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蕴藉含蓄、寓意深刻、容量较大的内容,作者没有直接用文字来叙述,或用标点加以省略,或言语嘎然中断,或不点明事情的结局,或笔锋突然转换等等,给我们留下了无穷的回味。这就是作者根据艺术表现的需要而故意留下的艺术“空白”。这些艺术“空白”,看上去空洞无物,其实意在句中,情在字外。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空白”,细心体会,认真思考。这样,既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课文中的艺术“空白”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工厂施工,要设计蓝图;教师施教,要设计板书。板书,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特别是语文课,内容纷杂,形式多变,更应该讲究板书。一份好的板书,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就施教者来说,可以做到胸有成竹,条理井然,得心应手,就受教者来说,不唯直观清晰,纲目分明,易学易记,更重要的是能够训练他们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  相似文献   

3.
板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情况,在黑板上书写的文字、符号或图表等有关内容的总称。它是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是教学思路的体现,是传递教学信息的有效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板书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与影响:它能揭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线索。同时,精美的板书,具有疏密有致的布局,清晰美观的字体,工整流利的书写等特点,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而且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4.
语文美感教学要以情感人。以美陶冶人。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感就显得十分重要。何谓美感?在通常情况下,美感指的是人们的审美感受。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大自然的景物异常丰富、多姿多彩,因此,自然景物的美就成了人类重要的审美对象。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关于景物的描写,都十分“美”。懂得如何挖掘景物的美感,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写作水平,还能陶冶情操,开阔视野,提高艺术修养,获得美的享受。那么,如何挖掘语文课文中的美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5.
翻开小学语文教材,同学们便可以发现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在我们面前展现的美璀璨夺目:崇高理想境界的美、艺术形象的美、文章结构的美、语言形式的美和题材新颖的美……那么,怎样学会欣赏语文课文中的美,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呢?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应提高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让学生体会文章结构,领会思想内涵,通过欣赏美、学习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相似文献   

7.
在文学形象美的创造中,音响是构成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学作品要描写人物,就离不开环境;要写环境就离不开声响。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与元九书》)这意思是说,打动人心的,没有比语言更早的,没有比声音更亲切的。奥地利著名音乐家汉斯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采用“先声夺人”的导语固然主要,“余味无穷”的结束语设计更是妙不可言。如何设计这种余味式的结尾呢?我觉得应从兴趣入手,紧扣文章及教学的要点,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讲一讲。教材中精选了不少故事性强、富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文章刻画了各种人物形象,尤其是少年的形象。一课结束时,教师要求学生把自己学过的文章当故事讲给家长或邻居听;或在班级里组织讲课文中的故事等。这种既加深理解了课文,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二)读一读。例如《粜米》、《少年闰土》等课,是从名家文章中节选的。结束课文时,教师把原文加以一番渲染,激发学生自己去品读原文.这对培  相似文献   

9.
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这话的确道出了教学的真经。那么如何才能设计好导语,真正地做到“先声夺人”呢?我觉得应该是既要突出文章的要点,又要激起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上好一堂语文课,开篇的“导入”教学很重要。如何把学生学习兴趣激发起来,引导他们很快进入“情况”,集中注意力,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无疑是一门教学艺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经验的教师十分注重导入环节设计,敲响紧锣密鼓,让一台好戏在良好的气氛渲染中开场。本文就语文开篇略谈几例。一、创设情境。教师用饱含真挚情感的话语,激发学生产生心理共鸣,从而收到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如《月光曲》的开篇,教师可先播放录音《月光曲》,随着悠扬的琴声,把学生带入情境;蔚蓝的大海无边无际,一轮圆月洒下清辉。海面上波光磷磷,海面刮起大风,雪白的浪花一层又一层涌向岸边。……告诉学生这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钢琴曲。大家想知道这首优美的乐曲怎样谱成的吗?我们一起学习新课《月光曲》。”  相似文献   

11.
《大学英语精读》(修订本 )中的修辞用法很多。引导学生学习这些修辞用法 ,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文的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内容中包含着生动丰富的文字美、变化有致的结构美,尤其是动人心魄的人物形象美。因此,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不可分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3.
“自古逢秋悲寂寥”这句诗大概道出了中国文人一脉相承的“悲秋情结”。秋天没有葱茏的生机,树枯草黄,万物萧条,这一切岂能不给多愁善感的文人们以心伤,更何况又时有不顺心的事在此时出现。于是便有了“秋风秋雨愁煞人”、“悲哉,秋之为气也”、“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行吟坐啸独悲秋,海雾  相似文献   

14.
15.
古人云"一字立骨","立片言以居要","牵一字振全篇",这都是在谈文眼的重要性。我这里只想侧重地谈谈那些特殊的文眼,在这里姑且称之为"独眼龙"。所谓"独眼龙"指的就是这样的一些课文,它们的文眼常常比较隐晦,要通过仔细研读课文才能抓出来;它们的呈现形式也较特别,往往就是文章中的某个字,所以称之为"独眼",这只"眼"在文章中起很重要的作用。这些课文,当我们没有发现这个"独眼"时,我们会感到非常复杂,而一旦找到了它,我们就找到  相似文献   

16.
席子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家具。古人吃饭、休息、睡觉全在铺垫的席子上,直到汉朝,席仍是人们生活中离不开的用具。席的原料一般用竹蔑、蒲苇之类编成。用竹篾编成的席称“筵”,用藁秸织成的席叫“荐”,用莞蒲织成的席才叫“席”。席的长短不一,长的可坐数人,短的仅坐一人。席和筵是同义词,都是铺在地上的坐具。区别在于:筵比席长一些,是铺在地上的垫席;席是加在筵上供人坐用的。古人饮食宴会均在席上,故酒席也  相似文献   

17.
对称,是指两个以上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诸方面在数量上相等或相当,在内涵上相近或相对。对称美是形式美的法则之一。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美是和谐与比例”。达·芬奇也说:“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对称美即是“和谐与比例”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 建筑、工艺、人体诸方面都广泛存在着对称美,在高中语文的课文中,对称美也不鲜见。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  相似文献   

18.
一、记叙文练习记叙文的写作训练,重点应放在如何把文章写得具体形象上,记叙文是靠形象说话的,它或寄情于人,玻寓理于事,或融情于景,或附情于物。学生的记叙文习(?)常见的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传承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载体,其基本特征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初中语文教材所选课文大都文质兼美,犹如一串串闪亮的珍珠,散发着浓郁的人性之美。语文教师除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之外,更重要的是去挖掘课文中美好的人性,引导学生去体验文中人性的美好,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为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艺术创作时作者不但不能重复别人,且不能重复自己。雷同向来被视为艺术创作的大忌。然而,这只是艺术品彼此之间的一种对外政策。作为艺术品的个体,还有一项内部政策,即允许对某种重复的追求。一些着意安排的重叠和反复,往往可以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中学语文教材中就不乏这样的例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