐化”现象消解科学家精神、高校培育力度存在偏差、大学生自为性意识薄弱等困境。大学生科学家精神的培养应从网络环境、育人资源及价值主体等多角度入手,实施和推进“融媒体矩阵”思想引领、课程思政立体化模式构建、大学生科学家精神自我教育能力的培育适切性对策,从而激发大学生的科学家潜质,养成和践行科学家精神。  相似文献   

13.
<正>顾润生:“涵育新时代青年‘科学家精神’的学习共同体实践”项目的背景和内涵分别是什么?陈国良: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文件指出:“科学家精神是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要有真、善、美的追求和严谨的学风,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要多措并举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并重点阐述了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强调“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科学家的优势不仅靠努力,更主要的是专注和勤奋……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  相似文献   

14.
伟大建党精神凝聚丰厚的文化内涵,与人类优秀文化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有内在关联。高校应将文化作为切入点和着力点,从开发文化资源、开设文化课堂、开展文化实践、营造文化环境等方面,深入探索引领时代新人、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的文化路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伟大斗争”。在新时代开展伟大斗争,要发扬斗争精神。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先驱,李大钊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前途命运和人民幸福生活而不懈斗争,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表率”。李大钊的斗争精神体现在国家前途与命运之斗争、思想文化领域之斗争以及信仰与主义之斗争等方面。在伟大斗争视域下,大钊精神对弘扬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促进思想文化建设、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科学家精神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生成于科学家爱国奋进的历史征程,凝练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实践成果,继承中华文化的美好品格与优秀内涵。科学家精神是建设科技强国的方法体系,彰显社会主义道德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契合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规律。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生的逻辑价值,要将科学家精神融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和道德素养的提升中。  相似文献   

17.
倪娟 《江苏教育》2024,(3):24-25
<正>科学家精神是指在科学探索中表现出的一系列品质和行为准则,包括但又不限于好奇心、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坚持不懈、合作精神等,这些品质不仅体现在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对已知知识的质疑中,更体现在面对挑战时的坚持和合作中。在教育领域,科学家精神被视为引导学生发现新知、挑战旧观念、勇于创新的重要精神。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中,科学家精神的培养始终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议题。科学家精神不仅是科学研究的核心要素,更是现代社会所倡导的关键能力之一。  相似文献   

18.
科学家精神是全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新时代中小学教育的精神坐标。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是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积极回应,也是新时代赋予教育人的重要使命。科学家精神进校园,其根本在于进课堂,将科学家精神有机融入学科教学,并通过学科教学切实发挥科学家精神教育人、培养人和发展人的重要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从法治精神与乡村文化建设的关系来看,法治精神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方向保证,乡村文化建设是法治精神培育的重要载体,二者统一于乡村治理的社会实践中.在乡村文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法治精神需要从文化主体建设、文化内容建设、文化服务机制的完善以及实践路径的拓展等方面入手,通过积极有效的文化平台建设将法治精神弘扬到整个乡村社会.  相似文献   

20.
十八大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任务,大学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加强文化建设,特别是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引领社会文化发展是其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高校大学精神缺失等都使得加强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显得尤为必要,要通过构建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培养和弘扬大学精神、加强校风建设等有针对性的策略来加强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